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石
銀魚是水做的,至少在我看來是。
一尾銀魚從水面上游過,與一群銀魚從水面上游過,看不出任何水色變化,混濁的依然混濁,透徹的依然透徹。銀魚又名冰魚、玻璃魚,全身透明,體長不過二三寸,柔軟細(xì)長,像水一樣透徹、明了,包括骨頭、牙齒和鰭,唯有眼睛是黑色的,是比芝麻還細(xì)的細(xì)細(xì)兩粒。若說有什么魚可以用水命名,沒有比它更合適。它就是一尾水做的魚,一身剔透的皮囊包裹一腔魚形狀的水,抑或穿了一件水的隱形衣,然后水一樣在水里漂悠、游弋,使得它無論到哪兒,人們見到的永遠(yuǎn)是一些無形無色、恣意散漫的水。
施蟄存曾寫過一首題為《銀魚》的小詩:橫陳在菜市里的銀魚/土耳其風(fēng)的女浴場/銀魚,堆成了柔白的床巾/魅人的小眼睛從四面八方投過來/銀魚,初戀的少女/連心都要袒露出來了。這是一首極有意味的小詩,寫銀魚的色、魅與透,虛實結(jié)合,呼之欲出。銀魚所以稱之為銀魚,其實是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的,正如施先生所言,銀魚在菜市場 “堆成了柔白的床巾”,銀魚在失去生命后,“走”上菜市場,才逐漸呈現(xiàn)銀(白)的色澤,成為人們眼里的銀魚。
怡紅院的公子哥寶玉道“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意指女子柔而美的容貌、皮膚、身段與性情。以銀魚的身段與姿色,用這話比喻可能更貼切。怎么形容銀魚的柔軟呢?——柔若無骨。銀魚是有骨的,但看上去就跟沒骨頭一樣。捧一把銀魚在手里,就像掬一捧山泉,約好似的,順著一個方向,擠擠挨挨,蹭著手臂回旋、周游,觸感兼有泉水的潤滑與爬蟲的酥癢,語言難以描述其妙。它們在手心里柔綿地彈跳,就像掬了一捧長長的、柔而滑的雨滴,是一種慵懶的優(yōu)雅。
水做的銀魚天生一副弱者形象,孰知人家有很強(qiáng)的生存能力,幾乎沒有天敵,是典型的掠食性魚類,以中上層水面浮游生物和更小型魚類或魚苗為掠食對象。其無色透明的吻上,長有上下兩排同樣無色透明的鋒利牙齒,可以吞下比自體稍小的掠食目標(biāo)。近乎透明的身體,既是保護(hù)色,又是進(jìn)攻利器,使得它們有效隱身于水中,避免成為其他掠食性魚類的攻擊目標(biāo)。也由于這卓越的“隱身”能力,利于它們接近目標(biāo),發(fā)起致命一擊。否則,以銀魚孱弱的體格與體能,是絕無可能在危機(jī)四伏的水世界獲得生存空間的。也由于近乎透明的身體,銀魚在自然水體中基本被我們?nèi)祟?“無視”,所以捕撈方式也基本屬于“盲”捕:不是大海撈針式的張網(wǎng)拖,就是點燈誘捕,讓有溯光性的銀魚自投羅網(wǎng)。
美麗的物事總是與美麗的傳說相伴相生。銀魚咸淡水兼有,品種多多,其中尤以太湖銀魚最負(fù)盛名。有關(guān)太湖銀魚的傳說也多:一說春秋末期,范蠡通過西施用“美人計”幫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功后,越國第一夫人勾踐之妻認(rèn)為西施在側(cè)終是“禍水”,便令人把西施沉入太湖。一代美人,香消玉殞,化成一條條冰清玉潔的銀魚。另一說秦始皇征民夫筑長城,孟姜女之夫范喜良也在應(yīng)征之列。北國嚴(yán)寒,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她到了邊塞,探知丈夫已不在人間,南歸路上,一路悲泣,淚珠掉入太湖化作條條銀魚。西施誰?。课魇┦桥?!女人中的女人!又是西施又是淚珠的,銀魚是水做的無疑了。
銀魚又被稱為“王馀”,即吳王所馀之意。張華《博物志》中有記:“吳王江行,食膾有馀,棄之中流,化為魚。今魚中有名吳王膾馀者,長數(shù)寸,大者如箸,猶有膾形。” 銀魚又名白小。詩圣杜甫曾有《白小》詩說:“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xì)微沾水族,風(fēng)俗當(dāng)園蔬。人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取義何如?!泵耖g還有米杖魚、米魚、面條魚的叫法,取的還是個白字,我想除了銀魚死后體色失之于白外,應(yīng)該還融通了干凈、明亮、透徹的寓意在里面。
銀魚以每年農(nóng)歷九月出水者佳,小而剔透,潔白晶瑩,纖柔圓嫩,味道鮮美,被營養(yǎng)學(xué)家列為長壽食品,歷來被視為水中珍品,魚中翹楚。宋人就有“春后銀魚霜下鱸”的說辭。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清錢泳《履園叢話》中一段記載:“初二日傳旨,明日欲往洞庭東山。初三日早,出胥口,行十余里,漁人獻(xiàn)饌魚、銀魚兩筐,乃命漁人撒網(wǎng),又親自下網(wǎng)獲大鯉二尾。上色喜?!睋?jù)說,太湖銀魚有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等四種,雖貴為奇珍,但出產(chǎn)卻并不少,成環(huán)湖人家餐桌上的美味。
銀魚最家常的吃法是煎蛋:銀魚洗凈瀝水,蔥姜熗鍋,放入銀魚煸炒,撈出后撥入打勻的蛋液中拌勻;再起鍋,油熱后倒入銀魚蛋液,煎至兩面金黃即可。此菜簡便易行,蛋香魚嫩,頗受環(huán)湖人家歡迎。另一種做法風(fēng)味也很獨特:銀魚洗凈瀝水,雞蛋打成蛋液,取銀魚沾面粉后再裹雞蛋液,放入熱油鍋中快速炸至金黃即可盛盤上桌。此菜色澤金黃,酥香可口,是上好的下酒菜。若還想再多種口味,可在酥脆銀絲的基礎(chǔ)上,原鍋下蔥姜煸香,放鮮湯、黃酒、細(xì)鹽和炸好的銀魚,快速收汁,放豌豆苗炒勻盛盤即成,成品綠中有黃,黃中見白,香鮮可口,佐餐下酒皆為上品。
袁枚在《隨園食單》給出了銀魚的三種吃法:湯食、烹炒以及銀魚干泡發(fā)后醬炒。湯食最為常見,袁枚給出的做法是:“銀魚起水時,名冰鮮。加雞湯、火腿湯煨之?!敝荒苷f這吃法也是見仁見智,以銀魚的純粹清膄質(zhì)地,輔以雞湯、火腿之類重口味配料未必討巧。在《吳中食譜》中,就有人給出了不同的意見。在蘇式菜肴中,倒是有道“莼菜銀魚羹”堪稱經(jīng)典:清水起鍋,時令春筍切成細(xì)絲入沸水煮出鮮味,劃入銀魚,沸后再入新鮮莼菜,入蛋清輕攪出絮絲勾琉璃芡,淋上麻油即成。此羹清雅養(yǎng)目,鮮嫩爽滑,潤心可口?;洸酥恤浯溷y魚羹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水做的銀魚讓自己完全見融于水中,對魚類而言,這優(yōu)勢是先天性的,無可比擬。但是,凡事皆有例外:一尾翹嘴鲌魚向一尾貌似呆滯的小魚兒發(fā)起攻擊。但當(dāng)它把小魚叼嘴里時,意外發(fā)現(xiàn)另有一尾碩大銀魚。原來,那小魚本是銀魚的獵獲物。不幸的是,銀魚由于吞下小魚而不再透明、隱身,最終跟小魚一起稀里糊涂淪為翹嘴的腹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