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忠先生(1940~2014),貴州貴陽人,人工晶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64年四川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建材部非金屬礦研究所(人工晶體研究院前身)工作, 1996年被清華大學化學系聘為“雙聘教授”。曾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副主任委員、美國光學學會委員。
沈先生長期從事無機非金屬功能晶體材料的探索、生長及應用研究。先后生長出鈮酸鉀(KN)、磷酸鈦氧鉀(KTP)等十多種晶體。成功地解決KN晶體生長過程中的賦色、開裂以及晶體應用過程中的定向、極化等一系列難題,研制出大尺寸高光學質量的單疇KN單晶,使該晶體的實際應用和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首次在摻鐵KN單晶上實現(xiàn)了室溫自泵浦相位共軛;首次用改進的助熔劑法研制成功大塊高光學質量的KTP單晶,不但打破了美國對該晶體的壟斷和對我國的禁運,而且還實現(xiàn)了批量生產和對外出口,取得了顯著的效益。提出了能真正減少倍頻器出射面反射損耗的切割準則,糾正了幾十年來在激光倍頻器減反射切割中存在的錯誤,并得到國內外業(yè)界的公認。其中,“鈮酸鉀晶體的研制”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熔劑法電光KTP晶體的研制成果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科技部代頒的美國杜邦科技創(chuàng)新獎。
沈先生曾任《人工晶體學報》主編、編委會主任委員,畢生關心和支持學報的發(fā)展,由其親自撰寫或指導學生撰寫并發(fā)表于《人工晶體學報》的學術論文有40余篇。在學報創(chuàng)刊40周年之際,沈先生親筆題詞“構筑學術交流之窗,展示中國晶體風采”,代表了先生對《人工晶體學報》未來發(fā)展的殷切希望。
杰出的學術成就外,沈先生對美術、音樂、 舞蹈也有濃厚的興趣,尤其美術書法方面的造詣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讀大二時創(chuàng)作題為《院士》的鋼筆連環(huán)畫和80年代初臨摹俄羅斯畫家的油畫《神秘的女人》,在中國工程院舉辦的院士詩文書畫攝影作品展中獲得院士們的一致贊賞,至今這兩件作品還掛在工程院地下大廳供人們欣賞。
沈先生為人謙和,對學生、同事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輩,在為清華大學出版的《清華名師談治學育人》一書撰寫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認為,創(chuàng)新人才應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扎實而廣泛的基礎科學知識,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能力,以及不畏艱難、不怕失敗的頑強精神。其實,原始創(chuàng)新是相當不容易的。有句格言說得好:‘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艺J為這句格言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原始創(chuàng)新的實質。那些為了某種理念,某種構想而百思不得其解,文獻、資料中翻不著答案,專利、專著里也找不到方法,成天渴望弄個明白的人,偶然看到某種實驗現(xiàn)象或是聽到某種理論,突發(fā)聯(lián)想,產生靈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導致原始創(chuàng)新。在這里,‘有準備的頭腦’是關鍵。如果不是對某個要解決的問題朝思暮想,機遇來了也會擦肩而過。我希望能有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足夠充裕的時間,讓那些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頭腦去做好準備,不要過多地去打擾他們?!毕壬髱燂L范,永遠激勵著科研學者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