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東方呈現(xiàn)淡淡的金黃,天空暗沉。這一天,小羅比以往起得早,媽媽正在河邊洗衣服,看著媽媽那被凍紅的手指,他自覺地往牛棚走去。牛棚里臭烘烘的,但他早就習以為常。小羅解開木樁上系著牛的繩結,牽著牛到田野吃草。
初春,田間小路泥濘曲折,開著各色小花,一簇簇紫色蝴蝶花延伸到一棵老樹邊,嫩綠的小草遍布樹周圍。小羅牽著大水牛朝那兒走去??纱笏2宦犜?,自顧自地吃起了小花雜草。小羅學著大人的樣子,狠狠地訓斥它,使勁扯繩子,把大水牛拉到老樹旁,胡亂地將繩子繞著樹纏了幾圈,打了個繩結,就靠在樹旁看天。
這時,他想起了鄰居小曹家的豬,豬是不用放出來吃草的,在豬圈吃食就行了。小羅還記得,小曹曾經一臉驕傲地說自己騎過豬,那感覺特別爽。小羅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真的,決定大膽試一試——騎牛。
他看看吃草的大水牛,這頭水牛該有七八百斤重吧。大水牛的兩只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似兩盞燈,好亮;睫毛也好長;一條鋼鞭似的尾巴,一甩一甩的,趕著背上的蒼蠅、牛虻,但總是不能把它們趕走。這些蟲子發(fā)動一次又一次進攻,大水牛似乎有點煩躁了。小羅不管三七二十一,靠在大水牛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太矮,爬不上去,就把大水牛拉到自己以前放牛無聊時堆的土堆旁。小羅站在土堆上一跳,再一趴,橫趴在了大水牛身上,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大水牛立即反應過來,不再吃草,迅速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頭仍低著,它更加煩躁了,兩只后腳蹦跶著,在田野里蹦來跳去。小羅出于本能,用力扯住牛繩,手使勁扯住大水牛的鬃毛。小羅的舉動使大水牛更加瘋狂,大水牛跳得更快了,還來回甩著頭。不一會兒,小羅就被大水牛甩在了地上。
小羅四腳朝天,眼冒金星,頭痛得很,還沒有喘上氣來,就見近在咫尺的大水牛用腳在空中亂踢。小羅想跑開,但他使不上一點力氣,眼看著大水牛一只健壯有力的蹄子向自己踢來,小羅卻愣在那兒。近了,大水牛的蹄子即將踩到他的胸膛上,小羅害怕得閉上了眼睛,心“撲通撲通”亂跳??墒?,過了好一會兒,小羅仍沒有任何痛覺,只覺得胸前有些濕潤。
后來,小羅牽著大水?;丶?。媽媽正在燒火煮飯,看到小羅,生氣地說:“放個牛都搞得一身泥,快去洗洗。”小羅麻木地回了一聲“哦”,仍在回想大水牛的蹄子。那時,他見沒動靜,就睜開眼,看到大水牛用銅鈴般大的眼睛盯著他,它將蹄子輕輕停在他的胸膛上,看了他一眼,就移開蹄子喝水去了,而他的衣服上沾了很多泥。
小羅想到大水牛的蹄下留情,心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對待大水牛。
(指導老師 陳美玲 郭春根)
簡 評
尋找一個精彩的節(jié)點,讓你的文章更出彩!
中學生作文習慣小中見大、記敘抒情,多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往往讓人讀來感動有余,驚喜欠缺。本文卻獨有風致:第三人稱敘述,小說的筆法;騎牛過程驚險刺激,令人膽戰(zhàn);最是那一蹄子的溫柔,像一個老朋友的賊笑,把文章瞬間點亮了。這一蹄子,就是這篇文章最精彩的節(jié)點,含而不露地表達了人牛深情,既有面對動物的一種生命平等意識,也是兒童內心一個甜蜜的小秘密。作者慢慢悠悠敘述,牽牛、牛吃花嚼草、騎牛、摔倒安然無恙、母親不明就里、內心感恩水牛,一路寫來,極有耐心,將文章最熾熱的火花留給“那一蹄子”。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