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鄭哲敏出生于山東濟南,1943年的戰(zhàn)時,隨父生活在四川的鄭哲敏,以理工科第一名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工學院電機系。
鄭哲敏和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大家“三錢”中的“兩錢”——錢學森、錢偉長有著不解之緣。大四時,鄭哲敏所在的工學院并入清華大學,此時正值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從美國回清華任教,在他的課上,鄭哲敏首次接觸到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等近代力學理論,錢偉長嚴密生動的理論分析,引起了鄭哲敏的興趣。鄭哲敏回憶,在錢偉長的影響下,他確定了研究力學的道路。
1948年,在梅貽琦、錢偉長等人的推薦下,鄭哲敏在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唯一的“國際扶輪社國際獎學金”獲得者,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在這里,鄭哲敏用一年時間獲得碩士學位后,跟隨年長他13歲、當時已譽滿全球的錢學森攻讀博士學位。錢學森也因此成為他人生路上另一位影響深遠的導師。1955年,鄭哲敏與錢學森輾轉回國。隨后,鄭哲敏投奔恩師錢偉長。當時中科院還沒有力學所,力學研究室設在數學所,錢偉長專門在研究室設立了新專業(yè)——彈性力學組,由鄭哲敏擔任組長,研究水壩抗震,后來又領導大型水輪機的方案論證。錢學森回國后,帶領創(chuàng)建中科院力學所,鄭哲敏參加了這項工作并成為該所首批科技人員。
中科院力學所方面評價,鄭哲敏回國后,根據國家的需要從事地震響應、水輪機葉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家科研布局調整后,短時間內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了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從而促進爆炸力學學科的誕生,拉開爆炸力學研究的序幕。他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 來源|新京報
◎ 圖片|共產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