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長卿、李嘉祐皖南詩歌考

2019-09-09 07:38朱曙輝
關(guān)鍵詞:劉長卿皖南詩歌

朱曙輝

摘 要:唐代皖南地區(qū)處于南北往來的交通樞紐地位,許多詩人曾行經(jīng)此地,留下了豐厚的唐詩文化遺產(chǎn),這是當代“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建設(shè)的珍貴文化資源。據(jù)考證,劉長卿曾于上元二年(761)、寶應(yīng)元年(762)3次途經(jīng)皖南,有3首詩歌、一聯(lián)殘句傳世;李嘉祐則是于上元元年(760)年末途經(jīng)宣城,有一首詩歌傳世。

關(guān)鍵詞:劉長卿;李嘉祐;皖南;詩歌

中圖分類號:I2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7-0028-04

唐代皖南地區(qū)經(jīng)濟富庶,風光優(yōu)美,尤其是流經(jīng)池州、宣城、蕪湖、馬鞍山一線的長江水道更是唐人來往中原、湖湘與吳越之間的交通要道,故而有唐一代,大批詩人都曾來往、盤桓于皖南地區(qū),有數(shù)量眾多的優(yōu)秀詩作在此問世,這也形成皖南地區(qū)豐厚的唐詩文化遺產(chǎn)。然而截至目前,除了李白、杜牧等極少數(shù)詩人之外,大多數(shù)唐代詩人在皖南地區(qū)的相關(guān)活動情況尚未獲得學界關(guān)注,皖南地區(qū)的唐詩文化資源也未能得到相應(yīng)的重視。有鑒于此,本文選擇唐代詩人劉長卿、李嘉祐的皖南詩歌為研究對象,以詩作的寫作背景考證為切入點,厘清兩位詩人在皖南地區(qū)的具體活動行跡,以推進皖南唐詩文化研究的深化、細化。

一、劉長卿皖南詩歌考

劉長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陽。天寶末年進士及第,歷任長洲縣尉、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睦州司馬、隨州刺史等官職。劉長卿為中唐前期著名詩人,尤長五言,自號“五言長城”,有《劉隨州集》傳世,存詩五百余首,其中有3首詩歌、一聯(lián)殘句為作于皖南地區(qū)者,詩如下:

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

萬里猿啼斷,孤村客暫依。

雁過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舊路青山在,余生白首歸。

漸知行近北,不見鷓鴣飛[1]。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留辭前蘇州韋使君

白云乖始愿,滄海有微波。

戀舊爭趨府,臨危欲負戈。

春歸花殿暗,寒傍竹房多。

耐可機心息,其如羽檄何[2]。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滄洲不復(fù)戀魚竿,白發(fā)那堪戴鐵冠。

客路向南何處是,蘆花千里雪漫漫[3]。

行至宣州

敬亭暮色晴臨道,句水寒流澹不波[4]。

有關(guān)劉長卿的生平經(jīng)歷與作品系年,目前學界已有較為詳細的研究,其代表作當推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下文簡稱《箋注》)與楊世明《劉長卿集編年校注》(下文簡稱《校注》)。然而有關(guān)劉長卿的皖南行跡,兩書所記即彼此抵牾者,也均有未確者,今考之如下:

關(guān)于《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詩的寫作時間,《箋注》與《校注》觀點不同?!豆{注》認為此詩是劉長卿由貶謫待命所在的江西量移浙西某地之時所寫,“廣德元年夏秋,長卿已有江左詩,則量移當為廣德元年(763)中事?!职磸V德元年夏秋浙東州縣陷于袁晁,長卿取道宣州等地北歸,蓋為此故”[5]。“唐時由饒州赴江東,可取道宣州,舟行經(jīng)新安江而下。按詩意,此詩(指《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詩)當作于量移東歸時作。”[6]《校注》認為上元二年(761)“長卿由南巴北返,先至余干,中間曾赴宣州使院。由于此時有敕令重推舊案,并通知長卿回蘇州(集中有《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蘇州次前溪館作》詩),于是乃離余干,北上過宣州東還”[7],此詩是“上元二年(七六一)秋返蘇州途中作”[8]。要弄清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需先辨明劉長卿在上元二年(761)之前被貶謫南巴的具體情況。

有關(guān)劉長卿被貶謫南巴(今廣東電白附近)之事,《箋注》《校注》觀點亦有不同。《箋注》認為劉長卿雖有被貶謫南巴之命,實則長居江西洪州、余干一帶,并未真正赴任南巴[9]。而《校注》則考證劉長卿于乾元二年(759)赴任南巴,上元二年(761)春獲赦北歸,居于余干[10]。劉長卿有《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贈袁贊府》詩,詩題下原注“時經(jīng)劉展平后”,劉展之亂被平定在上元二年(761),詩中又提到“湘路來過回雁處,江城臥聽搗衣時”[11],可見劉長卿此前已經(jīng)路過湖南衡陽(衡陽有回雁峰)一帶。以唐代交通路線來看,湖南長沙、衡陽一帶為連接嶺南之地的交通要道,就劉長卿此前行跡來看,也只有被貶謫南巴的途中才有可能經(jīng)過此地。劉長卿另有《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蘇州,次前溪館作》詩,尾聯(lián)云:“天南一萬里,誰料得生還。”[12]由此可見,劉長卿確實曾在上元二年(761)之前有嶺南之行?!缎Wⅰ匪詾榇_?!侗睔w次秋浦界清溪館》詩中提到的“萬里猿啼斷”“漸知行近北,不見鷓鴣飛”,味其句意,應(yīng)是自南方遠謫之地歸來途中所寫,顯然是寫于貶謫南巴歸來之后。而且詩中有“舊路青山在,余生白首歸”之句,劉長卿于上元二年(761)受命赴蘇州重推舊案,有《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蘇州,次前溪館作》詩,劉長卿此前曾任長洲尉,此次重赴蘇州,這也和本詩中提到的“舊路青山在”情形相符。由此推測,《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詩寫于上元二年(761)劉長卿自江西赴蘇州途中?!缎Wⅰ匪詾榇_,但《校注》中有關(guān)劉長卿本年的行跡亦有誤論。劉長卿《北歸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陽鄰家李光宰》詩云:“生涯心事已蹉跎,舊路依然此重過。近北始知黃葉落,向南空見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將老,寒渚年年水自波。華發(fā)相逢俱若是,故園秋草復(fù)如何?!盵13]可見此次劉長卿北歸應(yīng)是自“炎州”歸來后首次踏足此地,而且此次北歸已是秋季。至德為江南道饒州屬縣,后屬池州,在今安徽貴池區(qū)附近。從地理位置而言,至德在江西與宣城之間,與秋浦(池州)毗鄰。而且《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詩中也寫道:“舊路青山在,余生白首歸。漸知行近北,不見鷓鴣飛?!本推渚湟鈦砜?,這也是劉長卿自南巴歸來后首次踏足此地。由此來推測,劉長卿于上元二年(761)在南巴被赦還之后,先至江西余干,后因受命至蘇州重推舊案,因此才在余干北上,途中經(jīng)過宣城。經(jīng)過宣城的原因應(yīng)是上元二年(761)“浙江西道觀察使徙治宣州”[14],蘇州亦為浙西觀察使所轄地,因此需至宣城履行手續(xù)。《校注》中所言:“長卿由南巴北返,先至余干,中間曾赴宣州使院。由于此時有敕令重推舊案,并通知長卿回蘇州,于是乃離余干,北上過宣州東還?!憋@然是多出了劉長卿“中間曾赴宣州使院”這一經(jīng)歷。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留辭前蘇州韋使君》詩,《箋注》認為是作于上元二年(761)夏秋之際[15],《校注》則認為是上元二年(761)春北歸余干作[16]。要確定這首詩的寫作時間,頸聯(lián)中的景物描寫則是關(guān)鍵。弘治十一年刊《劉隨州文集》中頷聯(lián)下聯(lián)作“秋傍竹房多”,而殘宋本、《文苑英華》均作“寒傍竹房多”。從版本源流來看,宋本與《文苑英華》本與唐代相距更近,更為可靠。從句意來看,如作“秋傍竹房多”,與上聯(lián)“春歸花殿暗”在時令描寫上也互相矛盾。綜合推測,下聯(lián)應(yīng)為“寒傍竹房多”。明確這一點之后即可確定,此詩寫作于春季。據(jù)上文考證可知,劉長卿自南巴赦還后上元二年(761)秋才首次踏足宣城,故而此詩不可能是上元二年(761)所作。就劉長卿本人的行跡來看,劉長卿于上元二年(761)秋由宣城至蘇州重推舊案,結(jié)果仍是被貶謫嶺外,劉長卿有《重推后重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詩,詩寫作于上元二年(761)十一月至寶應(yīng)元年(762)三月之間[17]。劉長卿此次雖受命重赴嶺外,實則歸至江西余干待命,寶應(yīng)元年(762)四月代宗即位,五月大赦,劉長卿亦由貶謫轉(zhuǎn)為量移,有《初聞貶謫,續(xù)喜量移,登干越亭贈鄭校書》詩[18]。由此可知,劉長卿于上元二年(761)年末或次年春初離開蘇州返回江西,途中需經(jīng)過宣城。而且劉長卿詩題中提到“前蘇州韋使君”,此處的“韋使君”指的是韋自晉。因劉展之亂,韋自晉于上元二年(761)春初避居豫章,有獨孤及《豫章冠蓋盛集記》為證,且獨孤及文中還將韋自晉稱為“蘇州刺史”[19],可見此時韋自晉尚在蘇州刺史之任。次年,也就是寶應(yīng)元年(762)四月,韋自晉受命婺州刺史,劉長卿有《馀干夜宴奉餞前蘇州韋使君新除婺州作》詩[20]。劉長卿詩題中稱韋自晉為“前蘇州韋使君”,則此詩應(yīng)寫作于上元二年(761)春至寶應(yīng)元年(762)四月之間。就此間劉長卿的行跡來推測,此詩應(yīng)是寫于寶應(yīng)元年(762)春劉長卿自蘇州重推后南返江西途中,途經(jīng)宣城之時所寫。《箋注》《校注》所說均誤。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詩,《箋注》認為是大歷五年(770)赴鄂州時所作[21],《校注》認為是寶應(yīng)元年(762)秋自揚州奉使西赴鄂州途中作[22]?!豆{注》考證劉長卿生平時,認為大歷五年(770)夏,劉長卿“移使鄂州,擢鄂岳轉(zhuǎn)運留后,檢校祠部員外郎”[23],而此詩題中寫明是“奉使鄂渚”,而且其中提到“戴鐵冠”,《唐六典》記載:“御史大事則鐵冠朱衣以彈之”[24],可知劉長卿此時是以幕府中憲銜為“侍御史”的幕客身份出使鄂州,而非赴任鄂州。據(jù)此來看,《校注》所言為確,此詩應(yīng)是劉長卿寶應(yīng)元年(762)秋在淮南轉(zhuǎn)運使幕府中,以侍御史身份自揚州奉使鄂州途中經(jīng)過皖南和州、當涂附近的長江航道中所寫。

《行至宣州》詩雖今存一聯(lián),然而就其中“敬亭暮色晴臨道,句水寒流澹不波”這樣的景物描寫來看,應(yīng)是秋季。這和劉長卿上元二年(761)秋自江西趕赴蘇州途經(jīng)宣城的時令相符,應(yīng)是此次行途之中所作。

二、李嘉祐皖南詩歌考

李嘉祐,字從一,趙州人。生卒年不詳。天寶七年(748)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鄱陽令、江陰令、司勛員外郎、袁州刺史、臺州刺史等職。李嘉祐是中唐前期的詩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之云:“(李嘉祐)中興高流……蓋吳均、何遜之敵也?!蓖醴蛑踔磷u之為“中唐第一佳手”[25]?!度圃姟肥绽罴蔚v詩二卷,存詩130余首,其中有作于皖南者一首,詩如下:

夜宴南陵留別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

預(yù)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26]。

儲仲君《李嘉佑詩疑年》一文將本詩斷為乾元二年(759)之作,認為李嘉祐在謫鄱陽后二年有宣州之行,此詩當作于歸途中。儲說論據(jù)在于李嘉祐《題前溪館》詩,詩云:“兩年謫宦在江西,舉目云山要自迷。今日始知風土異,潯陽南去鷓鴣啼?!边@里的“前溪館”地點不明,因詩中提到“江西”“潯陽南去”,由此推測李嘉祐要離開潯陽南下宣州[27]。實際上這是因地理形勢不明而引發(fā)的誤解。李嘉祐貶謫江西為鄱陽令,鄱陽正在潯陽之南。潯陽為長江水道之要沖,自此北上可以抵達長安,而李嘉祐則是從長安貶謫而來,自潯陽南下為鄱陽令。若從潯陽至宣州,則需言“東下”而非“南去”。而且《題前溪館》詩中所謂的“潯陽南去鷓鴣啼”是被貶謫鄱陽后自傷荒僻之意,并不能說明李嘉祐有宣州之行。

李嘉祐《承恩量移宰江邑,臨鄱江悵然之作》詩云:“四年謫宦滯江城,未厭門前鄱水清。誰言宰邑化黎庶,欲別云山如弟兄。雙鷗為底無心狎,白發(fā)從他繞鬢生。惆悵閑眠臨極浦,夕陽秋草不勝情?!盵28]由此詩可見,李嘉祐曾在鄱陽為官4年,接到移官江陰的命令時是秋天。李嘉祐另有《登湓城浦望廬山初晴,直省赍敕催赴江陰》詩,詩云:“西望香爐雪,千峰晚色新。白頭悲作吏,黃紙苦催人。多負登山屐,深藏漉酒巾。傷心公府內(nèi),手板日相親。”[29]由詩意可知,李嘉祐由鄱陽赴任江陰是先從鄱陽北行至江州(湓城浦),之后沿長江水道轉(zhuǎn)江南運河入?yún)牵抑两莸臅r令正是冬季(香爐雪)。而從江州至江陰,必然是從長江水道行駛至京口,轉(zhuǎn)江南運河至江陰。在這一路線中,長江沿岸的宣城南陵縣是必經(jīng)之途。而且《夜宴南陵留別》詩中提到的“雪滿前庭”的節(jié)令恰與此次移官時節(jié)相符。由此可以確認。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別》詩作于自鄱陽令移官江陰令途中途經(jīng)宣城之時。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也可以考定。劉長卿有《送李侍御貶鄱陽》詩,詩云:“回車仍昨日,謫去已秋風。干越知何處,云山只向東。暮天江色里,田鶴稻花中。卻見鄱陽吏,猶應(yīng)舊馬驄。”題下自注:“此公近由此州使回?!盵30]詩題中的“李侍御”傅璇琮先生考證為李嘉祐[31],其說可信。此詩儲仲君先生考訂為至德二年(757)所作[32],這一時間論斷是可信的。由此可知,李嘉祐在鄱陽的任職時間是至德二年(757)至上元元年(760),上元元年(760)秋移官江陰,本年冬經(jīng)長江水道赴任江陰,途中經(jīng)過宣城南陵,乃作《夜宴南陵留別》詩。則《夜宴南陵留別》詩的寫作時間正是上元元年(760)年末。

近年來,安徽省正在全力推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的建設(shè),而皖南唐詩文化遺產(chǎn)無疑是助推安徽當代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本文選擇劉長卿、李嘉祐兩位唐代詩人在皖南地區(qū)的文學活動為研究對象,既是推進唐詩研究與皖南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同時也是希望以此為契機,逐漸推動皖南唐詩文化地圖的構(gòu)建,為當代皖南唐詩文化遺產(chǎn)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切實的文獻根基。

參考文獻:

〔1〕〔2〕〔3〕〔11〕〔12〕〔13〕〔18〕〔20〕〔26〕〔28〕〔29〕〔30〕(清)曹寅等.全唐詩(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9.1494,1511,1559,1569,1494,1568, 1568,1498,2168,2163,2158,1509.

〔4〕〔5〕〔6〕〔9〕〔15〕〔17〕〔21〕〔23〕〔32〕(唐)劉長卿著;儲仲君箋注.劉長卿詩編年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558,233,234,581-582,206,209, 328,584,140.

〔7〕〔8〕〔10〕〔16〕〔22〕(唐)劉長卿著;楊世明校注.劉長卿集編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233,235,633-634,231,246.

〔14〕(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904.

〔19〕(清)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952.

〔24〕(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380.

〔25〕(明)王夫之評選,王學太校點.唐詩選評(卷三)[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7.

〔27〕儲仲君.李嘉佑詩疑年[A].唐代文學研究(第二輯)[C].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1990.138.

〔31〕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C].北京:中華書局,1980.220-238.

(責任編輯 姜黎梅)

Abstract: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 was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between the Capital ,Hunan Region and Jiangnan Region in the Tang Dynasty, a lot of poets had passed through this area and left poetr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Liu Changqing had visited this area three times in 761 A.D. and 762 A.D., and wrote three poems on those trips; Li Jiayou had visited this area twice in 760 A.D., and wrote one poem on the trip.

Keywords: Liu Changqing; Li Jiayou; The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Poem

猜你喜歡
劉長卿皖南詩歌
《皖南的秋天》《余暉》
《馬頭墻》、《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詩歌島·八面來風
項英在皖南和皖南事變中的是與非
聂拉木县| 余姚市| 本溪市| 额尔古纳市| 分宜县| 南汇区| 大关县| 玉门市| 赣州市| 华亭县| 分宜县| 安丘市| 那坡县| 镇雄县| 夏河县| 师宗县| 汤原县| 宝清县| 北京市| 凉山| 大荔县| 九寨沟县| 水富县| 芦溪县| 澳门| 东辽县| 上饶县| 锡林郭勒盟| 凌源市| 鄯善县| 利川市| 潼关县| 乌兰浩特市| 台东县| 浮梁县| 华蓥市| 拉萨市| 镇原县| 彝良县| 仪陇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