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三
《藝術中國》雜志十歲了,有點不敢相信。
一些事,好像就發(fā)生在昨天。
那時常與劉廣文、蘇美華兩位先生及朋友圈其他書畫家聊起湖南古今書法都不乏杰作與人才,為何時下在全國的影響與地位總是落后于許多地方,最后大家都認同湖南缺少兩個重要的支撐:一是沒有有影響的藝術院校;二是沒有自己的傳播媒體。
2009年,機遇來了?!段乃嚿睢吩晕淖譃橹鞯目铮瑲v史厚重,影響深遠,然現(xiàn)實殘酷,如何在“讀圖時代”里突圍?經(jīng)編輯部曾冬兄與劉廣文、蘇美華三位先生商議,又經(jīng)與雜志社領導、著名詩人劉犁商定,并報上級領導同意,決定實行轉型,做一本以書畫為主的紙媒。
初創(chuàng)工作是艱苦的。原編輯部缺少書畫藝術類編輯人才,經(jīng)劉廣文、蘇美華兩位先生引見,有南方文藝媒體編輯、運作經(jīng)驗的我,以“副主編”進入編輯部,榮幸地作為新雜志初創(chuàng)者之一,與編輯部各位同仁一道,開始籌備湖南唯一一本有正式國際、國內刊號的書畫專業(yè)媒體。
前期是大量的聯(lián)系走訪工作,可喜的是大家都對湖南將創(chuàng)辦這樣一本雜志表現(xiàn)極大的熱情,但具體如何辦?卻意見不盡相同。首先是定刊名,籌備之初叫“書畫藏典”,向外界征求了不少意見,編輯部也商量了無數(shù)次,最后大家一致認定“藝術中國”有胸懷,大氣響亮,非其莫屬??烧l來題?當時一些人提議了一些名家,或者集毛澤東主席或齊白石先生的字,但集字很難,從對歷史負責與保持刊物檔次的高度,最后大家認為暫時不必請名家題,就用標準、大方的印刷體。
萬事開頭難。為方便聯(lián)系湖湘書畫界,編輯部從那時比較偏僻的杉木沖搬到了長沙烈士公園南門對面的樓里,這里離湖南省書畫研究院、湖南省博物館僅一步之遙。在競爭激烈的文藝刊物里闖出一條生路,是不容易的。為雜志打怎樣的架構,決定著以后發(fā)展與前景。既要有專業(yè)高度,又要與市場巧妙接軌,這是編輯部的辦刊共識。為保證專業(yè)高度,經(jīng)編輯部多次商議,我們設計了“精品鑒賞”“大家”“名家”“名門”“年度人物”“爭鳴放談”等欄目……為了打造“精品鑒賞”“大家”欄目,我們通過雜志社副社長石潤琪先生,專程拜訪了湖南省博書畫鑒定專家劉剛先生,最后其奉獻了《筆法精謹、格調高雅——讀文征明小楷〈莊子南華經(jīng)〉冊》;副主編蘇美華先生則親自撰寫了《毛澤東草書源頭疏證》;確定“名家”欄目人選時,編輯部取了點巧,因事先得知劉大為將榮膺“中美協(xié)主席”之位,就預定版面提前進行“祝賀”……
為設計上更美觀,經(jīng)副主編劉廣文先生提議,請篆刻名家李立老先生刻刊名印置頁楣。我與劉廣文先生幾次到湘春路李立老家中。聽說要創(chuàng)辦這樣一本雜志,李老連聲說好,挺熱情地將大包齊白石先生的印拓及老版碑帖搬出來給我們欣賞,彼此聊得很嗨。劉廣文先生又介紹我還是寫文藝批評的,且是有些“故事”的人,李老格外興奮,與我們聊到他與方毅、齊白石、沙孟海、趙少昂等先生的交往,湖南文藝代表團出訪日本的故事,以及其獨特篆書風格形成源流。記憶中,每次都聊到很晚,甚至到凌晨二三點,李老仍興致勃勃……后來,雜志推出了一期齊白石、李立老的專題介紹,我還為其撰寫了湖南衛(wèi)視“李立書畫法國展”專題片的解說詞。
為辦好“名門”欄目,編輯部幾人登著名工筆畫家陳白一先生府上,以我為主對“陳門”一家多名畫家進行現(xiàn)場采訪。至今難以忘懷的是,在我的逐漸深入的提問下,平靜述說中的陳白一先生,也逐漸進入到往事的回憶中,突然情緒失控,老淚縱橫,一分多鐘,抽泣不已,舉座皆默,深受震驚……我也突然明白了那一代畫人的成就,是有著非同尋常的坎坷經(jīng)歷與深厚的生活基礎支撐的。
如今,李老、陳老均已仙逝,十年時間,改變了許多,留下的也有許多,歲月總是足夠令人唏噓的。
經(jīng)編輯部商定,“年度人物”將推出湖南書法、篆刻家崔向君先生,全年每期雜志均為其作一專題介紹。作為該欄目主持人,我與劉廣文先生多次在編輯部與從岳陽趕過來的崔向君先生進行溝通、商議,我精心為其規(guī)劃、撰寫了專題整體框架與每期介紹的側重點,力圖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其藝術成就并給人啟迪。最終,我的方案被崔認同,而他的謹慎與精細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爭鳴放談”欄目的設計是一個重點、亮點,也是編輯部擬精心打造的一個欄目。其時中書協(xié)主席張海先生正“呼喚大家”,作為領導,作“呼喚”狀應有其“正能量”的良苦用心,按照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編輯部認為《藝術中國》雜志應對中書協(xié)“呼喚大家”作一個回應。為此,由湖南省書協(xié)評論委員會主任皮祖政主持,委員江波、倪文華、鄭伯陽、彭育龍、肖體平、晏云與我在長沙尚書房進行了專題研討,研討會同時邀請錢海源、劉犁、劉廣文、曾冬、劉桂成、雪馬參與,省群藝館副館長梁向東先生擔綱現(xiàn)場攝影。我將研討會發(fā)言整理成《“經(jīng)典大家”能“呼喚”出來嗎?》的專題,而錢海源先生則在研討會發(fā)言的基礎上另撰成《“經(jīng)典”與“大家”只有建立在堅實的根基之上才能產(chǎn)生》一文,未能參加現(xiàn)場研討的評論委員會委員王祥北、蔣冰與省書協(xié)哲學委員會秘書長潘飛兵發(fā)來文字發(fā)言稿。應該說,這次研討會傾注了包括參與研討人員與服務人員的大量心血,遺憾的是,在雜志開印的關鍵時刻,卻因藝界某領導“湖南必須與中書協(xié)保持一致”的意見,硬生生地將與這次研討會的相關稿件撤了下來(筆者至今保存樣書),最終沒有與讀者見面,令人扼腕興嘆。如今看來,張海先生試圖“呼喚”的“大家”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而他已退休,現(xiàn)又在鄭州辦起了鄭州大學書法學院,并且開始倡導“享受批評”,而筆者卻感覺到當下許多書家已沉醉在登臨“高峰”的熱情中……
借“名家”之“名”是諸多藝術媒體的運作套路,多管齊下的《藝術中國》也未能免俗。為此,我常與一些當代“名家”聯(lián)系,記得幾次去電聯(lián)系陳振濂先生,開始通話的是其“秘書”,爾后直接聯(lián)系到陳先生,我直接說為其刊發(fā)專題,他問什么刊物,我說先給其寄雜志樣刊,他則說要作品回報不干,我又說不需要,先做好事……
編輯部工作雖然辛苦,但也有太多難忘的人和事。我清晰地記得老社長肖潔然的躬行與堅持,副社長石潤琪先生的憨態(tài),副主編劉犁文氣激昂里的霸氣,發(fā)行部戴慎崇先生的穩(wěn)重與調皮,謝雱教授的平易、和藹,劉廣文先生的細致與周到,蘇美華教授的幽默與圓通,曾冬兄文字、網(wǎng)絡的善長與扎實,許湘湘女士的超越單字(詞)進行語法、句式的校對工作嚴謹、周全,美術編輯吳祝峰先生的沉默與個性;譚西女士的鄰家女孩模樣……還有書畫、篆刻家李儒光、彭毅、袁紹明、劉澤榮、文佐、周漾瀾、李礪、謝兆崗、何仁誥,作家彭見明以及收藏、出版家肖堅強等賢達人士光臨編輯部,大家共聚一堂,共商藝術發(fā)展之計。
通過大家的努力,《藝術中國》完成“初創(chuàng)”工作并走上正軌,順利出刊幾期。此時,一面是湘中某公司老總的誠意邀請,一面是編輯部領導與同仁的誠懇挽留,而我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家里”一公司就任一職位,想給流浪多年的自己“放個假”。在留戀中作別,編輯部的領導與同仁非常友好、信任,決定給我派個“特邀編輯”之銜,保留至今。
在離開《藝術中國》編輯部的日子里,發(fā)行部辛勤地給我寄樣刊,我也向雜志介紹、推介有實力的書畫藝術家。再后來,湘南學院的曹雋平教授考入了湖南省群藝館,到了《藝術中國》雜志編輯部。我們之前沒有見過面,不熟悉,但彼此似乎心意相通。其間,在長沙與中南大學向彬兄的一次聚會中,與雋平兄初次見面,他私下對我利用自媒體發(fā)起的“‘百城萬牌書法公益行”的活動贊譽有加,說非常有意義,雖然自己沒有參與,但一直十分關注,并主動提出用5-8個版面進行重點介紹、支持,令我頗為感動,讓我也似乎看到《藝術中國》后來在他的手里之所以能越辦越開闊、越辦越有影響力的原因所在。
歲月無痕,歲月有情;歲月積厚,歲月流芳。紙質媒體的發(fā)展到了當下,又面臨全媒體時代的重大挑戰(zhàn),相信在已有多年《藝術中國》雜志的“掌舵”經(jīng)歷的雋平兄的主持下,編輯部所有同仁將繼續(xù)開拓進取,為湖南書畫事業(yè)的發(fā)展再立新功。
2018年6月9日于乾豐堂
郭晶
號狼湖,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寶安青年書法家學社副社長,深圳市寶安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寶安書法院研究員,益陽印社副社長,岳麓印社理事。作品先后參加國家級展覽及各類專業(yè)展覽計100余次,并被多所大學、圖書館、美術館、書畫院、陳列館等國內外專業(yè)機構收藏。藝術成就被多種專業(yè)雜志、報刊、網(wǎng)絡、電視臺等媒體報道;入編《湖南印人傳》。出版專著《印壇點將·郭晶》。
郭睿
山東嘉祥人,先后就讀于曲阜師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F(xiàn)任教于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文創(chuàng)藝術學院。多年來致力于中國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出版有《小小畫家——中國畫》《實力派畫家——郭?!贰豆;B畫》《墨守我心——郭睿作品選》《雪泥鴻爪——郭睿畫集》。
韓修龍
字海隱。先后拜于王曰叟、吳悅石、王明明先生門下。曾擔任北京二月書坊《藏畫導刊》執(zhí)行主編,現(xiàn)為《中國書畫》藝苑彌珍·藝術生活版雜志執(zhí)行主編。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作品榮獲中國散文學會第八屆冰心散文獎優(yōu)秀獎;出版散文集兩部;散文作品入編全國中學生語文課外讀物、北京市語文高考試題。
何繼善
中南大學教授。193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1960年畢業(yè)于長春地質學院,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14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F(xiàn)為湖南省科協(xié)名譽主席,中南大學莊勝礦業(yè)研究院院長、終身名譽院長,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xié)會(SEG)終身會員。曾任中南工業(yè)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主任、工程管理學部常委,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自幼喜愛書法與楹聯(lián),擔任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他積極提倡在工科大學生中進行書法等人文教育。其書法作品曾在中國工程院、浙江大學、同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香港、臺灣、日本等院校和地區(qū)展出。
何康泰
1985年生,湖南衡陽人,自幼酷愛書法篆刻,師從黃定初、崔向君、程風子、范治斌先生,自2007年創(chuàng)辦平安精舍文房銅器至今,潛心研究文房銅器十余載,自制刻銅刀具幾十種,已為全國書畫篆刻名家制作文房銅器、印章、印規(guī)、鎮(zhèn)尺、墨盒、銅匾千余件。
何鐵凡
1955年生,湖南長沙人。擅山水,常點梅,兼寫竹,偶為詩。
胡紫桂
自號古鐵,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F(xiàn)任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曾獲首屆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創(chuàng)作提名獎、首屆中國書法小作品大賽金獎、第二屆流行書風展銅獎;入展第八屆中青展,第八屆全國展,第二、三屆流行書風展等重要展覽數(shù)十余次。
江平
別署一萍、江湖一萍,1970年生于古徽州婺源縣,中國美術學院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書畫副教授、劉海粟美術館研究員。國畫主要受益于童中燾先生、曾宓先生,書法師從章祖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