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
摘 要:古詩詞鑒賞教學必須要重視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從文本到背后,詳細分析和鑒賞。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古詩鑒賞教學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持。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模式;策略
從升學角度考慮,高中古詩詞鑒賞屬于高考的主要類型題目;從人文學角度來講,古詩詞鑒賞能夠讓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有獨特的自我感受,形成對文學、語言表達方式的創(chuàng)新理解。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古詩鑒賞教學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持。
1.朗讀為主
古詩詞教學之中一直重視朗讀,從小學到高中,朗讀、朗誦所帶來的詩詞品味意境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高中生不喜歡朗讀,總是覺得過于煽情的朗讀是不合理的。所以,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請同學們課后自行朗讀,借助個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去朗讀,也可以進行錄音,借助朗讀來體會自己對古詩詞魅力的體悟。朱熹說:誦讀是“得他滋味”。“誦讀”重在“味”、重在“玩”,“須是沉潛諷詠,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教師必須要借助現代化手段,讓學生能夠主動去讀、借助讀來提升詩詞鑒賞水平。例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學過程中,詩詞本身有很多讓人意氣風發(fā)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學生用感慨、壯志、渾厚的聲音去朗讀,自然就會感受到曹操寫作時候的求賢若渴、壯志難酬之情。
2.知人論世
古詩詞是時代的晴雨表,借助這種寶貴的文學財富,結合歷史學的內容,學生會對詩詞背后的含義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所以,知人論世在朗讀之后進行,是對古詩詞學習的有效補充。例如:李商隱的《錦瑟》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將重點放到了對這首朦朧詩的多種解讀上,其實既然是朦朧詩的鼻祖,各家各派都對這首詩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只需要將作者的寫作背景、個人經歷展現給學生就可以了。甚至說,教師完全可以讓同學們借助互聯網自己去了解李商隱的經歷。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重視知人論世的重要性,詳細查閱了李商隱在當時的黨派之爭中的特殊地位:他不愿意背棄恩師,也不愿意拋棄賢惠恩愛的妻子,在這樣的尷尬地位下,窮其一生,滿腹才華卻是壯志難酬,一直沒有被朝廷重用。那么,在他的晚年,所做的《錦瑟》悼念愛情的可能性不多,更多的應該是感慨自己的一生不平。在這樣的理解下,學生多數認可這首詩表現的是李商隱一生的幾個階段:“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這是年少時的迷茫與追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則是自己的滿腹才華如藍田玉一樣被壓在山下,無人得識,內心就是明珠有淚的鮫人,無法得見天日??傊?,知人論世是進行詩詞鑒賞教學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講授詩作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聯系起來,設身處地地理解詩詞含義。
3.意境賞析
詩歌發(fā)展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尤其是古詩取得的成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著重要的貢獻,而意象識別在詩詞鑒賞中的特別重要,“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詞教學就是要借助意境的分析來進行全面的理解。教師在知人論世之后就要讓學生進行字句方面的意境賞析了。例如: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讓同學們合作討論,詩之中的意象,學生分析了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等等。然后教師講解這些都是農村生活中最常見的景象,詩人在意象的選擇上并沒有追求新奇。但是,這些卻展現了詩人心中的氣象萬千。由此來引發(fā)學生重視意境的整體分析,將意境與詩人的感受和追求緊密結合起來。欣賞詩歌的意境羨要正確區(qū)分和理解詩的意象與意境,選擇恰當的方法,從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征上去把握詩的意境美。
4.延伸畫面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提高了對古典詩詞的教學要求,高考語文試卷也在改變古詩詞考查的側重點和形式。學生在古詩詞鑒賞的同時必須要學會根據詩句延伸畫面,形成自我感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應該學會借助詩句展現“大浪淘沙,赤壁澎湃,穿越古今,豪情萬丈”的內心畫面。又如: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的時候就要針對詩詞之中的“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展現古代女子內心苦悶,無處排解的畫面。這樣的延伸畫面需要教師借助現代語言進行點撥,如果能夠配上適當的音樂和影視畫面,效果就更為理想了。
綜上所述,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一文中提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所以,古詩詞鑒賞教學必須要重視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從文本到背后,詳細分析和鑒賞。
參考文獻
[1]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的應用[J]. 徐曉慶.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8(11)
[2]為語文古詩詞教學引進大時代的源頭活水——淺談詩詞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張虹. 教育革新 2019年01期
[3]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初探[J]. 姜濤.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年02期
[4]談古詩詞的積累與運用[J]. 何新萍.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