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深刻地影響著時代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和命運。該如何反映這巨變中的偉大時代?如何反映改革開放給予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饋贈?
盡管立意于“大”,現(xiàn)在在各地衛(wèi)視熱播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破題方式卻以小見大。該劇呈現(xiàn)的是1978年到1988年間,以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楊巡(董子健飾)為代表的國營經(jīng)濟、集體經(jīng)濟和個體經(jīng)濟先行者,在變革浪潮中披荊斬棘、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三個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種不同的經(jīng)濟形態(tài),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全方位、立體式地描繪了時代畫卷,展現(xiàn)了社會風貌,以此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蘊藏時代精神,以普通人的命運來折射每一次時代的巨變,這是該劇創(chuàng)制方擅長的敘事策略。此前,《闖關東》《溫州一家人》《知青》《父母愛情》等,都秉承這樣的策略,并贏得極佳的口碑。這也是現(xiàn)實主義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策略之一——恢宏壯闊的時代變化,必將落腳于平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命運浮沉、千滋百味,都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
以往,“年代劇”常被人詬病的一點是在細節(jié)上缺乏真實感。在《大江大河》拍攝現(xiàn)場,導演孔笙強調(diào)最多的一句話是:細節(jié),千萬不能丟了細節(jié)?!拔胰ガF(xiàn)場第一天,導演說,不許演,要把最真摯的情感交代給觀眾。”楊爍說:“我們這個戲最能打動觀眾的就是,我們能還原很多本真的東西?!?/p>
確實,為了做到“還原本真”,《大江大河》花了不少力氣。在拍攝前,劇組搜集整理了大量資料。由于整部劇場景復雜,在取景階段,孔笙和工作人員跑了很多地方,很多場景年代久遠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只能搭建。據(jù)悉,《大江大河》劇組先后轉(zhuǎn)戰(zhàn)涇縣、馬鞍山、北京、南京、上海等近十地取景,“小雷家村”等場景都是劇組根據(jù)歷史事實“1∶1”還原搭建。
在孔笙看來,這樣的嚴格要求是必須的:“這個時代我們都經(jīng)歷過,看到過。如果不夠準確,觀眾一看就知道,這個服裝不對,那個椅子不對?!币虼嗽谘輪T表演上,他也格外要求他們,去“還原那個時代的勁頭”……真實的時代氣息就這樣撲面而來,歷史與當下的隔膜被打通,讓觀眾有了強烈的代入感。
不浮夸,不刻板,不渲染苦難,也不生硬說教,《大江大河》秉持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依憑時代饋贈的豐富素材嚴謹創(chuàng)作,以典型人物反映時代變化、彰顯時代精神、激勵人心向上。
(摘自《揚子晚報》《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