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IDEALS自主學習能力構成要素分析

2019-09-10 07:22鄧克英
關鍵詞:要素自主學習分析

鄧克英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適應終身學習社會至關重要,本文提出了辨識(I)、闡釋(D)、探究(E)、行動(A)、檢查(L)、協(xié)作(S)的“IDEALS”學習能力要素,分析了每個要素的概念、內涵,詳細闡述了這一要素體系提出的重要意義和體使用范圍,最后指出如何基于“IDEALS”學習能力要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指導學生如何抓住關鍵要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IDEALS;自主學習;要素;分析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習者必須獨立管控自己的學習活動,目的是為學習需求和目標服務,因此要求學習者掌握一定的能力,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簡稱為“IDEALS”學習能力要素。

一、何為“IDEALS”學習能力要素

“IDEAL”的概念最早由愛爾蘭教育家David Little等人提出,是作為自主學習過程中自我控制訓練方法來分析的,五個字母分別是五個英文單詞Identify(I辨識)、Define(D,闡釋)、Explore(E,探究)、Act(A,行動)、Look(L,檢查)首字母的組合,構成了英文單詞Ideal,意即理想的目標和模式[1]。經過分析我們認為,該模式不僅僅局限于作為學生自我控制的訓練方法,還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素質加以認識和應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認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中還應該加入“合作學習”的要素,即社交的能力,用英文表示就是Social,這樣就構成了“IDEALS學習能力要素”的完整概念。

(一)I(Identify)認知

認知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包括元認知和認知。1970年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首次提出了元認知,他認為元認知是個人對認知領域的知識和控制[2]。綜合國內外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所謂元認知就是指人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調控,通俗講就是對認知的認知,著重指“內省”與“反思”。而認知指對某個具體的對象或任務的外在的、具體的認識和采取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外顯性與辨識度。我們可以用企業(yè)內部組織關系來形容人元認知和認知的區(qū)別,元認知就是以CEO為代表的高管層,而認知則指基層管理者和員工[3]。認知是基礎,為元認知提供目標與對象,離開具體的認知知識和策略,元認知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元認知是更高級的認知,對認知起著定向、調節(jié)、激勵、監(jiān)控的作用。自主學習是學習的較高層次和階段,要求學習者擁有科學的認知知識和策略,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比如具有閱讀能力、信息檢索與分析能力、歸納與概括的能力、知識的分析與應用能力等。在此基礎上,學習者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智力、志向、意志和思維能力等,能自覺且正確的對學習過程進行分析、評價和校正等。自主學習明顯對學習者在元認知方面要求更高,擁有較強認知能力的人不一定能較好地自主學習,而擁有較強元認知能力的學習者卻能在學習動機的趨使下尋找到較好的認知策略。

(二)D(Define)闡釋

闡釋是對學習對象的理解、分解與分析,包括針對問題的分析和對外闡述兩個方面,前者就是指分析和理解問題是什么,解決問題的目的和意義何在,問題由哪些知識點和要素構成,要素中哪些是重點、難點,通過學習解決問題后,學習者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取得怎樣的成果。這一層的闡釋解決的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理解和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其指向學習者內部的理解和對自我的描述。而對外闡述也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書面的,另一個是口頭的,書面的是指學習者應該在對問題展開深入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將對知識的理解轉化成語言文字,并記錄下來,其目的一方面作為備忘和評價的標準,隨時提醒自己;另一方面在形成書面文字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檢驗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是否全面和正確,及時修訂和補充??陬^的闡釋是基于自主學習并不是脫離教師和同伴的孤立學習而存在的,學習者應掌握較強的溝通解釋能力,能夠全面、正確地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分析展示給能為自己提供幫助、指導和合作的老師和學習同伴,以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上述關于闡釋的兩個層面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成功地開展自主學習,首先要求學習者能夠從正確的角度出發(fā),對問題進行準確、有深度的分析,能夠發(fā)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地將任務傳達給合作者。而對外闡述則能夠幫助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的效率,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三)E(Explore)探究

探究對自主學習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既指對問題或學習對象本身的探究,也指學習過程中要采取反思式、研究式的學習方法。對學習對象本身的探索包括回答我將如何完成這項任務?要花多少時間?采取哪些方法?什么樣的方法更好?也就是說要針對學習任務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確定最終目標和階段目標,并列出具體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如果條件允許,甚至應針對每個階段的任務設想出具體的學習方法,以保證自主學習進程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有了學習目標,還應關注自學者學習過程中的思維,人的學習思維分為兩類:一類是目標導向的、有意識的思維;另一類是無定向的、無意識的思維,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具有目標取向的、有意識的、批判性的思維能力。著名科學家李遠哲說“研究是自學的好方法,中學、大學生都應該進行研究”[4],而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都習慣于被動接受書本或老師的觀點,認為老師傳授的和書本上寫的都是真理,不加判別地予以接受。自主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缺乏手把手的指導下,學習者自身獨立思考、探究學習能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四)A(Act)行動

行動是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認知、闡釋、探究均為行動打基礎,在計劃和任務分配完成以后,學習者就要從不同的方面入手,收集和整理相關學習材料和信息,并對資料和信息綜合分類處理,提取有用的內容,集中力量學習、理解、消化、吸收。必要時修改或調整學習計劃,進入真正有目的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根據學習主體選用學習方法,習慣于邏輯思維的人擅長運用理解、分析、推理、歸納等一類的學習方法,而習慣于形象思維的人就擅長采用記憶、想象、觀察、模仿等一類學習方法。也可以根據學習選擇學習方法,比如文科知識的學習彈性強,對學習者記憶和想象力的要求較多,而理工科知識的學習則更多依賴數理推理能力,對于實踐性強的學習內容,則要求學習者較多采用模仿和實操的方法進行。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習材料來源極大豐富,學習者不僅要掌握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還應該掌握信息檢索與鑒別能力。任何學習過程都不可能僅僅采用單一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應該“回頭看”,思考是否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以保證學習過程的效率。

(五)L(Look)檢查

檢查即評價,評價在學習自主性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評價一方面是衡量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任務是否得以完成,學習者從中學到了什么,這種評價與學習的最終和階段目標相關,在課堂或課外學習中,及時自我檢查,比如問自己“我認識了某個對象嗎?”,“我完成了學習目標嗎?”,“我理解了什么?”等,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評價的另一個方面是對學習者采取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與反思,時常詢問自己或同伴“學習策略運用得適當有效嗎?”,“還有沒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呢?”等,適時對方法進行比較和判斷,當發(fā)現效果欠佳或效率不高時,應及時進行調整。通過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幫助學習者厘清學習思路,優(yōu)化學習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掌握好檢查評價的時機、采取客觀公正的評價方法顯得異常重要,它決定了檢查和評價的效果。

(六)S(Social)協(xié)作

自主學習不等同于單個學習和孤立學習,肖伯納有一個經典的比喻,大意是說如果兩個人各有一個蘋果,若彼此交換,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而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同的思想,如果彼此交流,每個都會多擁有一種思想[5]。學習和知識也是一樣的,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僅不會削減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相反會豐富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說明高明的學習者應該善于向他人學習,共同進步。學習者之間的交往與協(xié)作,不只是學習信息和知識的傳遞,也包括語言的表達、思想的溝通與磨合,從而在促進知識增長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網絡為人與人的交流提供了更為直接和便捷的平臺,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成為信息社會中獨特的知識載體,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同步或異步開展交流與學習,從而在他人的幫助下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的同時,也通過交流為別人提供知識和信息。

二、“IDEALS”學習能力要素的意義

(一)該要素立體涵蓋了自主學習過程的諸多環(huán)節(jié)

關于學習,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學”和“習”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在文化尚不發(fā)達的階段,人們對“習”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學”。但現在是知識極度豐富的時代,自主學習成為解決知識更新速度過快而帶來的問題的法寶,行為主義、結構主義、建構主義、自然主義等流派的心理學家,分別從不同的理論出發(fā),對學習乃至自主學習進行解讀,他們花費大量的篇幅論證學習動機的重要性,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習者主動性的作用,但他們的研究和分析多集中在心理學層面,是屬于比較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而學習則是建立在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美學、認知科學、社會學、信息學、方法論等基礎上的綜合性的科學,因此必須從多個角度來剖析自主學習的概念和要素。在IDEALS學習能力模型中,認知屬于包含了心理學、生理學、行為學、認知科學的要素;而闡釋則包含了語言學、信息學和社會學中交流溝通的內容;探究包含了心理學和發(fā)現法的概念;行動包含了行為學和方法論的內容;檢查則采用了自然科學中的實證研究方法;協(xié)作則主要集中依托社會學的相關內容。

(二)該模型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科學、原則和要求

學習最基本的生理機制是條件反射的形成,俄羅斯生理學家于20世紀初提出了條件反射的概念,生理學家和腦科學對大腦進行研究,揭示了不同部位對應的不同的學習機能;而行為學家通過對人體血液的分析,將人分為粘液汁、膽質汁、興奮汁、抑郁汁等四種氣質,不同氣質人群形成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適宜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因此學習歸根結底是一種科學,學習的原則、要求應是符合學習規(guī)律。該模型的提出體現了學習要遵循循序漸進、學思結合、知識合一等觀點,按照形成動機—制定計劃—選擇方法—付諸行動—檢查反思—協(xié)作整改形成一個整體的自主學習流程,體現了學習過程的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是對前人經驗的概括與總結,也是對新時代學習理論的延伸與發(fā)展,體現和反映了學習規(guī)律。

(三)該模型有助于科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習者生理、心理、知識、智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學習能力的形成只在學習過程中采到相應的學習方法才能形成,學習目標選擇正確、學習方法選擇合適,往往學習效率較高,學習能力較強。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會阻礙才能的發(fā)揮,所以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構成學習能力的核心與靈魂。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獨立的、自我控制的學習,學習成效與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方法息息相關。在本要素體系中,在探索、行動和檢查三個方面探討關于學習方法的問題,并力求闡述學習方法與人的心理、生理、學習對象等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習者從科學的角度尋找最優(yōu)化學習方案和方法。如果將本能力要素體系知識層層遞進地應用于指導學生課堂和課外自學活動,逐一分解和實現,勢必能夠更全面、更立體、更深層次地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制訂自主學習的計劃、采取更有效的自主學習行動、選擇合適的時機和策略反思學習過程,并指導更高層次的學習,同時我們還關注了協(xié)作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保證學習者在缺乏外界及時指導和監(jiān)督的情況下,能得到有效的幫助,并提高學生的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

(四)該模型有助于促進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變革

因學生缺乏學習計劃性、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死板等問題,當前的各級教育模式飽受批評,不利于個性化人才的成長成才,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地發(fā)揮。只有從根本上改革現行教育教學模式,真正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他們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反思中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生機與活力。本能力要素體系不僅適用于學習者非課堂的學習,也適用于課堂學習,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自主的思想,課前幫助學生了解課程教學目標、任務,讓學生參與教師教學內容的分配、教學資料的選取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將課程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中采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少講已有的定論,多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答案,教師應主動從主導者、主體者的位置退居指導者的位置,設置多樣化的考核方案,更多地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變依賴老師學習為依賴自己學習,變單打獨斗學習為協(xié)作創(chuàng)新學習。當前發(fā)展勢頭強勁的翻轉課堂學習就是將自主學習引入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有效嘗試,應大力推廣,以期促進教學模式的真正變革。

三、如何基于“IDEALS”學習能力要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從動機、情感、計劃、方法、評價、協(xié)作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訓,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確定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

1. 以學習目標激發(fā)動機

心理學家認為:人需要有效地與環(huán)境互動。這種互動是一種基本的持久性動機傾向,能激發(fā)個體去探索、關注、思考并從事某項任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或指導者必須引導學習者在充分分析相關學習對象或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有意義地將這一學習過程的每一步與長遠目標聯系起來,并設置一些階段性的目標,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成就感,獲得學習的樂趣,從而利用學習本身激發(fā)學習動機。

2. 以能力發(fā)揮激發(fā)動機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們在能力得到發(fā)揮時,就會心情愉悅,而且能力展現得越多,愉悅的感覺也會增加,因此教師或指導者必須有意識地改變學習是為了拿分數、找工作的功利性思想,把學習當作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徑。比如在引導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外語學習過程中,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置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他們能否利用自己已有知識和技能搜索并組織信息,并能自覺主動與老師和同伴交流,如果學習者意識到自己兩項都做到的話,就會產生滿足感、能力感和掌握感。

3. 以主觀獎勵激發(fā)動機

當我們提到獎勵的時候,總是狹隘地認為獎勵就是對完成目標的對象進行物質或精神的鼓勵。實際上,自主學習屬于人較高層次的學習階段,對他們而言,內在動機所激發(fā)的行為基礎是人們渴望在環(huán)境互動過程中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決斷力。國外研究表明:一個人從事由內在動機激發(fā)的活動時,大量外部的、強化的獎勵可能會對內在動機產生副作用。當個體感到自身的行為被他人左右,而難以控制時,自信心強的人要么會對給予此項獎勵人產生反感,要么對被別人控制的學習產生抵觸;自信心弱的人則會逐漸放棄自主學習的動機,學習自控能力減弱,轉而對給予獎勵的人產生依賴,從而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內在動機是自我維持性動機,來自在學習任務或活動的主觀獎勵(如愉悅感、滿足感、能力感和自豪感)。由內在動機激發(fā)的學習者是快樂、自主的學習者。

(二)合理分解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如果一個自主學習者的學習源于一個長遠的目標,并意識到過渡期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成績是達到長遠目標的必然條件,那么學生都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并決心在朝目標挺進的過程中竭盡全力。為了達到最終的長遠目標,學習者還應該根據任務的性質、難易程度等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并針對性地設置階段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制訂合適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分解目標任務,一方面可以將復雜的任務簡單化、條理化,從而更加有利于增加學習者的信心,當階段目標實現時,可讓學習者獲得激勵,追求更高的目標;另一方面,完成某項任務的學習往往需要針對性地擬定學習計劃,比如學生為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需要課后自主記憶單詞,這時候,學習者往往按自己學習的節(jié)奏,劃定一個時間段,自我設定每段時間需要記憶的單詞數量,并不斷進行檢測和復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明顯高于毫無規(guī)劃地記憶單詞,既不利于評價學習效果,也不利于學習目標地達成。因此制定學習計劃必要科學、合理,既有利于目標達成,又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三)圍繞學習計劃,采用適當策略

為了完成學習目標和計劃,必須選擇并采用合適的學習策略來完成既定目標內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要知道如何學,知道需要做什么,并且備有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供自己選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屬于內省層面的認知,比如對自身知識、智力、性格、忍耐力的認知,包括計劃、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認知策略的目標向外,是針對學習對象而采取的方法與手段。以記憶為例,人們會根據學習對象的領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記憶策略,比如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宜采用復述策略,以達到在記憶中保存信息,積累盡可能多的知識的目的,類似于機械記憶;當頭腦中的材料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對頭腦中掌握的信息進行深層加工,從而增加新信息,這就是信息精細加工策略,平時用得較多的諸如位置記憶法、首字聯詞法、視覺聯想法、詞根記憶法等都屬于信息精細加工策略的范疇。在對信息進行精細加工,去粗取精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知識進行整合,也就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這就是組織策略。此外,還有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條件管理策略、學業(yè)幫助策略等[6]。

(四)客觀認識自我,引導正確歸因

對同一事件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影響自信和今后的行動。比如對于考試成績,人類的歸因一般從可控和不可控兩個緯度進行分析,如果將考試成功歸結為個人的努力,那么我們可能以后會更加努力,而將失敗歸因為努力程度不夠,那么我們就會認為失敗并不可怕,只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下次就會得到改善,這樣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強。但當學生將自己考試的成功或失敗都歸因于外界不可控的因素時,比如運氣和狀態(tài),學生會從心底認為自己不能決定學習的結果,從而打擊了從內部改變自我的積極性,也降低了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平時的學習中應注重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讓其將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多歸因為可控的內在原因,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但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對于自信心弱的學生,應該正面發(fā)揮心理防御機制,因為這類學生習慣于將失敗歸因于自身內在的原因,如果我們仍然機械地套用這種方法,無疑會進一步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應該訓練他們客觀地分析原因,尤其是面對失敗時,要學會從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五)努力學習探索,形成智慧和知識優(yōu)勢

智慧和知識優(yōu)勢包含獲得和應用知識從而獲得美好生活的積極特質,屬于認知的力量。主要包括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思維開闊、好學、洞察力等五個方面。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就是要擁有新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思維新穎,做事方式不拘一格。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我們應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凡事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好奇心就是要培養(yǎng)和保持人對于經驗和知識的內在渴求,對所有的經驗都有興趣,具有探索和發(fā)現的精神。好奇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沉浸到電影情節(jié)當中;玩游戲而忘記了時間;閱讀急盼的信件;與有趣的陌生人交談等方面,如果我們能學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則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開闊是指全面、透徹地思考問題,凡事不急于下結論,尋找和現有的信念、計劃、目標相反的證據,面對證據能夠改變觀點,尊重事實。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應注意訓練自己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耐心而細致的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好學是學習新技能、新知識,好學與好奇心有關,老師希望學生好學、家長希望孩子好學、老板希望員工好學,但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個體的學習欲望,無論是布置作業(yè)、分配工作和任務,既要考慮對象的現有能力,又要考慮對象的潛力,要重視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習成功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六)創(chuàng)造交流條件,促進協(xié)作學習

協(xié)作學習是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一是要分析學習內容,確立學習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將學習目標轉化成相關問題,以問題為核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驅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變成學生內在需要,從而為學習者主動構建做準備;二是要精心組建學習小組。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尋找學習合作伙伴,成員之間應知識互補,互相促進。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時應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和重新選擇合作學習成員;三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當前信息技術為遠距離自主協(xié)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習者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構造的、提供各種學習條件以支持個性化學習,并促進學習者交流合作(如聊天工具、微博、公眾號、留言簿、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會議等等)以完成學習任務的虛擬學習場所;四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盵7]在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個人評價與他人、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合理公正的評價是學習互動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習者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發(fā)揮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協(xié)作學習中的指導者,比如教師,要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明確的規(guī)則和操作流程,既要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又要學生之間展開友好競爭。

參考文獻:

[1][3] [愛爾蘭]David Little,等.江琴譯[M].邱永忠,林赟,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牟及靈,張時魁.元認知遷移與高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8,(27):163-165

[4] 黃滔.大學生學習策略的認識與再思考[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6).

[5] 蘇培升.淺談大學物理協(xié)作學習模式的構建[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2).

[6] Deci,E.L,&Ryan,R.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J].New York,NY Plenum.1985:69-73.

[7] 霍俊蓉.淺談如何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數學問題情境[J].課程教育研究,2018,(5):31.

猜你喜歡
要素自主學習分析
分析:是誰要過節(jié)
回頭潮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元認知策略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2015年8月債券發(fā)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fā)行要素一覽表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