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橋明 楊膺白 黃江鴻 黃超玄
摘要:山羊引種和羔羊斷奶應激易引發(fā)外感病,從未病早知、已病早覺、未病先防的角度出發(fā)沒計中草藥配方,加工成中草藥添加劑,山羊外感病進行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證明在山羊引種和羔羊斷奶時應用中草藥添加劑和“加減”中草藥可防治疾病,極大降低了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進而避免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
關鍵詞:中草藥添加劑;山羊;外感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28.26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07
引言
山羊因季節(jié)、氣候、環(huán)境與飼料的改變而多發(fā)生外感病,中醫(yī)將外感病分為傷寒與溫病,兩者的外感途徑、傳播途徑、臨床表現(xiàn)和辯證論治都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本著中醫(yī)“治未病”的思想,從未病早知、已病早覺、未病先防的角度發(fā)發(fā),設計預防山羊外感病的中草藥配方,加工成中草藥添加劑以對山羊外感病進行預治對比試驗,以減少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避免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減少抗生素帶來的藥物殘留、耐藥性、毒副作用的危害。
中(獸)醫(yī)將內(nèi)科疾病按病因分為外感病與內(nèi)傷病。外感病由風寒濕燥熱等邪氣由外侵入內(nèi)而產(chǎn)生的疾病,易常發(fā)、多發(fā)、群發(fā),病情短而發(fā)展快,傳染性、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高;內(nèi)傷病是由臟腑之間功能的失調(diào),氣、血、陰、陽失衡,由七情、飲食、勞倦等內(nèi)傷因素所致,多單發(fā),病情慢長而復雜。常忽視外感病證的治療,使許多外感疾病失治誤治,外邪入里而成內(nèi)傷雜病[l]。
傷寒與溫病區(qū)別
由風寒濕燥熱等外邪由外向內(nèi)侵入內(nèi)而產(chǎn)生的疾病統(tǒng)稱為外感病,外感病又分為傷寒與溫病[2-3]。
1.1 傷寒
主要感受寒邪、風邪,病邪由肌膚毛孔而入,按六經(jīng)傳變,易傷陽。惡寒重,發(fā)熱輕,病變緩傳染慢或無傳染,無汗,口不渴,尿清長,脈浮緊,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惡風寒、打噴嚏、鼻涕清長、喉部觸診不敏感、不喜飲、舌質(zhì)淡而不紅、尿清長。常用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
1.2 溫病
主要感受溫熱和濕熱病邪;病邪由口鼻而入,按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傳變,溫病易耗陰。發(fā)熱重,病變急而傳染快,微惡寒或者不惡寒,心煩,口渴,有汗或者無汗,尿微黃,脈數(shù),舌尖赤,苔薄黃。微畏風寒、鼻氣不通、鼻涕濃濁、喉部觸診敏感、喜飲、舌尖邊淡紅、尿微黃。常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治療。
中草藥添加劑配方設計與加工
(1)中草藥添加劑1(荊防敗毒散一預防傷寒)。配方:荊芥500g、防風500g、板藍根500g、前胡300g、桔梗500g、獨活500g、川芎500g、羌活500g、茯苓500g、甘草150g,按組方混合加工成100目精細藥粉,按3%添加入精料均勻混合備用。
(2)中草藥添加劑2(銀翹散一預防溫熱?。?。配方:連翹1000g、金銀花1000g、柴胡500g、苦桔梗500g、前胡500g、薄荷500g、甘草500g、芥穗500g、淡豆豉500g、牛蒡子500g,按組方混合加工成100目精細藥粉,按3%添加入精料均勻混合備用。
(3)中草藥添加劑3(補中益氣、健胃消食一扶正祛邪增強抗病力)。配方:黃氏l000g、黨參500g、當歸500g、柴胡500g、升麻500g、陳皮500g、杪{殼500g、蒼術500g、厚樸500g、茯苓500g、山楂500g、神曲500g,按組方混合加工成100目精細藥粉,按3%添加入精料均勻混合備用。
(4)加減藥(各2009已病防變,隨癥調(diào)治)??嘈尤?、半夏(化痰止咳平喘);枸杞、麥冬(滋陰);茵陳(利濕退黃);梔子(清熱瀉火);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薏似仁(滲濕利水);車前子(利尿通淋);地榆(涼血止血、止?。?大黃(攻下、瀉熱通便)等。將以上藥逐味加T成100目精細藥粉,分別標記密封裝袋備用。
對比試驗
3.1 試驗目的
根據(jù)季節(jié)與氣候的變化及南方山羊的發(fā)病特點和臨床實踐經(jīng)驗,精心篩選中草藥添加劑配方和加減中草藥,對山羊引種和羔羊斷奶2種易感外感疾病的羊群進行對比試驗,通過中草藥預防和辯證施治降低發(fā)病率、死亡率和抗生素的使用。
3.2 地點、時間與對象
試驗1:廣西武鳴某羊場,2018年6月6-26日,斷奶后備羊;試驗2:廣西武鳴某羊場,2018年11月17日至12月7日,斷奶后備羊;試驗3:廣西博白縣某種羊場,2018年12月11-31日,從云南剛引回的努比亞黑山羊后備母羊。
3.3 分組
試驗1、2:從斷奶后備羊中選出100只健康的后備羊,按公母、大小分欄,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0只,2組羊只公母、大小、體況基本一致。2組飼料均以該場原木使用的花生藤粉、袋裝青貯、精料按同樣比例配合飼喂,自動飲水。試驗3:2018年12月11日下午17:00廣西博白縣某種羊場從云南引回200只努比亞黑山羊后備母羊,平均體重30 kg。隨機將其分成2組,試驗組100只、對照組100只,分別圈養(yǎng)在2棟羊舍,每棟面對面3間欄舍,每間欄舍裝養(yǎng)16-17只羊。2組飼料均以該場原本使用的花生藤粉加精料按同樣比例配合飼喂,自動飲水。
3.4 方法與步驟
試驗第1天,3個試驗的試驗組羊只逐個喂1次中藥水,試驗1喂中藥水l,100 - 150mL/只;試驗2喂中藥水2,100 - 150 mL/只;試驗3喂中藥水2,250mL/只。3個試驗的對照組均肌注1次地塞米松作為抗應激預防。中藥水配制方法:用沙布袋裝中草藥添加劑扎好放入鍋水中,煮沸溫火15nin即可,待溫后喂服。中藥水1用中草藥添加劑1,按藥、水比例為1:20;中藥水2用中草藥添加劑2,按藥、姜、糖、水比例為1:2:2:20。第1周:試驗1,因天氣炎熱,試驗組飼料中添加中草藥添加劑2,連喂1周,預防溫病發(fā)生;試驗2、3,因天氣寒冷,試驗組飼料中添加中草藥添加劑1,連喂1周,預防傷寒病發(fā)生。第2周:試驗1、2、3,試驗組飼料中均添加中草藥添加劑3,連喂1周,扶正祛邪增強抗病力。第3周:試驗1、2、3,試驗組均停止添加中草藥添加劑。
試驗3周內(nèi)均認真觀察試驗羊的發(fā)病情況與治療記錄。試驗組全程以中醫(yī)辯證施治從加減中藥中選配中藥治療,如惡寒者溫水沖服麻黃、桂枝粉;咳喘者溫水沖服半夏、苦杏仁;腹瀉,里急后重便稀醒臭者溫水沖服黃連、黃芩、薏似f_、車前子,重者加大黃或地榆,便稀帶有未消化飼料、無臭者,溫水沖服配方三中藥粉等,做到已病防變。對照組全程以西藥(抗生素)診治,如畏寒冷、打噴嚏、流鼻涕者肌注頭孢賽氟,咳喘者肌注林可霉素、秦樂菌素和氨基比林,無效者改靜脈推注阿奇霉素、壯觀霉素,腹瀉者用諾氟少星或磺胺間甲氧,發(fā)燒者加注氨基比林等。
3.5 試驗結果
試驗1:試驗組發(fā)病率14%,死亡率4%,淘汰率6%。對照組發(fā)病率44%,死亡率14%,淘汰率20%;試驗2:試驗組發(fā)病率12%,死亡率4%,淘汰率8%。對照組發(fā)病率36%,死亡率11%,淘汰率14%;試驗3:試驗組發(fā)病率11%,死亡率0,淘汰率0。對照組發(fā)病率52%,死亡率12%.淘汰率15%。
結論
應用所述中草藥添加劑和加減中藥,在南方山羊引種與羔羊斷奶后備羊的疾病防治中,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試驗組發(fā)病率控制在15%內(nèi),死亡率控制在5%內(nèi),種羊淘汰率控制在10%內(nèi),與對照組相比,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都極大降低,避免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與濫用。同時應注意作為群體預防的中草藥添加劑配方應盡量避免使用過補、過寒、過熱、瀉下、活血化瘀等藥物,這類藥物應根據(jù)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需要作為增減藥逐味加工備用,在滿足疾病調(diào)治需要的同時避免這些藥物對原本健康或病癥相反的羊只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l]王茂泓,高生,張小萍.《傷寒論》外感病證與內(nèi)傷雜病的關系探討[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39(5):828-829
[2]周麗娜.試論溫病與傷寒的區(qū)別[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1(6):45-46.
[3]李順寶.溫病條辨集注與新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