夏小溪
四歲的女兒最近迷上了街心公園鏤空的“球體攀爬架”,自創(chuàng)了不少獨特玩法,不斷挑戰(zhàn)新的難度。周末,老公難得有空陪她,我和肚子里的寶寶可以在一旁悠閑地曬太陽。
女兒興致勃勃地爬上爬下,向爸爸展示自己的“絕技”??墒菦]多久,爸爸就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了,我也不自覺地把看風景的眼睛移到女兒身上。女兒邊玩邊用期待的眼神望向爸爸,爬到高處就興奮地喊著:“爸爸看我。”爸爸不是沒聽見,就是“嗯嗯”地敷衍著,最多匆匆瞥一眼馬上又投入到自己的世界。
旁邊,一個媽媽拉著孩子回家。孩子忽然蹲下,驚奇地叫:“媽媽你看,這只螞蟻鉆到了蝸牛殼里?!彼麐寢寫艘宦?,催促道:“快走?!焙⒆記]有答應,全然被這只“私闖民宅”的小螞蟻吸引了。他媽媽看看手機,不耐煩地說:“快11點了,回家吃飯呢!”孩子央求道:“等一會兒嘛,我看看小螞蟻還出不出來了,媽媽你也來看看?!彼麐寢屓滩蛔“l(fā)火了,大吼:“我陪了你一上午了,別得寸進尺啊,不走就自己在這兒待著吧?!?/p>
我留意到,之前這位媽媽一直在和另外一位媽媽聊天。顯然她認為這就是陪伴,還以此為由告誡孩子要知足,要聽話才能不辜負她這一上午的陪伴。
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我清楚地看到了老公和那位媽媽身上的通病,也進一步反省了自己。都說,孩子的童年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陪伴。但關于陪伴,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qū),以為陪伴是單向的:我推掉了應酬,占用了逛街的時間來陪你,你要體會這份愛,要用更好的行動報答這份愛??墒?,難道不也是孩子在陪我們嗎?陪伴孩子讓我們最大限度重溫了童年,感受童趣,用孩子的眼光發(fā)現(xiàn)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只是我們被眼前的浮華遮住了雙眼,無暇靜心奔赴那場純真之約。
另一個誤區(qū)就是打時間仗,微信朋友圈常有人發(fā)這樣的“打卡”規(guī)定,算是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陪娃1小時??墒牵芏嗳俗⒅亓藭r間的長度,卻忽略了陪伴的質(zhì)量,十分鐘的親子閱讀或親子游戲遠強于把孩子放玩具堆里一個小時的陪伴。
女兒的哭鬧打斷了我的思路。從手機中脫離出來的老公一臉詫異,似乎在質(zhì)問:“我好好陪你,你鬧什么?”女兒委屈地說:“這個欄桿碰到我的腿了?!崩瞎荒槻恍嫉夭榭磁畠旱耐龋骸澳膬??這不好好的?!蔽艺f:“她腿上好好的,心里受了傷,因為你答應陪她,卻只是站在她身旁陪著手機?!?/p>
我安撫女兒說:“媽媽剛才都看見了,你竟然爬到了第三層,還能翻身到球里,太厲害了?!迸畠哼珠_嘴笑了,老公識趣地收起手機說:“是嗎?看來我真的錯過了精彩的表演,讓爸爸看看你是怎樣爬上去的?!?/p>
女兒轉身帥氣十足地翻上架子,開始展示自己的絕技。老公把手機遞給我,謙虛地向女兒請教:“寶貝兒,教教我,怎么又快又穩(wěn)地爬那么高?!迸畠荷駳獾匮鲋∧槪湴恋卣f:“看好了,你要先用一只腳踩到架子上……”父女兩人一起爬到球的頂端,坐下相視而笑。忽然,女兒將小臉湊向爸爸,輕輕地親了一口,老公的“小宇宙”瞬間被點燃,不顧形象地在攀爬架上竄上竄下逗女兒開心。
想起了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對于父親來說,孩子需要的是真正不分心的陪伴;而對于母親來說,是愉快不焦慮的陪伴。這段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我們在陪伴時出現(xiàn)的問題。陪伴的時間裹滿愛才更有意義,希望我們給予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心投入,也能從孩子的歡喜中收獲自己的快樂,能感受到孩子對我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