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粗茶淡飯
[出處] 宋·黃庭堅《四休居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大意] 飲食上,有粗茶淡飯能吃飽就足夠了;衣服上,破被子補一補能御寒保暖就足夠了;衣、食、住、和名、位平平常常就足夠了;不要貪心,不要嫉妒,一生能平平安安度過就足夠了。
北宋中后期的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來自一個江南大族。與許多注重金錢或者權力的家庭不同,這個家族有一種耕讀的傳統(tǒng),也就是隱居于鄉(xiāng)間、山水田園之處,一邊耕地一邊讀書。在這種傳統(tǒng)之下成長起來的黃庭堅,不僅自幼便接受了良好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與農民長期接觸的情況下,養(yǎng)成了儉樸節(jié)約、節(jié)欲惜時的品行。
在黃庭堅離開鄉(xiāng)間、步入仕途之后,無論遇到加官晉爵,還是貶官排斥,他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很有幾分范仲淹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界。也正是在這種境界之下,他的詩文和書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在學習諸多前輩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為官多年依然保持這種人生觀,特別是在接觸了一位名叫孫君昉的退休太醫(yī)之后,他更加崇尚儉樸,將其視為一種長壽之道。
這位退休太醫(yī)是他的鄰居,醫(yī)術超群,卻無意靠此發(fā)財或者博取聲名,還時常搞義診。生活十分儉樸,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幾個好友在他的小花園中,泡幾杯粗茶談天說地,感覺就像活在世外桃源中一樣自在瀟灑。黃庭堅也是受邀的好友之一,某次便問起了這位太醫(yī)長壽之道。這位太醫(yī)便以“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來回答。
這番話恰好與黃庭堅所傳承的家風、所蒙受的教育、所具備的品行契合,給了他極大的感觸,隨即寫下了一首與此有關的詩文,名為《四休居士》,并特意在序言中表示:“此安樂法也,夫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極樂之國也”,意思是說節(jié)欲知足就是人生安樂之法。
這種態(tài)度也是黃庭堅用以教育后代的態(tài)度,他寫有“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的詩句。他還在留下的家訓文章《家誡》中警示子孫,金銀財寶會引起貪欲,使家人不和睦,甚至自相殘害,導致家族衰亡,所以子孫后代一定要注意和睦團結。而這個和睦團結的基礎,就在于保持儉樸淡泊的家風。
據《新湘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