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晶
中國人將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各個時辰皆有定數(shù)。自西周起,古老的先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都是天地一景,也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斗轉星移,每個人精彩紛呈的一天就在時辰交替中上演,一天又一天,流盡了年光。
(子時23:00-1:00)
夜半之時,是為孕育之刻,意味著與一天告別,迎接明天的希望。此時,千家萬戶已經(jīng)入眠,田間偶有老鼠穿過,蝙蝠在飛來飛去。夜半的天空,黑壓壓一片,萬籟俱寂,這是最宜入睡的時刻。然而,總會有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就像一千多年前的那個落榜書生張繼一樣,在夜半時刻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敲呀敲,敲到他的心坎中,也敲出了那首驚艷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或許,夜半時刻還在傷春悲秋的人們,心里都藏著一個孤獨的靈魂吧。
(丑時1:00-3:00)
凌晨3:00,天將亮,大多數(shù)人們還在熟睡,敬業(yè)的公雞已經(jīng)發(fā)出第一聲啼叫,這雞鳴聲叫得月落,叫得霜冷,把夜幕與白天悄悄轉換。關于雞鳴時刻,溫庭筠曾有詩云:“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此時,雄雞報曉、殘月未落,原本正是酣睡之時、入夢之刻,但孤獨的旅人卻要遠離故鄉(xiāng)了,溫庭筠的詩句不免為這一時刻添了點悲涼氣氛。
或許,雞鳴時分是旅人們晨起趕路的好時候吧,畢竟有月光作陪,有霜露為伴,可能就沒有那么孤單了。
(寅時3:00-5:00)
平旦已至,雖說太陽還沒有躍出地平線,但天地間已顯現(xiàn)出一絲生機。此時,老虎蠢蠢欲動,是為寅時。著名NBA球星科比曾說過:“你有沒有見過凌晨四點鐘的洛杉磯?”這句話成為了激勵無數(shù)人的座右銘,他們在凌晨四點就蓄勢待發(fā),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勇向前。是的,成功永遠不會辜負勤奮的人。
平旦時刻,屬于所有努力的、懷有希望的人。因為黑暗過后終會迎來曙光。
(卯時5:00-7:0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先人們總結出來的道理。在古代,日出時刻,農(nóng)民們要勞作,書生們要讀書,官員們也要清點人數(shù)上早朝,是為“點卯”。這是一天當中最有生機的時刻,空氣清新、日出磅礴,天地間一片嶄新的氣象。李白就是在此刻寫下了豪情萬丈的詩句:“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p>
一日之計在于晨,日出時分,讓我們鼓勵自己,把握住這一天中的最佳時刻。
(辰時7:00-9:00)
顧名思義,食時便是吃早餐的時候,此時又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所以又叫辰時。在遙遠的古代,先民們一天只吃兩頓飯,而早飯是正餐。美食是治愈身體與心靈的一劑良藥,然而,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放棄早餐,虧待了自己的胃,最終也拖垮了自己的身體。
所以在食時這刻,享受一頓豐盛的早餐,為自己提供滿滿的能量吧。
(午時11:00-13:00)
日中時分,太陽運行到天宇之中,光線極其強烈,陽氣到達頂點。相傳這時候,動物們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是站著的,所以午時是屬于馬的。當然,此時,還有農(nóng)民們在毒辣的太陽下?lián)]汗如雨,家喻戶曉的唐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便描繪了農(nóng)民們在日中時刻辛勤勞作的畫面。
已經(jīng)日中了,就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吧,釋放自己的壓力,畢竟生活就要張弛有度。
(巳時9:00-11:00)
《淮南子·天文訓》寫道:“至于衡陽,是謂隅中”。即臨近中午的時候,隅中到來了,此時陽光普照,氣溫上升,蛇正潛伏在草叢中等待時機,所以又稱為巳時。
隅中時分,黃金一刻。這時,人們的身體機能運轉很快,大腦也非常興奮,此時的工作效率最高。
所以,這一刻,請保持自己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做最重要的事。
(未時13:00-15:00)
以中天為界,日仄時候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開始偏西了。此時,太陽毫不憐惜地曬著大地,萬物還沉浸在一片混沌之中,人們慢悠悠地醒過來準備迎接一天中的第二個黃金時刻。
老話說得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趕緊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把握當下吧。
《說文段注》寫道:
“鋪,申時食也”,(“鋪”通“晡”)晡時是古代中國人第二頓飯的時候。據(jù)說這時猴子的叫聲最為清亮,是為申時。
這個時候日光西斜,也是做運動的最好時機。比如杜甫就會在晡時飯后散步,他在《徐步》中寫道:“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p>
所以不要哀愁自日已去,做做運動,享受這大好的時光吧。
(申時15:00-17:00)
此時,太陽要落山了,所以稱為日入。《元史·日歷志》提到:“日出為晝,日人為夜?!比杖藭r刻便是白天進入黑夜的標志。
陶淵明在《飲酒》里曾寫道:“日人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彼械膭游飩兌家_始休息了,飛鳥也回到了叢林里的窩。此時,疲憊了一天的人們也要躺下來,放輕松,迎接自己舒適的夜晚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先民傳承下來的真理。
(戌時19:00-21:00)
最早使用黃昏這一名詞的是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日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這種黑暗的氣氛不免讓人感傷,但歐陽修的“月下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又為這一時刻添了點浪漫的意境。此時,天地一片朦朧,月亮升起來了,一切事物都顯得欲說還休、如此溫柔。
在這溫情的時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給自己的一天畫一個圓滿的句點。
(亥時21:00-23:00)
夜已經(jīng)很深了,這是一晝夜的最后一個時辰。人定之時便是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的時候?!犊兹笘|南飛》中有:“崦崦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詩句。此時萬籟俱寂,人們也應該平復一下心情,盡快入夢,期待著下一個天亮。
天地的輪轉,像一部完美的詩歌。十二個時辰,千年輪回,周而復始,流盡了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