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過去我不喜歡吃芋頭,一看到它就皺眉。早年間,我在昆明當兵的時候,每到秋冬時節(jié),部隊的食堂總在供應芋頭。我們的部隊雖是總參駐滇的一個情報機關,有別于野戰(zhàn)軍與地方部隊??缮攀彻獏s沒有一點特殊,只有在西安軍校讀書時期,才有特供。被軍校美味過于關愛的腸胃,到了昆明,一時難以適應。其實,那時還處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什么都緊張,人們的飲食觀念僅是停留在果腹的低級階段,距美食的距離有十萬八千里。那時部隊食堂可供選擇的菜肴,也就數(shù)得過來的幾種,要么是紅燒大白菜,要么是炒土豆絲,第三樣便是燒芋頭。那芋頭的做法幾乎都是單打一,頂多再放幾片菜葉,燒得爛乎乎的,水嘰嘰的。兩頓一吃,便讓你倒胃。我在昆明當兵的那些年,這芋頭是吃夠了,吃厭了。以至一看到芋頭,便氣不打一處來。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飲食觀念也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不僅講究色香味形,還要講究營養(yǎng),餐飲已經(jīng)成了純粹的美食。與時俱進,我也逐漸改變了對芋頭的不良印象。前些年我去廣西旅行,在飽享了自然美景的同時,也享用了各種芋頭佳肴。
廣西的一個特點是芋頭多,尤為荔浦芋頭,更是大名鼎鼎。廣西人用芋頭烹制的菜肴,多得眼花繚亂,難以枚舉。在廣西旅行的那段日子,我雖品嘗了許多芋頭佳肴,最是桂林的芋頭扣肉,令人叫絕。此菜是廣西傳統(tǒng)宴席名菜,它的主料是荔浦芋頭和帶皮五花肉。油煎后,再將二者入鍋蒸制。蒸的目的,一是蒸熟,二是讓芋頭與肉的美味相互滲透,三是讓各種佐料的香味充分入味。許多食客在等待之際,就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這香撲鼻入肺,令人亢奮,令人垂涎。芋頭扣肉的特點,色澤金黃,油亮悅目。就肉而言,質地酥爛,肥而不膩。芋片則軟糯滑爽,味道醇厚。品嘗此菜有個講究,要芋頭與扣肉成雙入口,此法才算地道,味道也最正宗。
我外出旅游還喜歡購買各地的土特產(chǎn)品,尤為食品。廣西的大小商店,幾乎都設有土特產(chǎn)專柜,都有芋頭條賣,且都醒目標明“特產(chǎn)”二字。這芋頭條有火柴棒長短,筷子一般粗細,白中帶紫,光潔如玉,煞是喜人。它的口味又酥又脆,且甜且香,細膩爽口,回味悠長。這小小的芋頭條,品種還真不少,有原味、蝦味、孜然味、麻辣味、奶香味、番茄味、五香味、牛肉味、香辣味、孜然味、香蔥味,多達十幾種。廣西人真會吃,也真有生意頭腦,把這小小的芋頭條做出了產(chǎn)業(yè),令人贊嘆。
深秋初冬時節(jié),我們揚州這一帶,總要用芋頭燒湯菜(亦叫菘菜),這是時令菜肴,家家戶戶都要吃,沒有例外。這道菜,看似尋常,口味絕對不尋常。芋頭又粘又面,還有點滑爽;湯菜嫩得無筋無渣,鮮得勝似味精,它還有點甜,還有種特有的清香。這道菜,通常燒得有湯有水的,開胃下飯,男女老少,個個喜歡。一些豁嘴缺牙的老頭老太,就著這道菜,能吃一大碗米飯,吃得是舒眉展笑,開心抒懷。愛酒的人就更喜歡了,大口大口的,到嘴又到肚,痛快,過癮。
就這湯菜要略做交代,這菜的地域性很強,外地沒有。其菜菜莖白嫩細長,菜葉青綠闊大,長得是修修長長,亭亭玉立。其菜矮的有二三尺之高,高的幾達腰腿。其菜單棵分量,可達二三市斤。因極為鮮嫩,稍稍烹制便湯汁四溢,故叫“湯菜”;又因長得高大,又叫“大菜”。其菜嫩時用于嘗鮮,老則用來腌制。前后上市的時間,頂多兩個月。要吃趁早,過時不候。
就這湯菜,一些好事者曾做過嘗試,異地引種,結果是“水土不服”。所種的湯菜,雖有其形,不是原味。這讓人想到“淮橘為枳”的成語。常言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也養(yǎng)一方物。以至秋風一起,好些客居他鄉(xiāng)的人士,就想吃這芋頭燒湯菜。有條件的,雖說地隔千里萬里,也要乘飛機、坐火車趕赴家鄉(xiāng),一飽口福。有人認為你這話是夸張,你想啊,“莼鱸之思”的主人公張翰,為了飽享故鄉(xiāng)的美食,連官都不當了。這一比照,就可理解了。
我國很多地方,每到春節(jié)均有吃芋頭的習俗。民間有“吃芋頭,遇好人”的說法。人們希望吃了芋頭,一年之中遇到的都是好人。凡事沒人跟你為難、作對,生活舒心,工作順利。春節(jié)期間,有人竟把芋頭當作主食。尤為一些命蹇時乖,飽經(jīng)挫折的人士。他們相信心理的暗示,更相信好的口彩。吉利話多多益善,好事多多更善。這比求神問卜,打卦算命要強,反正不會上當受騙,更不用花冤枉錢。這芋頭吃到自己的肚里,踏實!
生活中很多人對“吃芋頭,遇好人”的說法一直搞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反正認為是好話,是好事,跟風走不會錯,隨大流不會壞。其實這用的是諧音,就跟“發(fā)菜”與”發(fā)財”,“粘糕”與“年高”的諧音一樣。磨開講,芋頭的“芋”是“遭”的諧音,是遭遇、碰到、遇見的意思;“頭”是“投”的諧音,是投緣、投機、投門的意思。你看春節(jié)期間,吃了芋頭,一年之中遇到的都是投機的人,投緣的人,這些人自然都是好人。于是說話中聽、投機;做事順心、投緣,自然就沒有矛盾,凡事順順當當?shù)摹?/p>
“吃芋頭,遇好人”。我愿所有的好人,都能遇到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