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雷庭,朱詩杰,鄒 劍,薛新生,趙文森,葉仲斌
(1.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zhì)與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610500;2.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3.中海石油研究總院海洋石油高效開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27)
聚合物驅作為改性水驅技術,通常應用于在水驅油藏中提高采收率,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增加驅替相的溶液黏度,降低驅替相的相對滲透率,達到改善不利油水流度比的目的。對于聚合物驅過程的認識,早期認識是指注入聚合物的過程[1],但是聚合物在多孔介質(zhì)中吸附滯留、改善水相滲透率的作用特征,使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的后續(xù)水驅注入水依然受到聚合物流度控制作用的影響[2],所以認為聚合物驅流度控制作用時間范圍應該是包括聚合物的注入過程和受其流度控制作用影響的后續(xù)水驅過程兩部分。聚合物的注入過程是具有流度控制影響作用的[3],但是聚合物驅流度控制作用影響的后續(xù)水驅時間范圍卻鮮有研究,而目前的研究熱點是聚合物驅后何時開展二元復合驅[4-6]、三元復合驅等提高采收率技術[7]。主要技術手段是通過驅油實驗或數(shù)值模擬來研究聚合物驅后不同時機下的驅油效果[8-9],然而不同的實驗條件對結果有著不同的影響。為克服實驗或模擬條件對結果的影響,需要一種判斷方法來確定聚合物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以判斷后續(xù)技術的開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聚合物驅后受聚合物流度控制能力影響的后續(xù)水驅時間范圍。
因此,將聚合物驅后的后續(xù)水驅特征曲線變化與聚合物驅前的水驅過程特征對比,進行聚合物有效流度控制的后續(xù)水驅時間判斷;再引入描述多孔介質(zhì)中聚合物滲流特征的2個無因次參數(shù)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作為變量研究其對聚合物有效流度時間范圍的影響[10-11],以確定聚合物驅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的主要影響因素,以便于指導聚合物驅技術和后續(xù)提高采收率技術的開展應用。
聚合物驅作為改性水驅技術進行流度控制的主要表征手段就是含水率變化曲線,而含水率下降漏斗就是聚合物驅過程的變化特征。
后續(xù)水驅過程中,聚合物在多孔介質(zhì)中的吸附滯留作用(即殘余阻力系數(shù))降低了儲層滲透率,延長了其有效流度控制時間,但是有限的吸附滯留在后續(xù)水驅的沖刷過程中會逐漸失效[12],導致含水率變化回歸到水驅過程的特征曲線。
我國通過大量的注水油田開發(fā),累積了不少關系的水驅特征曲線[13-14],現(xiàn)在多采用微分變換,將累積產(chǎn)油量Np、累積產(chǎn)水量Wp、累積產(chǎn)液量Lp,甚至累積注水量之間的關系,轉化成含水率fw與采出程度R的關系[15],如凸型曲線的R=a+bln(1-fw)、S曲線的R=a+bln(fw/(1-fw)),凹型曲線的lnR=a+blnfw。
因此,聚合物驅前后的水驅特征曲線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可以判斷聚合物有效流度控制范圍的。
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分析目標油藏條件下的水驅油特征曲線(實驗獲得或者數(shù)值模擬預測),建立注入PV數(shù)與含水率(fw)/采出程度(R)的動態(tài)變化關系曲線;②對fw—R曲線中線性關系較好的直線區(qū)間進行公式擬合,獲得水驅規(guī)律的應用公式;③分析聚合物驅過程的動態(tài)曲線特征關系(fw—R)曲線,確定出聚合物驅過程范圍和后續(xù)水驅開始時間,在后續(xù)水驅開始時間到含水率達到95%這個區(qū)間內(nèi),擬合后續(xù)水驅范圍的水驅特征公式,不斷調(diào)整擬合范圍的起點;④對比不同起點條件下的后續(xù)水驅特征曲線公式,當與水驅特征曲線公式相接近時,認為聚合物驅不再影響后續(xù)水驅過程,那么這個范圍就是聚合物有效控制的后續(xù)水驅范圍,加上聚合物驅過程,就是整個聚合物驅的有效流度控制范圍。
驅油實驗條件是以某稠油油藏聚合物驅的基礎設計開展的,相關條件如下:①驅油用實驗原油是65℃條件下黏度為70 mPa·s的地面脫氣脫水原油;②實驗巖心是用?25 mm×500 mm尺寸的填砂管裝填酸洗石英砂,填壓成平均滲透率為2 500×10-3μm2,孔隙度為31%的多孔介質(zhì)模型;③實驗用地層水的總礦化度為9 374 mg/L,離子組成分別是3 091.96 mg/L的Na+/K+、276.17 mg/L的Ca+、158.68 mg/L的Mg+、14.21 mg/L的CO32-、311.48 mg/L的HCO3-、85.29 mg/L的SO42-、5 436.34 mg/L的Cl-;④實驗驅替劑為工業(yè)品疏水締合聚合物AP—P4,地層水配制濃度為1750mg/L的溶液,注入段塞為0.3PV;⑤實驗步驟是按照《驅油用聚合物溶液性能評價操作規(guī)范》進行。在65℃烘箱里,以1 mL/min的驅替流速進行驅替至瞬時含水率95%時,轉注0.3PV的聚合物溶液后進入后續(xù)水驅,直至瞬時含水率再次達到95%停止實驗。
通過水驅油實驗可以獲得不同注入量條件下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的變化關系,轉化成采出程度與含水率的相互關系(圖1)。
從圖1a水驅油動態(tài)曲線可以看出,注水0.2PV左右突破巖心,突破后的產(chǎn)出液含水率快速上升,0.6PV左右進入高含水期,整體采出程度在30%左右。圖1b所示的采出程度與含水率曲線的變化關系屬于“凹”型曲線特征。因此,將轉化后的fw—R水驅特征曲線,取其線性關系較好的直線區(qū)間,應用公式lnR=a+bfw擬合出公式為y=75.431ln(x)-162.73,滿足水驅特征曲線的S—凸型的曲線關系,且曲線擬合度高達98%。
聚合物驅油的實驗結果和轉化后的fw—R水驅特征曲線如圖2所示。
從圖2a可知,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提高了驅油效率和波及效率,出現(xiàn)了“V”型的含水率下降漏斗,而在后續(xù)水驅過程中含水率回升迅速,很快進入到高含水期。分析認為0.3PV注入量的聚合物在多孔介質(zhì)中的吸附滯留有限,在后續(xù)水驅沖刷下其流度控制能力下降明顯,所以含水率快速上升。因此,對后續(xù)水驅不同階段的曲線擬合,分析聚合物的有效流度控制范圍。
首先擬合后續(xù)水驅開始的實驗數(shù)據(jù)點到驅替結束點之間的曲線,獲得一條fw—R的規(guī)律曲線與水驅過程的特征曲線對比,存在差異表明水驅規(guī)律不一致;然后選取后續(xù)水驅過程第2個實驗數(shù)據(jù)點,擬合該點到驅替結束點之間的曲線,獲得另外一條fw—R的規(guī)律曲線,如此步驟下去直至擬合公式與水驅規(guī)律較為一致后停止推導,推算過程見表1。
在后續(xù)水驅后的第5個實驗點(即瞬時含水率達到92.73%時)的水驅曲線規(guī)律y=72.569ln(x)-189.91與水驅過程的曲線規(guī)律y=74.971ln(x)-170.89達到較高的一致性,而隨著注入量的增加,水驅特征會更加接近水驅特征曲線。表明從該時刻起的水驅過程不再受聚合物驅過程的影響,也就是說在該驅油實驗的條件下,后續(xù)水驅0.27PV后,水驅規(guī)律回歸到單純水驅油的特征狀態(tài)。
通過對圖2中聚合物驅前后的驅油效果分析發(fā)現(xiàn),后續(xù)水驅的注入量到2.2PV時,單位注入量下的采出程度與純水驅至高含水階段后單位注入量下的采出程度達到一致,表明了該階段的后續(xù)水驅不再受聚合物的流度控制影響。
圖1 fw—R的水驅特征曲線Fig.1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water flooding offw—R
圖2 聚合物驅前后的fw—R水驅特征曲線Fig.2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water flooding offw—Rbefore and after polymer flooding
表1 聚合物流度控制時間范圍的推算Table1 Calculation of control time range of polymer mobility
聚合物驅過程的流度控制能力不同,對聚合物的含水率變化特征影響是很明顯的。雖然聚合物驅流度控制作用的因素很多,但是所有因素均可以歸納到聚合物的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無因次量中[16]。其中,聚合物驅過程中流度控制可以通過聚合物在多孔介質(zhì)的中有效黏度與殘余阻力系數(shù)的乘積來表征。雖然聚合物在多孔介質(zhì)中的有效黏度是受注入條件、巖心條件等多因素影響的變量,但是在確定的研究條件下其與表觀黏度呈現(xiàn)正相關。因此,圍繞聚合物驅有效流度控制時間的影響,研究采用了溶液表觀黏度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兩個參數(shù)進行表征。
在前述實驗條件的基礎上配制不同溶液性能的聚合物溶液。溶液黏度差異是配制不同濃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16],不同殘余阻力系數(shù)是通過復配不同吸附能力的締合聚合物溶液。首先通過測定不同類型聚合物的殘余阻力系數(shù),然后再以此按一定比例復配,測定其殘余阻力系數(shù),得到目標體系。在65℃條件下采用布氏黏度計測定了溶液黏度,通過滲流特征實驗確定了體系的殘余阻力系數(shù)(聚驅前后的滲透率比值),驅油體系的相關參數(shù)見表2。
表2 聚合物溶液的性能參數(shù)Table2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olymer solution
圖3 不同黏度體系的驅油特征曲線Fig.3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different viscosity systems
通過驅油實驗獲得不同黏度體系的驅油效果。從圖3a可以看出,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越高,出現(xiàn)的含水下降漏斗越大,原油采收率的增幅越高。通過圖3b計算獲得水驅曲線特征公式及有效流度控制范圍(表3)。
從表3可知,不同黏度體系的聚合物的有效流度控制范圍相差并不明顯,分別是注入量0.323PV、0.318PV、0.329PV。聚合物驅注入段塞0.3PV,那么后續(xù)水驅的影響范圍是注入量0.02~0.03PV,可見提高溶液黏度對后續(xù)水驅流度控制時間范圍是不明顯的。分析認為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后的流度控制作用主要應用在注聚階段,通過提高驅替相黏度以改善油/水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而其吸附滯留對降低水相滲透率的能力有限,難以阻止后續(xù)水驅的前進方向,注入水流很快會繼續(xù)沿著高滲透區(qū)域前進,并沖刷吸附滯留之上的聚合物,導致后續(xù)水驅的流度控制時間范圍較短。
表3 不同黏度條件下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Table3 Effective mobility control time range of different viscosity
不同殘余阻力系數(shù)體系驅油結果見圖4a,fw—R特征曲線見圖4b。通過圖4b計算可得表4。從表4和圖4可知,具有較強殘余阻力系數(shù)的體系M2和HM3,其后續(xù)水驅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為0.122PV和0.184PV,遠大于殘余阻力系數(shù)5.8的驅油體系H1的控制時間范圍0.023PV。分析認為,一方面是殘余阻力系數(shù)較高的體系中有更多的聚合物吸附滯留在多孔介質(zhì)上,大幅度降低水相滲透率,增強了后續(xù)水驅沖刷掉的難度;另一方面注入水的流動狀態(tài)受到多孔介質(zhì)滲透性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波及區(qū)域更廣泛,而恒定的水流量在更大的波及區(qū)域內(nèi),會降低對殘余聚合物的沖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后續(xù)水驅中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時間。
表4 不同殘余阻力系數(shù)條件下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Table4 Effective mobility control time range of different RRF systems
圖4 不同殘余阻力系數(shù)體系的驅油特征曲線Fig.4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different RRF systems
1)聚合物驅的流度控制作用可以改變原有的水驅特征曲線,通過對比分析聚合物驅前后的水驅曲線特征變化,來判斷聚合物驅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是可行的。以某稠油油藏為例計算的聚合物驅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是注入聚合物過程的0.3PV與后續(xù)水驅過程的0.27PV。
2)影響聚合物驅有效流度控制的兩種因素中,驅替劑的表觀黏度影響較小,溶液的表觀黏度提高3倍,延長控制時間僅0.006PV;而殘余阻力系數(shù)對其影響較大,從5.8提高到21.3,有效流度控制時間范圍要延長0.1PV。增強聚合物的殘余阻力系數(shù),能延長聚合物驅過程的有效流度控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