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嫻
枯白的頭發(fā),凹陷的眼窩,塌陷的鼻梁……她身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與常人不同的是,她是一個撿破爛的“老妖婆”。“老妖婆”是小區(qū)的皮孩子們給她取的外號,只因她又老又生著一副不和善的面孔。她到底姓什么,叫什么,是哪家的老太太,沒人知道,也沒人愿意去知曉。
但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幾件事,讓我對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她刮目相看。
去年春節(jié)期間,我拿著長輩給的壓歲錢興奮地向家里走去。無意間,我發(fā)現“老妖婆”一直跟在我身后,立即厭惡地皺起眉頭,不自覺地加快腳步。
馬上就要走到家門口了,我暗暗松了一口氣,就在這時,一個沙啞的聲音在我身后響起:“前面那個女孩——等一下——”我條件反射地回過頭去:“你叫我……”看到她,我竟硬生生地把“嗎”字給吞了回去,并再次皺起眉頭,不屑地嚷了句:“干什么呀?”或許是我的語氣太過生硬,她滿臉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她用一只枯黃干瘦的手遞過來一張紅色的百元大鈔?!斑?,你掉的……”我摸了摸口袋,果然,我的壓歲錢不見了。錢是被“老妖婆”撿了?我難以置信地接過錢,好半天才想起對她說聲“謝謝”,可她已經拖著廢品走遠了。望著她那矮小的背影,我仿佛感覺與她親近了些。從此以后,我不再和同伴們一起背地里對她指指點點,叫她“老妖婆”。更多的時候,我只是靜靜地看著她翻垃圾堆,撿垃圾。
今年元旦下了一場大雪,小區(qū)里的大人、小孩興奮得都跑出來玩雪,我也在樓下陪弟弟玩雪。突然聽見“啪”的一聲,我抬頭一看,一個小孩摔倒在冰上,把褲子摔出一個洞,膝蓋也擦破了皮,流出了血。那個孩子痛得哇哇大哭,可沒見大人的影子。我想去幫幫他,可調皮的弟弟也在冰上跑,我實在放心不下,只好看著那個受傷的小孩干著急。
這時,“老妖婆”出現了,她放下手中的蛇皮袋,快步走過去,為那個小孩清理傷口。那個小孩看到自己平日里嘲笑的“老妖婆”來幫自己,嚇得連忙后退。“老妖婆”卻不生氣,小心地安撫他,細心而快速地為他包扎傷口。不一會兒,傷口包扎好了,“老妖婆”又帶著關切的眼神詢問受傷的孩子,好像是在問他的家在哪兒,受傷的小孩怯怯地回應著。接著,“老妖婆”費力地背起受傷的小孩向前走去……那一瞬間,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聽說前不久,她搬走了,從此,小區(qū)里再也見不到佝僂著身子撿破爛的“老妖婆”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她不是“老妖婆”,而是一個值得人們尊敬的好奶奶!
(指導老師 劉永中)
簡 評
這篇文章欲揚先抑,結構清晰,主題突出。文章開頭通過外貌描寫刻畫了一位不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妖婆”形象,緊接著筆鋒一轉,選取“我”親身經歷的兩件事情為“老妖婆”正名——原來“老妖婆”是一位拾金不昧并且極富愛心的善良正直的老人,是值得人們尊敬的。文章如此布局,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好奶奶的贊美之情。
(付 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