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云 周知華 吳文標
摘要南方紅豆杉是我國瀕于滅絕的珍稀抗癌植物:本文闡述了南方紅豆杉的特征特性,介紹了其藥用林栽培技術,包括種苗培育、基地造林、種子和枝葉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擴大南方紅豆杉藥用林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南方紅豆杉;藥用林;種苗培育;造林
中圖分類號 S791.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7-0127-02
南方紅豆杉,學名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Leme&H.?Lv.)L.K.Fu&NanLi,屬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是世界上公認的瀕于滅絕的珍稀抗癌植物,為第四紀冰川孑遺古老樹種之一。漫長的生物進化和基因遺傳賦予了這一物種獨特的內部結構,紫杉醇(taxol)、紫杉酚就是該植物的提取物之一。國家林業(yè)局曾做出過明確的批示:“紅豆杉為我國一級保護樹種,兼有很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極高的經濟價值,國家支持在適當范圍大力營造紅豆杉林,社會各界以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造林綠化事業(yè)應予以提倡和鼓勵”,為了保護我國這一珍稀樹種,促進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筆者自2000年開始,嘗試人工繁育種苗技術和發(fā)展南方紅豆杉藥用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有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特征特性
南方紅豆杉喜生于氣候較暖、雨量充沛、濕度較高的酸性土壤中,耐陰性強,生長緩慢,基部能萌蘗.4月開花,10月下旬至12月種子陸續(xù)成熟。
通常采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其種子有休眠特性,宜秋季種子成熟采收后即播或低溫濕沙貯藏后春播。育苗期要適當遮陽,保持土壤濕潤。紅豆杉出苗慢,有時春播后翌年才陸續(xù)發(fā)芽。因其生長緩慢,5~10年才定植,幼苗時喜陰,成長期也喜隱蔽的環(huán)境,可與常綠闊葉樹混交種植。2栽培技術
2.1種苗培育
南方紅豆杉扦插繁殖對技術要求較高,一般大面積繁殖時,采用種子培育實生苗。
2.1.1種子處理。種子果實呈深紅色時即可采收,由于其種子屬生理后熟,需要通過1年的濕沙貯藏才能發(fā)芽。因此,用紅豆杉種子繁育苗木時,要注意種子的儲存方式,一般進行沙種混藏或控溫處理,對越冬后出芽和打破休眠習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播種前,要通過搓傷種皮溫水浸種、藥劑處理等方式進行催芽處理。
2.1.2網袋容器育苗。為了提高出苗率和保存率,以選用網袋容器育苗為宜。網袋容器是以無紡布(可降解纖維材料)為容器包被、輕型基質為育苗介質的新型育苗容器。網袋容器呈圓筒狀、無底實心,常用托盤裝載;基質輕盈,器壁透水、透氣和透根性強;通過空氣修根,形成發(fā)達根團,解決苗木卷根問題,提高造林成活率;網袋容器有別于其他材質育苗容器,造林時不必脫袋,可以連同苗木一同栽人土壤。容器規(guī)格一般為直徑4.5cm,長度以10cm左右為宜,在保證苗木質量的前提下,宜選擇小規(guī)格容器。
2.1.3育苗輕基質配制。容器育苗基質混合比例要適當,可適量添加有機肥、復合肥或緩釋肥。緩釋肥又稱控釋肥,是由疏水物質包被化肥顆粒制成的包膜化肥,水分可以進人多孔的半透膜,溶解養(yǎng)分向膜外擴散。即可調整肥料養(yǎng)分釋放速度,根據作物需求釋放養(yǎng)分,達到元素供肥強度與作物生理需求的動態(tài)平衡。配制好的基質要求重量輕疏松透氣、不板結、排水良好,以基質容重在0.1~0.8g/cm3范圍內、基質總孔隙度在54%~96%范圍內較適宜。
常用的輕基質種類有泥炭、珍珠巖、谷殼、樹皮或木屑等。泥炭又稱草炭或泥煤,是在沼澤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有機質含量超過50%的天然有機物,帶菌少、容重小、酸性強、持水量可達60%,常與通透性強的基質混合使用。珍珠巖是由灰色火山巖加熱至1000C時巖石顆粒膨化而成,總空隙度大、容重在0.08~0.18g/cm3之間通氣性良好、持水量高,能影響混合基質的物理性質、水分常數和栽培作物的長勢。珍珠巖含可溶性氟,使用前要經過2~3次淋洗。沙通??勺鳛榛旌辖橘|的組成部分,顆粒直徑不應該<0.1mm或>1.0mm,平均直徑以0.2~0.5mm為宜;沙容重較大,可達1.5~1.8g/em'。沙的持水量較小,用量不應超過總體的25%。谷殼是稻谷加工后的剩余物,經發(fā)酵腐熟并消毒后可作為育苗基質。谷殼總空隙度大,持水力低,常與持水力強而通氣不良的基質混合使用。樹皮容質接近草炭,較草炭持水量低,但碳氮比率較高,是較好的基質材料,可代替泥炭。有些樹皮有毒,可通過堆腐或淋洗降解,在加氮、加水處理后堆腐3個月以上,秋、冬季需要6個以上,其間要數次回堆才可使用4。木屑是木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鋸屑或經碎化的腳料,主要理化性質因樹種而異,但較易分解沉積,質地致密不易干燥,處理方法同樹皮。
2.1.4圃地選擇和設施要求。育苗圃地應選擇在交通方便、電力設施齊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地方,位置應避開風口。芽苗苗床選擇在溫室大棚內,并需搭建小拱棚,便于溫、濕度調控,避免鼠害、鳥害。苗床土壤應為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或輕壤土,土層厚≥50cm,地下水位≥1.5m。播種前,提前在1月肝至2月上旬深翻圃地20em以上,清除草根、石塊,施足基肥(磷肥810kg/hm2,或充分腐熟的廄肥22.5~30.0thm2或餅肥1500~2250kg/hm2),精細整地,并用敵克松(15kg/hm2)對苗床消毒滅菌。
2.1.5出苗管理。出苗后遮蔭是育苗的關鍵,可防止苗木被高溫灼傷,保持濕潤、透光度在40%為宜。施肥以追肥為主。實生苗幼苗株高和莖粗在出苗的前2年增長緩慢,株高一般年生長10cm左右,移栽1年以后生長加快,3~5年年增加量可達20~30em。莖腐病和根腐病多發(fā)生于多雨季節(jié),因排水不良、長期積水引起。要求在多雨季節(jié)清溝排水,防止雨后積水;可澆施敵克松500~800倍液等,也可撒施石灰,以防止莖腐病和根腐病的蔓延。害蟲主要有尺蛾、蝗蟲,可選擇燈光誘殺。
2.1.6出圃前煉苗。一般通過通風、增加光照時間和控制水分的方式煉苗。用于移植的芽苗在移植前2周開始煉苗,容器苗在10月上旬進行煉苗,煉苗期間要進行噴水、防蟲和防病等工作。進人11月低溫期,應注意防止霜風凍害。霜大時可遮蓋1~2層遮陽網,或在上風頭用雜草、秸稈等點火熏煙;同時每隔15d噴1次硼砂500倍液,連續(xù)施用2~3次,以防凍害發(fā)生。
2.1.7出圃。苗木出圃前需按苗木標準進行檢測,合格苗方可出圃造林。出圃應與造林時間相銜接,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植。出圃前1~2d需澆透水,起苗當天不澆水。苗木出圃過程中,注意防止容器破碎,保持容器內根團完整。需留圃培育二年生的苗木可更換容器,也可原容器繼續(xù)留養(yǎng),但需適當降低苗木密度。
2.2基地造林
選擇山谷、山腰以下的陰濕西北坡,東南坡選擇針闊葉喬木林下耐陰環(huán)境。最好選擇坡度<35°的緩坡。從11月底苗木休眠期開始至翌年3月上旬均可造林,宜在陰雨天氣、土壤濕潤時栽植:栽植密度為1mx1m。栽植前每穴施用500g有機肥作基肥,穴的規(guī)格為40cmx40cmx30cm。在栽植后第2年和第3年的4月,溝施或穴狀施復合肥30~50g株。施肥前應全面鋤草,并在陰雨天氣土壤濕潤時施肥。雨季應及時排水。造林后第4~5年,每年于7-8月全面鋤草培土。由于紅豆杉生長緩慢,容易被灌木和雜草覆蓋,所以要及時清除雜草灌木。
2.3種子和枝葉采收
南方紅豆杉的種子、樹根和枝葉都是治病良藥。采收枝葉可與疏枝除蔓相結合,整掉側枝、蔓枝,以利樹木生長。10年以上的紅豆杉,已經根深蒂固,可以適當挖一些側根當藥材。除每年7-8月高溫季節(jié),南方紅豆杉枝葉紫杉醇含量偏低不宜采收外,其余月份均可采收,10月以后至翌年3月之前為最佳采收季節(jié)。南方紅豆杉一般達到15年樹齡才能開花結籽,每年10-12月及時采收達深紅色的成熟種子。
3參考文獻
[1]戴麗云,陳江平,秦麗萍.南方紅豆杉容器大苗培育及幼林管理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7):92-94.
[2]朱志軍.南方紅豆杉造林關鍵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1.
[3]陳玉魯.南方紅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技術[J].綠色科技,2018(15):117-118.
[4]王連湘,譚開發(fā).攸縣南方紅豆杉人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7(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