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朗年
熱門綜藝《向往的生活》里,黃磊和任賢齊在下雨的早晨邊做飯邊聊天。都是做父親的人,他們聊兒女,說,有孩子之后,世界真的不一樣了。
黃磊說他現(xiàn)在接戲之前會先問在哪里拍,因為不想離孩子太遠,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就回不去了,“老二出生的時候,正好我比較忙,帶著大女兒參加《爸爸去哪兒》,又拍《深夜食堂》。好遺憾在她小時候我陪得少。”
小齊哥語帶酸楚:“我也是,錯過了兒子的成長。回頭看他的照片,我就想,他在那里跟人家玩,我不在……我女兒14歲,開始有她的同學生活,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了?!?/p>
“一下就到青春期,開始有很多東西不跟你講了,”黃老師說,“突然他們就長大了……其實我們也還沒有準備好。”
兩位父親都有點唏噓。
不過,像他們這樣,在這時認識到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是好事。有認識,就可以抓緊時間多陪孩子,不像有些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沒準備好,是在孩子離家去看世界的前夕。還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婚禮上才恍然醒悟。
但其實,仔大仔世界,一個孩子的成長,永遠猝不及防,由不得你“準備好”。就好像你還沒準備好長大成人,父母已滿頭飛霜;你還沒準備好如何告別,至愛親朋已然遠離;工作計劃不如變化快,戀人隨時會變分飛燕,孩子一天一拔節(jié),沒人敢拍胸脯說上一秒無恙下一秒必然健康……人世從來就無常。
對于那些分分鐘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意外和成長,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知道,明天和它們,究竟哪一個先來。準備好了?不存在的。你唯一能做的,不過是正常呼吸、鎮(zhèn)靜順變,以及,時刻準備著。
很多明星訪談故事告訴我們,當年他們籍籍無名,但默默苦練本事,然后有一天,A角生病或是出意外,不能上臺,B角終于出頭,大放異彩。
準備著,就有機會。
我有一個三人微信群,偶爾討論退休后會不會空虛寂寞。其中一位姐姐在上海,平時癡迷中醫(yī)和樂高;另一位朋友在蒙特利爾,種花滑雪畫畫旅行,偶有抱怨不過是每次和女友們一起學畫之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實在是太多了:要吃烤雞、要吃鹵肉要吃八寶飯吃完再來份冰淇淋……沒退休已然如此,退休后有多精彩紛呈可想而知。
說到底,哪有什么空虛寂寞冷,不過是你沒有時刻準備著。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有準備是好的,凡事不要打無準備之仗,但有一些過度準備卻只能讓人心碎。比如一個男青年總覺得錢沒存夠、房子沒買好,一切都沒準備好,于是不敢去向心愛的女孩表白……然后一轉(zhuǎn)頭,女孩拖了別人的手。
還有一些原本應該是隨機發(fā)生的事,一旦太過鄭重其事,準備過度,反而成了笑話。
英劇《德雷爾一家》里,從英國遷居希臘科孚島的德雷爾太太和她的四個子女在島上度過了一段背井離鄉(xiāng)歡樂多的日子。女兒瑪歌在經(jīng)歷了幾次跌撞不成功的戀愛后,交了一個希臘男朋友。她希望和他共赴性愛之旅,為此做了大量準備,首先是查書,“研究世界各地的女孩是如何慶祝成為女人的”,然后決定“一切從簡,點熏香,先穿紅袍,后穿白袍……”
瑪歌正憧憬著第二天“香艷淋漓的美妙之夜”,男朋友卻怒不可遏地跑來質(zhì)問她,“你告訴了所有人你要給我你的處女之身?”
瑪歌辯解說:“沒有啊,我只告訴了我媽媽、我兩個哥哥、生物學家、醫(yī)生太太、出租車司機,還有市場上賣雞蛋的女人……噢我的確告訴了很多人?!?/p>
男朋友絕望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