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長安城里有一個名叫竇義的孩子,十分聰明。他的父母去世早,他是靠親戚撫養(yǎng)長大的。竇義到了14歲的時候,他想到自己不能老靠著親戚過日子,既然已經(jīng)長大了,就應(yīng)該自食其力、自謀生路了。于是,他就向親戚借了一筆錢,打算自己開個小店。但是,長安城里的地價很貴,僅靠借的這點兒錢,買了地就蓋不起房子,要蓋房子就買不成地了。
有一天,竇義到城東去辦事,走過一處地方,看見路邊有一片汪著臭水的洼地。他想,這地方是個沒人要的臭水塘,地價肯定便宜,就決定把它買下。
朋友們聽說了這件事,都紛紛前來勸告他,別犯傻了!這地方臭氣熏天,哪能蓋房子開店?光是把它填平,也得花去不少錢呢!
其實,竇義的心里早就想好了一個主意。幾天以后,長安城里的孩子們都在傳揚著同一件事:城東的臭水塘那兒有游戲,凡是參加的,還獎勵煎餅吃呢!于是,這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一傳十,十傳百,孩子們成群結(jié)隊地都往那里跑。
原來還真有這樣的好事,只見洼地的一邊擺著好幾個煎餅攤,師傅們正忙著呢!再看水塘中央插著幾面小彩旗,不管是誰,只要能用小石塊、碎磚頭或土疙瘩打中水塘中的小彩旗,就可以得到一張煎餅。
這么有趣的游戲,自然吸引了大群的孩子。臭水塘周圍可用來投擲的石頭、土塊,很快就被撿光了,孩子們就從別的地方用袋子裝了不斷地往這兒運,然后再往水塘里投……這就是竇義設(shè)計的“填塘游戲”。沒用幾天的工夫,這片臭水塘就被填滿了。而竇義只用了很少的錢來買煎餅就行了。
幾個月后,這里出現(xiàn)了一排整齊的瓦房。竇義在這里開起了茶館、客棧,開張以后,生意果然十分紅火。
(摘自《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