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珉琦
1.“血淋淋”的科學家成長真相
20世紀80年代,一個尚未“出師”的在讀博士,面對兩條截然不同的職業(yè)道路時,會作何選擇?一個是主流的前途可期的分子生物學,一個是神秘卻難以看到未來的埃及古文物學。
帕博并未聽從多數(shù)同伴的建議選擇前者,而是選擇了13歲起就迷戀上的古老歷史,繼而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把考古帶進分子時代。
為他引路的,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演化生物學家艾倫·威爾遜以及聚合酶鏈鎖反應(yīng)(PCR)的發(fā)明者、后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凱利·穆利斯。
帕博在自己一手打造的跨學科實驗室,首次從已經(jīng)滅絕的古人類——尼安德特人身上提取到線粒體DNA并成功進行了測序,他的團隊在《細胞》雜志報告了尼安德特人的測序結(jié)果,為艾倫·威爾遜“走出非洲”的現(xiàn)代人起源理論提供了鐵證。
而到了2010年,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草圖完成,那個有關(guān)人類起源的故事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折。帕博及其合作的50位科學家一起在《科學》上揭示了,今天除非洲以外的所有人都帶有尼安德特人的遺傳密碼,這種古老的人類從未消失!
酷愛在阿爾卑斯山滑雪的帕博曾經(jīng)說過,比那周圍陡峭的雪景更為壯觀的,是他們描述尼安德特人DNA序列的論文。那是生命的天書。
《尼安德特人》是國際腫瘤基因組協(xié)作組(ICGC)協(xié)調(diào)人、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夏志翻譯的第十六本書,也是最有故事的一本。
這不是帕博站在峰頂?shù)馁┵┒劊撬麖念^出發(fā),追尋曾經(jīng)翻山越嶺的腳印,重溫一次次被逼入絕境,又一次次絕處逢生的歷程,為讀者還原出的一條真實、跌宕的科研人生路。緊張到窒息,無助到想要放棄,一個“登山者”的所有痛苦體驗,都在帕博的筆下噴涌而出。
在夏志看來,這才是科學家成長“血淋淋”的真相。每一個杰出的科學家都攜帶著一部科學史,無論是對科研人員,還是有志投身這項事業(yè)的學生而言,那些人通向成功的路,永遠比成功本身更有啟示意義。
2.對待科研,他寸步不讓
1987年,擴增特定DNA片段的聚合酶連鎖反應(yīng)(PCR)技術(shù)興起,這使得擴增古代材料中微量DNA成為可能,但這項技術(shù)對研究人員挑戰(zhàn)巨大。老舊樣本的保存條件不利,含有可獲取的DNA非常有限,甚至完全沒有,即便通過PCR也很難做到。因此,從科學的角度,系統(tǒng)建立可靠的DNA擴增流程非常重要。
但帕博很快意識到,現(xiàn)代外源DNA污染實驗是個嚴重的問題。它甚至造成了古DNA研究領(lǐng)域此后長達十幾年的低谷期。
1990年,來到慕尼黑大學開始獨立科研生涯的帕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人類歷史研究注入新的嚴謹風貌”。
他用近乎瘋狂的偏執(zhí),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古DNA研究的潔凈室,他為實驗制定“可靠性準則”,以及一系列工作鐵律。那些步驟要求看上去就像充滿神圣感的儀式內(nèi)容,不容絲毫褻瀆。
團隊盡力做到一絲不茍,帕博依舊夜不能寐地擔心污染問題,即便如此虔誠,他們?nèi)耘f一次又一次無功而返。
然而,就在帕博團隊煞費苦心地開發(fā)方法進行檢測和消除污染時,他發(fā)現(xiàn),《自然》《科學》卻發(fā)表了一系列華而不實的論文,爭相尋找超級古老DNA,這在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下簡直是天方夜譚。團隊千辛萬苦得到的那點可憐的數(shù)萬年之久的DNA序列,在那些文章面前不值一提。
他不止一次地看到,科學的進步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說服你最親密的伙伴以及全世界的大部分人好好考慮新的想法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夏志的印象中,帕博待人謙和,“唯獨對科學問題,他寸步不讓”。
3.科學發(fā)展的反復(fù)無常
2000年初,“第二代測序法”誕生,它被寄希望于從根本上改變古DNA以及其他許多生物學研究。帕博于是決定在他一手創(chuàng)建的德國馬普學會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正式啟動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計劃。
可這個計劃很快便遇到了瓶頸,當時的二代測序法盡管使獲得DNA序列的效率得到提高,但仍需要基于足夠多的骨骼樣本。
如何從當年的東歐國家取得珍貴的標本,是一場科學以外的較量,但對帕博來說,他甚至不清楚對手究竟是誰。最令人失望的是,他傾盡人脈以及所有的斡旋能力,得到的骨頭根本無法支撐他完成測序工作。
那一刻,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除了等待下一次技術(shù)的重大革新以外,他們已經(jīng)無計可施了。但也只有帕博相信,那還不是他們的極限。
他想起了年輕時曾在瑞典接受過的軍事訓練,包括戰(zhàn)犯審訊訓練,其中一個手段就是一遍又一遍重復(fù)詢問同一個問題。他用這種近乎“殘忍”的方式,逼迫自己的團隊,提取和擴增技術(shù)無法突破,唯一的辦法就是如何減少實驗過程中的DNA損失。最終,他們找出并改進了造成DNA損失的步驟,而這是實實在在逆轉(zhuǎn)乾坤的進步。
但好景不長,讓帕博再次陷入絕望的,是他們的實驗結(jié)果受到了來自外源DNA污染的質(zhì)疑……
夏志說,帕博和尼安德特人長達25年的“糾葛”,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過程的反復(fù)無常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