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球
長沙有南門口和北門口,都是熱鬧繁華的地方。差別是南門口的熱鬧多是大商家,北門口的熱鬧多是小商家。所以,民國時先把南門口和南門正街修成了長沙最繁華的商業(yè)一條街——黃興路。
? 在北門住戶心目中,北門城門口才是心目中的商業(yè)中心。民國時,在拆掉的城墻基礎上,修了長沙第一條環(huán)城馬路湘春路,把吊橋隔到了外湘春街,于是湘春街(當時叫內湘春街)和外湘春街之間沒有城門相隔,卻隔馬路相望了。這十字街口就是人們口中的北門城門口。
? 上世紀60年代前,北門口四角都是商店:東南角是一家服裝店,西北角是南食店,西南角是達記圖書鋪,東北角是一家肉店。沿著北門口的南端湘春街和北端外湘春街向南北走,街兩邊都是各種小百貨店、飲食店、雜貨店、醬園、南貨店、洗染店、米店等等。
? 說湘春街,不得不說湘春街上的幾個重要地方:第一個是周南中學。
? 周南中學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劍凡于1905年毀家興辦,校名秉承《詩經·周南》義旨,始稱周南女校。楊開慧、向警予、蔡暢、丁玲、廖靜文等一大批社會精英都曾在這里就讀。
? 第二是長沙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當年放的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是《老兵新傳》,這部電影是我國寬銀幕電影的開路先鋒。
? 湘春街舊時最著名的地標還是左文襄公祠。左公祠就是現在的第二工人文化宮。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抗法前線因病逝世。清朝廷命湖南巡撫在省城長沙和左宗棠故鄉(xiāng)湘陰縣城建造祠堂。其長沙一祠,即擇定建于城北城墻灣內的西園。西園當時東臨湘春街(即內湘春街,后并入北正街),后為一片菜園。
? 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時,祠堂全部被毀。上世紀50年代,祠堂舊址改建為工人文化宮(今第二工人文化宮),昔日一代名臣的祭祀之地變成了人民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