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勛
近日,到某縣采訪,一名縣紀委常委向記者大倒苦水——會太多,而且很多會議跟紀委的主責主業(yè)一點都不沾邊。
“上周參加了一個招商引資的會議,昨天參加了一個道路改造的招投標會議,下午還有一個景區(qū)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會議要參加。”該常委表示,自己負責違紀案件查辦、信訪調查和日常作風督查等工作,本來事情多,又遇到這些大大小小的會議,常常忙得焦頭爛額,有時一天下來,飯都顧不上吃。
不去吧,人家說會議文件里指定了紀委的名額;去了吧,在坐的專家、律師、學者都比自己專業(yè),也提不出什么建設性意見,大部分時間都干坐那里。
私下里,該常委也跟主辦會議的相關負責人溝通,說有的會議你們按照相關規(guī)定流程走就行了,為什么啥會都叫上紀委啊?別人回復:“有你們在,我們才放心一點嘛!”
實際上,在有的地方,不僅一些群眾視紀委為“萬能機構”,啥事兒都找紀委,有的機關部門同樣范了這個毛病,以前“十處打鑼九處響”的情況有點反復。對此,有人認為,紀委就是“管紀律”的,如果紀委職能發(fā)散,盲目介入、大包大攬不該管的事,寶貴的監(jiān)督力量浪費了不說,還會導致缺位、越位、錯位等問題。
上述紀委常委表示,有人覺得,紀檢監(jiān)察干部往那兒一坐,項目就“安全”了,有了“護身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認識。凡事按照法律法規(guī),秉公用權,嚴守法紀底線,用不著凡事都找“紀委坐鎮(zhèn)”;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利劍高懸,誰坐鎮(zhèn)都莫法啊。
“紀委‘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們還要加強宣傳,某些官員更應該多學習?!痹摷o委常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