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鳴
【編者按】在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四川各地聚焦問題和難點,將優(yōu)勢資源向脫貧一線集中,整合幫扶力量,引項目、建基地、興產業(yè),凝心聚力,不斷激發(fā)黨員干部以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為全國“三區(qū)三州”和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之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近年來,在中央和省委的關心支持下,全州已經實現6縣(市)摘帽、1109個貧困村退出、4.4萬余戶18.6萬余人脫貧。盡管甘孜州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有12個縣未摘帽、251個貧困村未退出、7100余戶3萬余人未脫貧。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必須要有更好的紀律作風作保障。省委在決戰(zhàn)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開展“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政治保障、組織保障、紀律保障,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基礎的務實之舉。甘孜州委將聚力“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舉全州之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為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堅實的基礎。
聚焦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這一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強調,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要凝聚思想認識集中攻堅。脫貧攻堅工作,為的是民生、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是最大的政治任務。這場攻堅戰(zhàn)無論有多難都必須贏,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民族、一個家庭。要引導各級各部門及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甘孜實際,立足甘孜特點,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要集中優(yōu)勢資源精準突破。用好5個中央國家機關、廣東8個市、16名省領導和省內15個區(qū)縣、136個省直部門幫扶資源,扎實開展“回頭看”“回頭幫”。針對雅礱江上游色達、石渠、德格、甘孜4縣交界地區(qū)24個鄉(xiāng)鎮(zhèn)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實際,集中攻堅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控輟保學、住房安全等方面,整體解決基礎設施落后、社會事業(yè)滯后等問題。要“志”“智”雙扶激發(fā)內生動力。繼續(xù)實施“潤育工程”,扎實辦好農牧民夜校,持續(xù)開展法律“七進”活動,深化“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和“同心共筑中國夢”主題教育,讓群眾明白“惠從何來、恩向誰報”,著力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激勵貧困群眾依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聚焦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兩個重點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頑疾,容易死灰復燃。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要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任務。要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宣戰(zhàn)。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關于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要求,重點梳理扶貧領域存在的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脫離實際、拔高標準、吊高胃口、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等問題,明確工作措施、整治重點、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細化工作任務、倒排整改工期、實施掛圖作戰(zhàn)。要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動刀。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內,切除自身“病灶”。各級黨委和紀檢監(jiān)察機構要及時介入、及時查處,把該打的板子打下去。要加強政治巡察和政治督查,加大輿論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力度,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要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除根。圍繞“基層減負年”要求,聚焦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度留痕等問題,采取加強思想教育、精簡會議文件、規(guī)范督查檢查等措施集中整治。同時,要加強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研究,不僅要找出帶有普遍性、苗頭性、傾向性的現象,還要找出隱蔽性強、埋藏深的問題,剖析問題根源和發(fā)生規(guī)律,探索建立規(guī)范性制度,鞏固整治成果。
聚焦干部忠誠干凈擔當三個關鍵
忠誠、干凈、擔當是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更能在脫貧攻堅一線體現。要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必須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確保貧困縣如期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要堅守干凈干事的政治底線。干干凈凈是共產黨人干事做人的底線。脫貧攻堅項目多、資金多,資金使用、項目審批、工程建設都面臨著實質性的挑戰(zhàn)。要深入開展“雪域清風”專項行動,緊盯縣里的“權”、鄉(xiāng)村的“情”、村這個“點”,持續(xù)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和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整治,對項目資金分配安排、審核審批、驗收發(fā)放等過程中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yōu)親厚友等行為嚴肅查處,決不姑息。要堅持敢于擔當的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對脫貧攻堅工作來講,敢于擔當就是要增強政治定力和政治動力,消除畏難厭戰(zhàn)情緒,防止“疲勞綜合征”,面對矛盾“不躲避”、面對困難“不言棄”,用行動詮釋知責盡責,用擔當助力脫貧攻堅。要在脫貧攻堅一線發(fā)現和識別干部,對工作中實績突出的干部,優(yōu)先提拔使用、優(yōu)先培訓培養(yǎng)、優(yōu)先選派掛職鍛煉,給真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黨員干部提供平臺。
聚焦群眾滿意這一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把讓群眾滿意作為工作方向。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最能體現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群眾最渴望的住房、教育、醫(yī)療、交通改善等方面,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水平、生活質量。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工作標準。我們手拿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考卷”,貧困群眾就是這場“考試”的“閱卷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要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評估的重要指標,也是檢驗工作成績的唯一標準。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jiān)管”,保持政策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要把讓群眾滿意作為工作動力。近年來,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滿意度評價排名全省第四。實踐證明,只有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辦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困,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才能贏得民心,黨在甘孜藏區(qū)的執(zhí)政基礎才會更加牢固。(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