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筠
縱觀中國傳統(tǒng)繪畫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歷代不同流派畫種的畫家精彩紛呈,佳作迭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寶貴遺產。在歷史文化傳統(tǒng)流變當中,中國青綠山水畫便是浩瀚的民族傳統(tǒng)長河的一條支流,比起水墨山水起源要早。漢末魏晉、隋、唐、五代到宋這段特殊時期,青綠山水等院體畫可謂占據了當時畫壇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到了隋唐時期,青綠山水畫日趨成熟,畫面出現金、銀等貴重金屬材料以強化其色彩的表現張力,突破了綠色、藍色主色調,絢麗多彩,富麗堂皇。青綠山水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燦爛篇章,熠熠發(fā)光。
青綠山水畫發(fā)展到今天,承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脈,融合文學、書法、哲學、美學、詩興等傳統(tǒng)的文化內涵,不斷地發(fā)展和拓展了更多的色彩觀念、寫實理念技法及繪畫的裝飾性。在當代福建畫壇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就青綠山水如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煥然以新貌,出現了楊啟輿、林容生、楊挺、楊東平等為代表的青綠山水畫名家不斷地努力探索,深化當代青綠山水畫發(fā)展的內涵與表現的多樣化,促進青綠山水畫在福建畫壇有了新的延伸與發(fā)展。沿著中國青綠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脈絡,中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者不斷涌現崛起,黃鎮(zhèn)城就是這探索中的一位值得關注的新青綠山水創(chuàng)作者。他將富有彈性和表現力的書法線條和二維多變的幾何塊面以及絢麗斑斕的色彩有機融合在作品當中,構成屬于自己的繪畫元素和藝術符號,形成了清新典雅、空靈靜遠的新青綠山水繪畫視覺表達藝術。這對于一個正在成長中并且有著自己繪畫語言符號的青年探索者,是值得期待的。
中國畫注重骨法用筆,書畫同源,“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保ㄕZ出《古代畫論》),山水畫大師陸儼少提出:“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的理論,所謂功夫在詩外。字寫好了,對學好畫有很大的幫助,書法藝術,沿流至今,名家輩出,總結了很多好的形象經驗,如折釵股、屋漏痕、錐劃沙等,用到畫上去,能增加線條美。字帖的臨摹范本,亦多反映了名書家的忠義之氣,或瀟灑倜儻的高尚品質,耳濡目染,日久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變化了學畫人的氣質。黃鎮(zhèn)城善于書法,早年師從草書名家李木教老師,學生時代就在集美大學藝術大樓舉辦個人書法展。他認為,書法用筆之道即繪畫用筆之道,數十年間,黃鎮(zhèn)城通過臨寫古代大家的書法碑帖來學習、揣摩、領會用筆之道,用墨之法、用線之妙。他深諳線形、線質之道,以書法入畫,其青綠山水畫融入了幾十載臨寫碑帖的用筆技巧,對用筆的提按、使轉、映帶等一系列動作所造成的線條枯潤、虛實、濃淡等畫面效果的處理凝練得當。他的畫作體現了點、線、面疏密結合的空靈之美和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美感。他注重書法線條的錘煉,以書法筆意的長線為手段,用線條表現心中的意象,畫面線條看似行云流水,卻勁健俊逸,變幻無窮,又充滿筆墨情趣,畫面著墨不多,簡練空靈,氣韻生動。在其作品《靜水深留山更幽》一畫中,他始終以中國書法的“線條意識”在畫面的大小形態(tài)各異的山石幾何塊面和閑云林泉、土樓樹木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整個畫面氣韻貫通。即使剔除畫面的色彩外觀,作品還是一幅寂靜自在的線描山水,因為其審美質量主要靠“線條意識”支撐的。正如原福建省畫院副院長、著名書畫篆刻家楊挺老師主張以“寫”的筆法入畫,以篆入畫。他看到黃鎮(zhèn)城的畫作也是褒獎有加,認為黃鎮(zhèn)城以書法入畫,畫中有書,線面結合想法獨特,創(chuàng)意迭出,書畫俱佳,這在青年畫家當中實屬難能可貴的。
黃鎮(zhèn)城筆下清新典雅的靈山凈水、閑云自在的山水,給人一種燦爛至極、復歸平淡之感,更讓人的精神在他的青綠山水中變得淡泊而豁達。在作品《閑云幽壑松風吟》一畫中,布局獨具匠心,構成現代,由于山石樹木被高度概括和巧妙變形安排,造型簡化成易記的符號,密集與疏朗得當、護合與避讓和諧、平正與險絕相生。蘊含著幾何裝飾表現派的冷抽象和熱抽象因素,達到疏密有致、空靈生動、自然造化、意境幽渺、韻致盡顯。遠山峰巒疊嶂、流水潺潺、閑云幽壑乃至滿山覆草全都是輔助性的色彩冷暖的節(jié)奏之美,用色大膽沖和之美,充分吸收水彩畫的技巧,明快從容,隨心行止的排布和調配,恣意揮灑,將清新典雅和濃艷燦爛相諧和,從而使得他的山水繪畫與傳統(tǒng)的青綠山水、淺絳山水有了明顯的區(qū)別,而令人印象深刻,使畫作的視覺空間更顯得幽雅、靈動和廣闊,增整幅畫面的張力和視覺沖擊力,使得原本平淡的水墨線條與自然融為一體,猶如夢境的畫面山水令人陶醉、流連忘返。畫中線條柔中有剛,剛中帶柔,迂回婉轉,靈動活脫,意味十足。他筆下的每一幅青綠山水作品,都是自然山水的心靈頌歌,畫中有詩,帶著心中的夢,卷起無盡的神往情絲,動人情懷、引人向往。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黃鎮(zhèn)城的青綠山水畫作的筆墨講究,造型新穎,賦彩隨心,都是受益于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蘊藉和涵養(yǎng),源于他諳熟傳統(tǒng)畫技畫理論以及多年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和內心的從容明凈。正是因為他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和不同凡響的藝術才華,使得他近年來的青綠山水作品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相信以他的才情、悟性和執(zhí)著,未來藝術空間會更加廣闊。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書畫院藝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