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珊
摘 ? 要:在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中,壯苗培育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對三都縣國有林場多年的馬尾松育苗實踐工作進行總結,對馬尾松良種護根壯苗培育技術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馬尾松良種;富根壯苗;培育技術
馬尾松是我國南方地區(qū)一種常見的樹種類型,特別是在喀斯特地區(qū),是該地一種造林先鋒樹種,其具有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耐干旱、生長速度較快、樹木產(chǎn)量較高以及在社會當中用途比較廣泛等特性。在我國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的長期發(fā)展過程當中,馬尾松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相對較低,通常情況下保持在55%~75%。在利用人工育苗造林的方式時,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導致馬尾松整體生長量較低,同時年平均生長量僅達到了0.3~0.4 m。這種生長速度很難實現(xiàn)提升森林產(chǎn)業(yè)整體生產(chǎn)水平的目標,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氣候等條件因素都會對其產(chǎn)生影響。除了工作存在問題之外,苗木質量低下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為了有效解決馬尾松壯苗成活率較低這一問題,通過相關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收集到了馬尾松育苗工作當中的相關工作資料,有效總結了關于馬尾松2種樹根壯苗培育技術,以此來不斷提高馬尾松的生長速度。
1 ? 基肥效應試驗
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林業(yè)在進行馬尾松育苗工作當中基本上都采用多重基肥的方法。在樹苗的培育過程當中,少用甚至不用追肥是比較良好的一種措施。通過該方式不但有利于經(jīng)濟效益的提升,并且可以降低控制成本,在對其進行具體操作時,還對馬尾松苗木的環(huán)境抗性加以提升,同時還提高了樹木的整體治療水平。在馬尾松的育苗工作當中,為了研究出更加科學的培育使用方案,一般選擇施加復合肥的方式作為基肥。在3種不同肥料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肥料進行合理選擇,這樣才能夠將肥料在應用時充分發(fā)揮作用。在實踐中,分別施100 kg/667 m2、200 kg kg/667 m2、250 kg kg/667 m2的肥料,在不同的試驗組當中,除了使用基肥的數(shù)量不同之外,其他的外部條件都不相同[1]。對苗木進行定期監(jiān)測過程當中,在同年至11月上旬苗木停止生長之后,可以適當對馬尾松苗木的生長狀態(tài)進行檢測,從中可以得出基肥在試驗中的具體應用結果。
2 ? 菌種接種試驗
在針對馬尾松進行育苗工作時,基本上都是在一些地勢比較平坦,并且土質層相對比較肥沃的地方。在菌種接種試驗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苗木比較瘦弱和矮小,同時還有部分苗木出現(xiàn)質量低下以及低產(chǎn)等相關問題。在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在實踐中菌根土與馬尾松苗在生長過程當中的關系非常密切。為了有效研究并深入了解菌根和壯苗培育工作之間的關系,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從2017年開始,連續(xù)2年進行了苗床菌根的接種試驗,通過該項試驗的分析和結論,為后續(xù)馬尾松育苗工作的推廣和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菌種接種試驗過程當中,以每4個接種組作為重復組,通常情況下,菌根土的步驟在接種之后,一般都會保持在5~7 cm。同時還需要設定空白組來進行對照,當苗木在11月上旬出現(xiàn)停止生長現(xiàn)象之后,需要將試驗組和空白組之間的苗木生長狀況進行對比和檢測。
3 ? 切根育苗
通過對耕地進行深入分析之后,需要對耕地表面進行消毒,同時還需要施加基肥。在播種過程當中,合理地控制耕地表面的土層厚度,同時將土層的表面土壤進行細碎處理??傊诮?jīng)過消毒處理之后,需要在2月底到3月初進行播種,采用條形播種或者是撒播的方式進行種植。播種間距需要保持在50 cm左右,播種完成之后使用茅草、稻草或者是其他發(fā)酵的方式進行泥土覆蓋。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當發(fā)芽出土達到1/2以上時,在白天或者是陰天,2次接觸涂層表面的覆蓋物,并于8月中上旬進行耕種[2]。同時需要對苗木進行切根處理,在此之前需要將苗床進行濕潤。切根之后,如果外部環(huán)境比較干燥,應及時澆水1~2次來保證根部的濕潤程度。在切割過程當中,鐵鏟距離苗木根部5~6 cm的位置為最佳距離,以45°斜角切割,然后在苗床的兩邊,苗床以下6~8 cm的位置進行推進切割。
4 ? 溫床育苗
在溫床育苗工作當中,床的寬度控制在1~1.2 m,厚度保持在15 cm,選擇黃土和腐蝕鋸末來作為混合育苗床的基質。開始育苗播種工作之前,需要使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來作為育苗床,同時,還要在具體育苗過程中,對基質進行濕潤處理,同時使用薄膜方式進行覆蓋,7 d之后揭膜用清水來進行濕潤。于2—3月,其播種量可適當加以提升,播種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弓型棚架覆蓋膜來進行覆蓋,同時進行噴水保濕。在此過程當中保證溫度在30~35 ℃,出芽之后需要做好通風操作,控制棚內(nèi)的溫度在25~35 ℃[3]。
在針對育苗種子進行處理播種工作之前,需要對種子的質量進行嚴格挑選,有效去除內(nèi)部的雜質。同時還要對其中的一些空粒物質進行有效去除,保證充分的干凈度。同時,種子的飽滿程度需要達到95%以上,然后再使用0.3%~0.1%的硫酸銅溶液浸泡4~6 h,或是使用0.5%的高錳酸鉀和硫酸亞鐵水溶液浸泡2 h。完成消毒工作之后需要將苗木撈出,隨之用清水進行沖洗,裝入竹塞或者是其他容器當中。同時,還要對內(nèi)部的水分進行蒸干,每1 kg種子需要加入10~20 g馬勃菌,并加入適量的水分,充分攪拌后將黃新土均勻包裹在種子的外殼當中。在處理過程當中,不能粘結成團,緊接著加入1%~2%的滑石粉,然后繼續(xù)后續(xù)的均勻攪拌,工作即可完成。
5 ? 造林效果
使用上述的育苗培養(yǎng)方法與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相比,存在較大的區(qū)別,馬尾松切根育苗和壯苗培育技術在整個苗木造林的工作效果上非常良好。幼苗切根造林的平均成活率可以達到97%以上,大田切根苗的平均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其中比較常規(guī)的直播造林,其成活率有著明顯提升,同時在造林3年之后,平均的生長高度為2.12 m、 1.98 m和1.17 m,平均地徑大小分別為5.6 m、4.8 m和4.7 m。苗木的整體成活率達到了98%以上,通過這種苗木培養(yǎng)的方式,在幼苗的生長效率上大大提高。但是在病齡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而在切根移植上提高了38%的須數(shù)量。由此可以看出,通過馬尾松壯苗培育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馬尾松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
6 ? 結束語
馬尾松苗木的質量高低程度直接影響到了造林工作的質量,同時也影響育苗和造林產(chǎn)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以及環(huán)境效益。因此,馬尾松壯苗培育技術在我國林業(yè)產(chǎn)業(yè)當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 1 ] 劉寶琴.馬尾松造林栽培技術及推廣探討[J].農(nóng)家參謀,2019(9):92.
[ 2 ] 王好運,吳峰,朱小坤,等.葉型對馬尾松幼苗生長及葉綠素熒光特征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9,55(3):183-192.
[ 3 ] 郝焰平,徐六一,姜春武,等.安徽省適生馬尾松優(yōu)良種源子代抗松材線蟲病評價及生長性狀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9,31(3):41-45.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