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仲陽
去貧困村采訪,經常會聽到扶貧干部談起對思想扶貧的思考。幫助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這確實是個難題。
平時的采訪中也會發(fā)現(xiàn),基本上每個貧困村都會有幾個貧困戶“等著扶、躺著要”;一些貧困戶窮慣了,對脫貧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還有一些貧困戶窮怕了,思想極度保守,不愿意為擺脫貧困努力嘗試。思想貧困,成因復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幫貧困戶思想脫貧,也是個難活、慢活,絕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解決的。
實際工作中,一些幫扶干部想速戰(zhàn)速決,缺乏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思想扶貧工作做上一段時間見效不明顯,或者遇到一些挫折,便打起了退堂鼓。更有少數(shù)干部“知難而退”,為如期完成幫扶任務,干脆“自己幫著干,群眾一邊看”。因此,在不少貧困村,思想扶貧工作往往落后于其他扶貧工作。
為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想來還要從工作方法上找原因。在思想扶貧遇到難題的貧困村,常聽到貧困戶反映,幫扶干部一個月會來一兩次,“看一下、問一下、填一下(幫扶卡)”,幫扶工作多是幫助協(xié)調申請個項目,享受個政策。情感交流不夠,心與心之間距離尚大,想解開貧困戶思想貧困的疙瘩,難!
思想扶貧工作做得好的幫扶干部,多有個共同心得:不斷真心付出,自然能讓貧困戶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除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思想扶貧要講究方法。找到病根,對癥開方。在四川南充采訪時,有個幫扶干部生氣地抱怨:村里好幾個貧困戶種蘑菇,都脫了貧致了富,可有一戶貧困戶就是不干!一年后筆者再去采訪,那個貧困戶種的蘑菇已經喜獲豐收。原來,為了讓貧困戶愿意干、敢干,市里在村里建起了脫貧奔康產業(yè)園,貧困戶種蘑菇一旦發(fā)生風險,先由保險公司理賠,再由風險基金補助,還有農技員提供技術指導,龍頭企業(yè)保底收購。問起貧困戶為什么這次敢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他說:其實我不是懶,是怕賠,以前村里發(fā)動我們種橘子,到現(xiàn)在還賣不出去呢!現(xiàn)在這個項目把我擔心的都考慮到了,還有什么可怕的?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眼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zhàn)決勝階段,思想扶貧工作更需要多下繡花功夫,以春風化雨換得久久為功。如此,才能讓脫貧質量更可靠,更經得起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