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國平
【摘要】目的:探究結核病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結核防治的效果。方法:選取我縣結核病定點醫(yī)院從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之間收治的其中100例結核病患者為調查參考對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視為對照組,另外50例患者接受全面健康教育,視為觀察組,兩組對比患者的疾病知曉率與治療依從性,分析不同形式下產生的健康教育最終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對結核病的知曉率與依從度較高。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健康教育從單一到全面,從復雜到簡單,系統(tǒng)化的梳理健康知識應用于教育引導,可提高結核病患者的知曉率與依從性,讓防治效果得到提高。
【關鍵詞】結核病;健康教育模式;結核防治;效果
引言:3月24日是2019年的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也是世界第24個結核病日,今年活動提出的主題是“開展終結結核行動,共建共享健康中國”。醫(yī)院醫(yī)療作為疾病防治的關鍵場所,均積極的展開了結核病的健康教育宣傳,該病主要侵染人們的肺部,造成長期危害與慢性傳染不良后果,結核病健康宣傳可讓人們對于該病有初步的認識,通過自我的認識防護減少感染的可能性,可自我觀察發(fā)現(xiàn)可疑情況及時就診,日常具備防治的基礎能力,基于健康教育的全面宣傳,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是結核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最終目標。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縣結核病定點醫(yī)院從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之間收治的其中100例結核病患者為調查參考對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視為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齡為19~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5±9.64)歲;另外50例患者接受全面健康教育,視為觀察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齡為20~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8±10.27)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過J臨床診斷符合標準,兩組在有關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的對比上,幾乎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教育,給予常規(guī)的結核病教育,患者與家屬均了解結核病的發(fā)病誘因、傳播途徑、疑似結核病的表現(xiàn),可進行自我質疑與糾察,了解日常的防治措施等,通過健康講座與口頭互動等形式,說明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觀察組進行全面健康教育,首先讓患者與家屬了解人人都可能被感染,抱有積極的預防意識,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若共同居住、共同工作中有肺結核,或者觀察身邊人持續(xù)咳嗽的,應做好自我保護,避免飛沫感染,囑咐患者與家屬每年定期進行檢查,尤其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更應有自我檢查計劃,養(yǎng)成健康習慣,不隨地吐痰、咳嗽與打噴嚏時掩住口鼻,減少去密集場所的次數,保持通風并適當佩帶口罩。深入的介紹目前我國在結核病預防上提出的新思路,臨床進展情況,給予患者心理安撫,期間注意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生理反應等,加強溝通,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肺結核,讓患者聽懂并理解,可自創(chuàng)結核病圖冊幫助患者閱讀記憶。
1.3觀察指標
兩組對比患者的疾病知曉率與治療依從性,分析不同形式下產生的健康教育最終效果差異。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統(tǒng)計采取軟件系統(tǒng)SPSS21.0展開分析,其中X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以x±s表示,當兩組對比分析具被統(tǒng)計學差異時(P<0.05)。
經過全面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知曉結核病情況,治愈出院預后良好,且并未傳染他人,家屬也表示受益良多,獲得了健康保護,綜合本次調查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觀察組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可詳見表1觀察組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可詳見表2。
結核病如若不能及早發(fā)現(xiàn),或者治療不徹底,將會引發(fā)死亡威脅,因此針對我縣定點醫(yī)院入院治療的患者,應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與家屬說明情況,進行同步教育,采取綜合的形式,全面展開結核病相關問題的滲透,問詢患者的意見,收集患者的反饋了解他們知識的知曉率,并據此展開教育的填充,可在患者自我知曉與家屬自我防護的情況下,有效的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嚴格按照醫(yī)囑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通過家屬進一步的擴散健康宣傳范疇,實現(xiàn)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