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
摘要: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生物學科的邊緣地位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乃至家長等不夠重視,生物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不斷的思考、創(chuàng)新。本文提出了教師要在備課、提高教師教學藝術培養(yǎng)學生興趣、重視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重視基礎知識等方面努力。
關鍵詞:教學質量;初中生物
教育教學質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yōu)劣的程度,是學校教學成效的重要評價方面。生物學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學,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它越來越顯示出其二十一世紀領先科學的獨特魄力。但在生物學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究其根本,是學生、家長和學校等不夠重視,所以有相當部分的生物教師感到自己使出了天大的勁,卻收獲甚微,隨著2019年陜西中考首次將生物、地理納入中考成績,生物學必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作為生物教師,應該怎樣提高教學質量呢?
1 教師認真?zhèn)湔n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備課是教師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要認真?zhèn)湔n,無論是任教多少年的教師。有的教師可能會說我都任教了幾十年了,每一節(jié)課都倒背如流,沒必要充分的備課。持有這種想法的教師那是沒有理解備課的目的。教師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備教法,備課堂預設等。每一屆的學生都在變化,教師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學生,設計符合學生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提問、情景活動等,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2 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具有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本領,就是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是屬于個人的,屬于教學造詣獨特的教師。教學勞動是一種神圣的、創(chuàng)造的勞動,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師個體去自由創(chuàng)造。雖然同一節(jié)課,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教學藝術,但是一堂富有藝術性的教學,卻都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都能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都能點燃隱藏在學生思維中潛在的問題意識。所以,教師要加強教學技能的訓練,多多積累教學經(jīng)驗。
3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始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方法有很多,如課外延伸、提問設疑、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無論哪種方法都必須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把課堂當成老師胡侃亂侃、故意炫耀知識的課堂了。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yǎng)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病毒》這節(jié)課時,我會將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古時候人類的天花、現(xiàn)今的艾滋病等相關以病毒引起的疾病加以介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七年級生物上冊植物學部分中,我會將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藥用植物加以介紹,甚至讓學生自己回家咨詢父母或者年長的人,尋找哪些植物能夠藥用,有什么功效等。在八年級上冊動物學中,我會給學生播放大量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相關片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4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的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效果除了需要教師精湛的教學技巧和淵博的知識外,還需學生對教師的良好情感。所以,教師更應該注意感情投入。每個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在師生交往中,教師沒必要改變自己,教師也沒有理由要求學生適合自己,我們只需要保持自己的“本色性格”即可。那如何增進師生情感?首先,多利用課余時間走進課堂,與學生交流,看學生所做、聽學生所談,并適時加入他們,讓學生感覺老師是自己的朋友。其次,利用考試和平時的作業(yè)批改多關注每一個學生,可經(jīng)常在學生的試卷或作業(yè)上寫一些鼓勵的話語,比如說:有很大進步,加油!相信你還可以做的更好……等等這樣充滿熱情的話。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學生卻對老師充滿了感激。學生對老師的喜歡是可以“傳染”的,一批學生對某位教師的喜歡可以帶動整個班級學生對教師的喜歡。
5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加速器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都是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定要把相關實驗課程開足開齊。初中學生好奇心強,通過生物實驗培養(yǎng)他們實驗能力,使學生獲得學習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除了課堂實驗教學外,還可以積極開展校外、課外觀察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野外,田間去接觸實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以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書本知識。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認識校內(nèi)動植物,認識每種植物的名稱,所屬類型,落葉情況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 重視基礎知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起點和落腳點
每一門學科都有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是這門學科的精髓,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學生只有掌握了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才會一步步的走向更高層次的學習?!冻踔猩镎n程標準》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边@是生物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反復的對基礎知識加以深化、再深化,反復的對基礎知識進行練習,再練習。在復習過程中要把整個知識體系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至關重要,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商南縣富水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