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韓信
光緒初年,三次科考不第,已過而立之年的楊三品,見仕途無門,便篤志勞耕,褒揚(yáng)祖業(yè)。閑暇之余,廣結(jié)良朋,切磋詩書,品茶論道,好不快活。
一日子時,秋高氣爽,星月同輝,清源河邊,拱手送走幾路文朋詩友的楊三品,見友人們的燈籠,在月色下閃閃爍爍,像天上灑落的星星;潺潺的清源河,薄霧纏繞,如一條彎彎曲曲的白色舞帶,他脫口吟出“文朋詩友星光遠(yuǎn),月宮仙霧腳下臨”來。
“好詩,好詩!”
身后管家輕拍枯掌,卻陡轉(zhuǎn)話題:“月亮出來,星星就會隱去;品茶賞書,也會味淡神疲。少爺已年過不惑,何不趁家資殷實(shí)高朋滿座之時,就在河邊修一座坐南朝北之壽寢,他日去仙界,完成陽世遺愿,榮登一品,蔭澤后世?”
三品叫楊祖金,三品是他的字。他的名字,蘊(yùn)含著父輩對他光宗耀祖的期待。楊管家常說,楊家祖上是宋朝秀才,官至四品,因得罪權(quán)臣,被貶官流放至西南蠻荒之地——石林。祖上立規(guī),楊家一日未有功名,一日不得建豪府修陰宅。傳至祖金,雖田地房產(chǎn)無數(shù),有妻有妾,但礙于祖訓(xùn),陽宅仍為普通民居。
三品本來就桀驁不馴,便采納管家建議,以長子光表之名,著手修三品官級雕花繪鳳陰宅。文朋詩友為他撰寫墓聯(lián)碑銘,管家則廣納能工巧匠。
石林,是億萬年前奧陶紀(jì)形成的。石塊與鋒利鐵器相碰,火星飛濺,鐵器像在抹了油的“鐵石”上滑溜,當(dāng)?shù)厝朔Q為“油光石”,是很難雕刻之石。所以,能工巧匠非常關(guān)鍵。
楊管家招匠人有獨(dú)到之處,高酬試用,滿意后簽約,簽約工匠不許離楊家半步。工匠家人,隨時領(lǐng)酬。因勞酬誘人,他很快招募了六十名石匠。
別看楊管家弱不禁風(fēng),他那一尺算盤噼啪作響之后,就宣布:“張三的×字刻得好,加兩個銅錢;李四的墓門磨得平整,加一個雞蛋;王五的雕花斷裂兩厘,重刻,扣五個銅錢……”
更令人咋舌的是,晚上收工,這白天的萬般瑣碎,全裝入了他如留種南瓜一樣的皺皮腦袋,居然分毫不差。他的小算盤噼噼啪啪響過一陣之后,就讓把門的家丁打開銀庫,讓工匠依次進(jìn)入銀庫,把當(dāng)天的銅錢掛到自己的木樁上。如果工匠的家屬半年未領(lǐng)勞酬,他掛錢的木樁就成了一棵掛滿一串串銅錢的錢樹。家遠(yuǎn)的匠人,家人一年來一次折算幾錠銀子。裝“搖錢樹”的銀庫有三間,除了顯示楊家的殷實(shí),對工匠也是一種激勵,工匠們都想把活路做好,讓“搖錢樹”看起來更誘人。
在楊管家的精心打理下,六十個工匠用了三年時間,用油光石為楊三品修了兩棺和三棺兩座陰宅,分別安葬他和他的妻妾,占地?cái)?shù)十平方米。
一百八十年過后,石林地界的政府,修了一座仿唐建筑溱州樓,以紀(jì)念唐朝于此地設(shè)溱州府衙的人文歷史。
溱州樓為歇山頂、三重檐,共四層。樓體飛檐、鴟尾、斗拱、柱礎(chǔ)、門窗、回廊、臺基、欄桿等構(gòu)件均仿唐而建。前廣場以“山、水、城”為主題,植入假山、鏡面水池、宮燈、鴟尾坐凳、國槐、柳樹等唐代園林文化元素。
廣場還有一處“溱州明月”雕塑,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風(fēng)格于一體,古雅別致。
工程師為了讓溱州樓更加古樸精美,在塑“溱州明月”前,把工匠帶去觀摩楊氏古墓的雕刻。
楊氏雙墓的門神、門簾、人像、鏤花為凸型浮雕;墓門、墓聯(lián)、墓銘為凹型雕刻。人像形態(tài)逸然,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墓文有楷書和行書,書法雋秀飄逸,字字似帖。有位懂書法的老先生讀出了墓志銘:
夫古有銘,銘者自銘也。前人之勤勞苦績,表而著之后世耳。吾父,諱祖金,字三品。好讀書,性穎悟。先祖見背,功名無成。篤志勤耕,家聲克振。高朋勝友,談笑往來。外世忍讓,和平待人。謙恭下士,燕翼貽謀,尤其一片婆心……嗟夫!盈虛消息,嘆人世之循環(huán);修短始終,定生平之氣數(shù),百歲之后,終歸九泉。由是,相厥牛眠,卜云其吉,銘碑勒石,志不朽焉!孝男楊光表謹(jǐn)志。
有人問楊氏后人,四十年前的那場運(yùn)動,這“四舊”墓雕為何沒被鏟除?楊氏后人答曰,該墓躲過兩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楊家破落,無田無地,被評為貧農(nóng),故未被鏟除。四十年前,紅衛(wèi)兵“破四舊”,眼看著一些雕像的頂戴花翎和面部被鏟掉,楊氏后人痛心不已,急中生智,說:“五扇墓門分別寫有‘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幾字,鏟除墓門鏤花就是對偉大領(lǐng)袖的大不敬?!彼斓猛V埂<t衛(wèi)兵把鋼釬狠勁兒插進(jìn)兩墓,意為讓“封資修”余毒永世不得翻身,然后憤憤然離去。墓雕又逃過一劫。
工程師看著這般精美的鏤花雕塑和書法,問工匠:“你們的電腦雕刻能趕得上這人工雕塑的十分之一嗎?”工匠反問:“您知道雕龍繪鳳的民間技藝為什么會失傳嗎?”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人作聲。
[責(zé)任編輯 徐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