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我們常說,說話要“得體”。就是說話時分場合、看對象,多考慮別人。喋喋不休者,話語多而“碎”,即所謂“碎片式”表達。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對此有過精彩的表述:“他們用碎片式的語言填塞世界,直到無法繼續(xù)承受:喋喋不休者發(fā)聲時,物質(zhì)消失了,世界充盈著瑣碎的語言?!?/p>
喋喋不休者的行為根源在哪兒?在于不去“思考”,不會“思考”,或者歪曲“思考”。馬洛伊·山多爾就“思考”問題這樣評述喋喋不休者:“這樣的人不消化物質(zhì),他們只會將吸收的新鮮物質(zhì)原樣吐出。對他們來說,把舌頭當(dāng)成門鎖的使命和威脅并不存在?!?/p>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崇尚“勿多言”,因為“多言多敗”。而“勿多言”,就要學(xué)會思考。在傾聽中思考,在思考后表達,不做信息粉碎機、拼接機。
當(dāng)下社會信息海量且多元,就算不把自己錘煉成為一個善于學(xué)習(xí)、勤于思考和客觀傾聽的思想庫,那也不要甘于成為原樣吞吐的話匣子和凌亂瑣碎的信息粉碎機,你的喋喋不休里,粉碎的往往是沉靜與理性,攪起的是混濁與浮躁。
(摘自《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