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一年多的研習(xí),大家已經(jīng)了解到很多關(guān)于HERA釣法的知識,不知道大家在實際應(yīng)用的過程中是否對釣魚有了新的感受呢?之前,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了HERA底釣法的各種具體的釣法和原理。在本期文章中,我將完成HERA底釣法的結(jié)尾部分,跟大家聊一聊我們國內(nèi)HERA釣法應(yīng)用最多的情況——野釣底釣。
【作者簡介】
馮曉鵬,1976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開始釣魚,2006年開始經(jīng)營日本釣具,2007年創(chuàng)立酷魚網(wǎng)并開始網(wǎng)站建設(shè),2010年將其升級發(fā)展成為網(wǎng)站、釣具店、釣場一體化經(jīng)營的酷魚網(wǎng)-酷魚垂釣CLUB,并開始舉辦“HERA”之旅的專項日本旅游活動。
2011年,馮曉鵬正式注冊“釣道”,成立北京釣道無限運動發(fā)展中心,同時陸續(xù)推出“釣道”系列產(chǎn)品,并與日本廠家一起舉辦釣魚比賽等活動。
2013年,他對酷魚垂釣CLUB釣場進行了改擴建,使其以全新的面貌繼續(xù)支持HERA釣法的推廣;2014年開始進行日本鯽的收集和繁殖養(yǎng)育,開辟了中國HERA垂釣的新領(lǐng)域;2015~2016年不斷推出“釣道”系列并繼竿,受到普遍歡迎,并開始針對大眾在酷魚垂釣CLUB舉辦各項釣魚推廣活動,讓HERA釣走進大眾視線。2017年,第一批北京本地養(yǎng)殖的HERA正式投放釣場,HERA開始正式走進中國釣魚人的視線。
野釣是絕大多數(shù)釣魚人所向往的,也是常常要去進行的,大到大型湖泊、河流,小到山間的小型水庫等,幾乎每一個省份都有適合野釣的場所。通過多年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HERA釣法在我們的水庫中也能發(fā)揮相當大的威力。
雖然HERA釣法適用于淡水垂釣的多種場合,但是還是會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水流比較湍急的河流,水深特別淺的溪流就不太適用,這種水域水流較大,會造成線組不穩(wěn)定,粉狀餌料無法很好地存留,浮標也無法正確地傳達魚訊。
不過,適合臺釣法及HERA釣法的水域其實還是相對更多一些,如常見的水庫、流速相對緩慢的河流、有穩(wěn)定回水灣的溪流,以及自然水域中的各種靜水狀態(tài)的水塘等。如何在各式各樣的水域中選擇合適的釣點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我想介紹的是初學(xué)者在到達釣點之后如何依序組裝釣具,根據(jù)具體水情進行基礎(chǔ)設(shè)定等問題。
一、野釣釣具的選用及找底
有些人認為,只有水的深度較深,魚的密度較高的水域才適合HERA釣法,其實不然。在日本,HERA釣法也分成兩派,一派專釣管理池,參與各種各樣的比賽,另一派則可稱之為休閑派,他們特別喜歡去各種各樣的野釣場釣魚,尤其喜歡在每年的5~7月去尋找大體型的日本鯽。
在我們中國也一樣,池釣和野釣永遠是兩種玩法,甚至是兩套裝備。那么,池釣和野釣的區(qū)別在哪?首先,池釣的對象魚是相對固定的,釣魚人到了水邊就可以知道目標魚的品種、大小、密度,以及池塘的水深等,竿長、線組、釣法、餌料、浮標等便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野釣則完全不同,如果不是釣者經(jīng)常去的釣場,又沒有釣友介紹,那么水中的魚種、大小、密度,以及水深便無從得知。對于這種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我們首先要探測出所選釣點的水深,方法有很多種,最輕松的辦法是用現(xiàn)在流行的無線探魚器,這種探魚器可以和手機相連,用線拴好之后投放到釣點里,水深信息馬上就能傳到手機中;再將探魚器慢慢往回拉,水底坡度情況甚至有沒有魚群活動便可獲知。判斷出水深,就可以決定所用的竿長。如果所在釣位附近人和動物活動頻繁,環(huán)境比較嘈雜,則盡量選擇長一些的釣竿釣遠一些,效果會更好一些;如果釣位比較安靜,水底坡度比較小,則選擇竿長比水深深1~2尺的竿子比較合適,這樣找底和投放餌料都相對方便。
我們還可以對照較長的振出竿做好主線,之后用彩色的標記太空豆隔一段放置一種顏色,掛上方便拋投的重物,根據(jù)露出的太空豆去判斷投點的水深,反復(fù)拋竿觀察標記太空豆就可以知道水底的大概狀態(tài)。
野釣用竿通常要比池釣用竿長一些,對應(yīng)的浮標號數(shù)相對大一些。我在前文中介紹過拋竿的正確手法,這在野釣時尤為關(guān)鍵,特別是在有坡度的釣點垂釣,如果拋竿的手法不達標,導(dǎo)致主線傾斜,找底錯誤的情況就會更嚴重。大家對此要特別注意。
測準了水深,選好了合適的竿子,下一步就是根據(jù)水深和竿長去合理選用浮標了,選擇浮標號數(shù)的公式還記得吧?
(竿長-水深)/ 2 + 水深 = 選擇浮標的號數(shù)(標身長厘米數(shù))
因為野釣水域水底不平整,所以在調(diào)標找底之前我們要事先取一段超過浮標浮力的鉛皮,將其裝到鉛皮座上,把浮標拉到預(yù)定水深的位置,拋投下去并調(diào)整,讓浮標尾目露出水面,然后按照正確的拋竿方式反復(fù)拋投,并記住不同的拋投點標尾露出的目數(shù)的變化,根據(jù)這些變化,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所選釣點水底的起伏狀態(tài),熟悉釣點。
找到水底,并記錄好水底的起伏變化之后,我們再裝好子線并把浮標向下移動2~3個子線長度,確保調(diào)標時魚鉤處于離底狀態(tài),這時我們就可以仔細調(diào)整浮標了——我們再次拋竿入水,此時需要多等一段時間,確保子線和魚鉤下落到位,浮標露出的目數(shù)確實是預(yù)定的調(diào)目之后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比較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找底。
對于野釣而言,找底特別重要,特別是專門針對鯽魚施釣時,餌料不會很大,比重也沒有那么重,只有正確找底,浮標才能正確反映魚就餌的有效動作,否則很可能標相混亂或沒有動作。水深比較深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重的找底泥或者找底器進行找底,為了讓主線繃直,我們最好在浮標下面安裝一個“救生圈”,它是一種輔助增加浮力的小配件——中間帶孔、具有足夠浮力的圓形泡沫塊。
具體做法是,將標腳插進“救生圈”中間的孔里,再把標腳插到浮標座上,然后正常拋竿,在找準釣點之后,把浮標逐漸拉到露出1目的位置,并用標記太空豆標記好加上找底泥之后標尾拉到1目這個位置,這就是初始的水深狀態(tài),無論之后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我們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調(diào)整,所以這一步一定要仔細完成;在標記好水深之后,把浮標上拉到預(yù)定的調(diào)目位置,此時線組方面的前期準備即告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垂釣時的實際水深很可能因為水底醬層被魚擾亂而出現(xiàn)小幅變化,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可根據(jù)最初找底的狀態(tài)再次調(diào)整。
二、野釣對餌料的要求
找好底之后,下一步就是選擇餌料,底釣餌料一般有如下要求:
1.底釣餌料的比重
底釣肯定是圍繞著水底進行的,如果餌料比重不夠,下降速度就慢,這就意味著在下降的過程中餌料會有很大一部分損失,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損失的這部分餌料徐徐下落,造成在底部吃餌的魚上浮,吸引周圍的魚在實際的釣點上方等待吃餌,這樣一來就會對主線靠近鉛皮的位置和下面的鉤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觸碰,導(dǎo)致浮標動作混亂。此外,如果餌料在到位之前有一部分溶散的話,也會勾起在水體中層攝食的小雜魚的吃餌欲望,吸引它們襲擊下落過程中的餌料,這也是野釣時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比重合適的餌料則可以加速下落時間,又不至于重到落底后陷入醬層中。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釣點水深和餌料比重的關(guān)系,釣深水則適當加大比重,釣淺水則適當減小比重,這在制作餌料的時候要考慮到。
2.底釣餌料的粘性和霧化性
底釣餌料既要控制落水早期的霧化,又要關(guān)注臨近到位和到位之后的霧化,餌料真正落底之后又不能不霧化,不能一直是比較黏的餌球,要有一定的霧化性才能誘魚。所以,掌握底釣餌料的粘性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底釣來說,霧化性是餌料落底之后的打開速度。餌料的霧化性和粘性是相對的,比較理想的底釣餌是在其到位之后呈現(xiàn)逐層脫落的狀態(tài),而不是整個散掉。
3.底釣餌的顆粒
這里所說的顆粒并不一定是指投喂養(yǎng)殖魚所用的顆粒飼料,野釣的魚情多種多樣,餌料的成分也要有多樣性。從春到秋,用餌基本遵循著從動物蛋白類逐漸過渡到植物類的規(guī)律;到了秋冬季,又從植物性餌料逐漸過渡到動物蛋白類,這并不是特指釣日本鯽,釣大多數(shù)淡水魚都是如此。餌料的顆粒指的是餌料霧化之后存在的狀態(tài)?,F(xiàn)在的底釣餌大致分為蛋白類、養(yǎng)殖顆粒類和麩類餌,無論是哪一種餌料,最終溶散之后都會呈渣子狀、煙霧狀或絮狀,這些狀態(tài)的餌料在霧化之后也都有著不同的誘魚效果。
4.底釣餌的軟硬
餌料的軟硬對魚的適口性有非常大的影響。釣不同時期的魚、不同種類的魚,對魚餌的軟硬程度的要求也有不同。一般來說,釣比較難釣的魚要用相對柔軟的餌料,面對較快較亂的魚情就要用稍硬一些的餌料;面對小雜魚較多的魚情,如果用餌較硬,小雜魚會叼住魚餌游移,造成整個魚餌的位移,導(dǎo)致浮標出現(xiàn)無效動作,給我們判斷造成不利的影響,這個時候如果用比較柔軟的有一定霧化性的餌料,小雜魚在攻擊餌料的時候,餌料就可以自然地脫落掉一點點,基本上不會影響整個餌料和浮標的狀態(tài)。
根據(jù)以上幾點去設(shè)計餌料的結(jié)構(gòu)是很有趣的,釣者可加以實踐。
在往期文章中,我為大家介紹過幾種底釣餌料的制作方法,本文不再贅述,希望大家在野釣的時候要根據(jù)季節(jié)、魚情,以及水深去正確制作。
三、HERA野釣技法
野釣水域水底難免有坑洼,就算我們找底正確,也沒辦法過分要求浮標露出的目數(shù)就是自己預(yù)定的目數(shù)。一般來說,如果餌料比重合適,浮標差三四目都沒問題。不過,如果經(jīng)常性地達不到預(yù)定的釣?zāi)?,我們就要根?jù)實際情況嘗試移動浮標去尋找合適的釣?zāi)俊?/p>
在先期誘魚的時候,餌料可以做成帶棱角的形狀,這是有利于霧化的形狀。餌料入水到位后可以稍等片刻,然后直接提竿抽散餌料,讓打開的餌料散落在水底,隨著拋竿次數(shù)越來越多,釣棚內(nèi)的餌料也就越來越多,直到浮標開始有觸碰動作時就可以稍作等待再提竿了。
底釣的觸碰大多表現(xiàn)為浮標的輕微上浮或者顫動,這些都是有魚在釣棚活動的表現(xiàn)。野釣和池釣最大的不同在于野釣的環(huán)境和魚情相對復(fù)雜,很多非目標魚在餌料沒有到位時會對餌料進行干擾,這些紛雜的動作需要我們?nèi)ビ^察和分辨。
野釣的魚情盡管比較復(fù)雜,但是我們的目標魚應(yīng)該是有規(guī)劃的,所有的線組、魚竿、餌料等都要根據(jù)目標魚去設(shè)定。通常,目標魚可設(shè)定為兩種,一種是鯉魚、草魚、青魚、鰱鳙這類大型魚,釣這樣的大體型魚,主線和子線要盡量選擇比較結(jié)實的粗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振出竿,以確保竿線安全,獲魚穩(wěn)妥。另外一種目標魚則是小型魚和中型魚,如鯽魚、鳊魚、黃尾及一些類似魚種,它們的沖擊力相對較小,我們常用的并繼竿能充分發(fā)揮出自身作用;如果是釣一般的鯽魚,主線在0.8~1.0號左右就足夠發(fā)揮作用了,子線0.4~0.5號左右對于一兩斤級別的魚都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大部分釣友對于線組的認識并沒有針對性,他們在搭配野釣線組時注重的是“綜合性”,在搭配線組和選用釣竿時力求大小兼顧,理由很簡單——野釣時,目標魚并不明確,下一條是什么魚,體型有多大,似乎永遠是懸念。所以,他們在選擇線組和釣竿甚至餌料時都是偏向綜合性較強的一面。
到底應(yīng)該注重“綜合性”還是“針對性”,目前來看似乎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我的觀點其實很明確,絕對是注重“針對性”。
野釣時,大家喜歡釣的魚種是不一樣的,有人喜歡釣鯉魚、草魚、青魚等大體型魚,這些魚也是在國內(nèi)最常見的魚種,還有一些釣友喜歡釣鯽魚等中小型魚,它們的吃口動作明確,也不會很耗費體力。
用釣大型魚的線組和魚竿釣到小型魚其實有點無味,竿子的弧度發(fā)揮不出來,浮標的動作也不算好,尤其用大鉤釣小魚,入口性會很差,效果會大打折扣。于是很多釣友把線組和魚鉤的號數(shù)降低,希望釣到小一點的魚時也能有反應(yīng),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另一個問題,真碰到了大體型的魚,釣組的整體強度又得不到保證,斷線跑魚的情況就會發(fā)生??梢?,如果想讓線組具有“綜合性”,免不了就要做一些割舍。
因此,我更注重“針對性”,建議大家首先要選定目標魚種,然后根據(jù)當時的魚情、水情選擇最合適的魚鉤、魚線、釣竿,以及浮標和餌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釣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魚。同時,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那就是目標魚之外的魚很可能上鉤,不過它們畢竟不是目標魚,跑魚或者浮標反應(yīng)不出很好的動作都是正常的,應(yīng)坦然面對。
野生魚比普通池釣的魚更謹慎,它們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活動很敏感,一旦感知到岸上有異常的動靜,基本就不太會靠近岸邊攝食,這個時候用長竿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我聽過這樣的說法:“在水庫釣魚,用多長竿就能釣多大的魚?!币馑际轻灨烷L一些,釣到的魚就相對大一些,用的竿短,釣到的魚就相對小一些,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釣餌角度講,釣大魚的餌料和釣小魚的餌料也是不一樣的,到了野釣水域時,我們首先應(yīng)該決定到底要把哪種魚作為對象魚,明確了目標魚,之后的一切準備就應(yīng)該圍繞著目標魚來展開。拿我們最常釣的鯽魚為例,鯽魚天性膽小,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較大。在野生水域中,短竿能釣到的多是幼鯽,要想釣到大體型的鯽魚,就需要我們完全安靜下來去等候。野生鯽魚的吃餌動作比我們想象的要小很多,尤其在深水;體型偏大的鯽魚吃口往往更加微小,尤其到了秋冬季節(jié),尾徑1.0毫米左右的浮標反映出的動作很可能不超過1目,這還是在主線和子線使用得比較合適的情況下,如果號數(shù)加粗,浮標動作就會更小,喜歡玩野釣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在非旺盛期或者釣魚人較多,環(huán)境嘈雜的情況下釣魚,魚的吃口幅度會明顯下降,這點和池釣沒有什么區(qū)別,浮標下頓的幅度小到1/3目、1/2目的吃口是很常見的,如果用中尺以內(nèi)的竿子還比較容易觀察,如果用長尺竿,這么小的動作幅度就較難觀察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挑選合適的浮標去配合這樣的吃口動作。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底釣浮標的標尾,偏旺盛期的標尾比較長,尾目的目格也比較大,尾徑比較粗,這都是比較便于我們觀察的;偏向寒期的浮標尾徑細,尾也相對短,尾目的目格也比較小,這種浮標對小的吃口動作反應(yīng)相對比較明顯,但是如果配合長竿使用則很可能因為標尾目格短小而視認不清。所以,如果釣者使用長竿,垂釣時又趕上魚吃口比較弱的情況,那么我建議最好挑選一支身徑、尾徑相對較細,但目格相對較長的底釣浮標。使用這種浮標時,調(diào)目一定要精準設(shè)定,因為魚的吃口小,我們可以選擇半目為單位,這樣就比較容易觀察到微小的動作了。
野釣時,鬧小魚也是釣魚人最常遇到的情況之一。鬧小魚的時候,我們更要控制拋竿的手法,要讓鉛墜帶著餌料直接垂直地掉落到釣棚。另外,我們還要注意餌料的狀態(tài),質(zhì)地柔軟、霧化慢、比重大的餌料比較合適,以小魚啄咬的時候不會影響到整個餌料為準。
另外,我們還要對子線長度和鉤距進行適當調(diào)整。雖然野釣和池釣大有不同,但是子線在水底的狀況是相同的。魚多亂,縮子線;魚少慢,加子線,這是我們需要具體掌握的。鉤距影響的是兩顆餌料落底后散落的距離,需要誘魚或者水下坡度比較大的時候,在不影響子線彎曲程度的情況下,鉤距應(yīng)盡量大。相反地,魚較多,魚情較亂,或者魚體型較小,我們就應(yīng)該適當縮短鉤距。不過,不論怎樣調(diào)整,底釣的鉤距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正常調(diào)整范圍應(yīng)該在3~10厘米之間,最常用的是5~7厘米。
關(guān)于HERA釣法中的底釣部分,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其實,關(guān)于底釣的話題還有很多,我更希望大家多加實踐,通過實踐來總結(jié)經(jīng)驗,提出問題,更快地提高技術(shù)。
從下期開始,我將由淺入深地為大家介紹HERA釣法中的宙釣部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