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越,姜文琰,何 昕,于 洋,劉曉超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放射科,吉林 長春 132021)
圖1 丘腦梅毒性腦膿腫破入第三腦室 A.治療前DWI圖像; B.MR增強掃描膿腫呈環(huán)形強化; C.復查DWI圖像; D.復查MR增強圖像
患者男,36歲,因“右側肢體活動不靈2天,加重伴頭痛、嗜睡1天”入院;1天前發(fā)熱,體溫最高38.0℃。入院后查體:嗜睡,呼喚可睜眼,可正確回答問題,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0 mm,對光反射靈敏,左側肢體肌力Ⅴ級,肌張力正常;右側肢體肌力Ⅳ級,肌張力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頸部稍抵抗。頭部MRI:左側丘腦見約3.5 cm×2.6 cm類圓形異常信號,雙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擴張;DWI呈高信號,病變周圍見大片水腫,第三腦室內局限性高信號(圖1A);增強掃描病變呈環(huán)形強化(圖1B)。MRI提示炎性病變,考慮為膿腫。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蛋白質定量1.41 g/L,葡萄糖1.82 mmol/L,氯化物129.9 mmol/L,白細胞1 516×106/L。快速血漿反應素實驗陽性。腦脊液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綜合診斷:丘腦膿腫合并神經梅毒。予抗生素驅梅聯(lián)合激素治療(青霉素+潑尼松),并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10天復查頭部MRI顯示膿腔縮小,腦室內膿液吸收(圖1C、1D),患者嗜睡癥狀緩解。
討論腦膿腫一般好發(fā)于大腦中動脈供血區(qū),發(fā)生于丘腦者極為罕見,僅占0.9%~4.0%。丘腦膿腫一般來源于胸、腹部感染等,亦見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輕偏癱。丘腦膿腫屬于深部膿腫,極易破入腦室,一旦破入腦室,患者死亡率高達80%。MRI對早期診斷丘腦膿腫有重要價值,可動態(tài)觀察疾病變化及評估預后,DWI序列圖像還可顯示破入腦室的膿腫。本例經抗生素驅梅聯(lián)合激素治療后,病灶區(qū)DWI信號顯著下降,提示在治療過程中及時復查DWI,可顯示膿腫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根據增強T1WI可預測膿腫破裂時機:鄰近膿腫壁的室管膜出現(xiàn)限局性強化提示膿腫即將破入腦室,在膿腫破裂之前給予有效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目前對于丘腦膿腫破入腦室尚無統(tǒng)一治療標準,主要有經靜脈和動脈鞘內同時應用抗生素、腦室灌洗和引流及腦室-腹腔分流術等。另外,本例患者同時合并神經系統(tǒng)梅毒感染,驅梅治療過程中應用潑尼松抑制了膿腫壁的形成,導致膿腫破入腦室,提示對于丘腦膿腫合并神經梅毒患者尚需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