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赤水市旺隆小學,放學后會有“四點半課堂”,對易地扶貧搬遷兒童和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感恩教育和學業(yè)輔導?!八狞c半課堂”后,周雨、周會姐妹倆便會結(jié)伴回家。周雨13歲,讀六年級;周會11歲,讀四年級。因家庭發(fā)生變故,兩個人自小便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2017年8月,旺隆小學生整體搬遷至現(xiàn)在的新校區(qū),教學環(huán)境煥然一新。姐妹倆也從半山腰的永興村搬至現(xiàn)在的創(chuàng)業(yè)大道安置點,上學的路從坑坑洼洼的山路,變?yōu)榱?0分鐘就可以步行抵達的平坦馬路。
搬來之前,周雨、周會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幾乎沒有經(jīng)濟收入。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后,旺隆小學通過多種方式對他們進行資助。據(jù)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雷輝華介紹,學校每學期會資助每個孩子500元,學校對接的一位愛心人士,去年資助了兩個人2000元。除此之外,姐妹倆作為孤兒,能夠得到學校孤兒資助項目每人每學期600元的支持。與此同時,學校將姐妹倆的情況匯報給當?shù)卣螅嚓P(guān)部門幫助她們的爺爺找到了一份公廁管理的工作,每年能夠有1萬多元的收入?!皩W校做的這些努力,就是為了確保學生不會因為貧困而輟學。”雷輝華說。
姐妹倆學習努力,成績不錯,還積極參加了水培社團、拉丁舞社團、合唱團等。上學期,周會所在的合唱團在赤水市合唱比賽中獲得了鄉(xiāng)鎮(zhèn)組一等獎。
據(jù)雷輝華介紹,學校共有77位易地扶貧搬遷兒童和留守兒童。為了保證每位學生接受教育,在做好資助工作的同時,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都組織教師對未返校報到的學生逐一進行家訪,了解情況,開展控輟保學工作;開展“四點半課堂”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幫助學生更陽光、自信地成長;推進家校共建,幫助家長了解學校,保障孩子接受教育。
12歲的陳佳慧,是陜西省千陽縣燕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也是燕伋小學389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之一。2017年8月,燕伋小學正式開學,從東莊村搬到千和雅居安置點的陳佳慧,與其他2430名學生一起走進了這所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務工農(nóng)民隨遷子女入學而修建的現(xiàn)代化小學。
在這所學校,陳佳慧第一次使用了手寫黑板和多媒體設備相融合的智慧教室互動黑板,也參加了學校的漢字聽寫社團。良好的教學設施、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她迅速喜歡上了這所學校,并很快與同學們?nèi)谠诹艘黄稹?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燕伋小學為此做了“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陳佳慧成為這個展覽的小講解員。
“學校培訓他們成為展覽的小講解員,鍛煉他們的同時,也是讓他們直觀了解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崩罴鸦鄣膸头隼蠋熇钫湔f。在李珍的眼中,李佳慧學習勤奮而踏實,做事情從不讓人失望。
在燕伋小學,有農(nóng)村學生2187人,占在校生總?cè)藬?shù)的90%;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389名,占比16%。據(jù)校長蘭曉利介紹,學校輻射周邊8個移民搬遷點及4個深度貧困村。通過控輟保學、精準資助全覆蓋、扶志扶智、家校聯(lián)動等方式,保障農(nóng)村家庭特別是農(nóng)村貧困家庭對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需求。
“扶貧先扶智,扶貧必扶志?!苯逃珳史鲐毷聵I(yè)正健康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