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策劃乃是業(yè)界競爭致勝的重要手段。但猶如雙刃劍,新聞策劃稍有不慎即淪為新聞炒作,在新聞報道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好新聞策劃,自覺避免新聞炒作?筆者結合自身從業(yè)經驗,從五個方面做簡單敘述。
關鍵詞:新聞策劃?新聞炒作?新聞倫理素養(yǎng)
一、新聞策劃絕非新聞妙作
筆者普在貴州都市報從業(yè)多年,在從業(yè)之初,貴州都市報就一再強調,業(yè)界競爭將日益激烈,單位、個人都應在策劃上下點功夫,沒有自己的特色,將會在競爭中失掉先機,但新聞策劃絕非新聞炒作,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
通過學習、實踐的積累,筆者認為,新聞策劃是指必須根據(jù)新聞規(guī)律,對新聞報道涉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先期謀劃。
新聞策劃、新聞炒作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
從報道目的上看,新聞炒作的目的是非正當?shù)?,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新聞策劃的目的是正當?shù)?,它不違背新聞規(guī)律,以社會效益、社會責任為先。
從選題上看,新聞炒作偏重社會新聞、娛樂新聞,往往在雞毛蒜皮的事上大做文章;新聞策劃選題,則偏重于有較大社會意義的題材。
從報道的方式來看,新聞炒作喜好“小題大做”,本來新聞價值不大的新聞,通過長時間的密集報道,達到吸引公眾的目的;而新聞策劃則注重“度”,依據(jù)新聞規(guī)律合理安排報道規(guī)模。
二、形成良好的新聞倫理素養(yǎng)
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避免新聞策劃淪為新聞炒作,個人認為,應形成良好的新聞倫理素養(yǎng)。所謂新聞倫理,就是新聞職業(yè)道德,是新聞從業(yè)者的規(guī)則或規(guī)范。它包括了合法性原則、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社會責任原則、減少傷害原則、清正廉潔原則、回避原則、更正與答辯原則。
圍繞這些原則,實踐群眾路線,在拉近同群眾的距離中找準新聞宣傳的切入點、結合點。同時,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包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摯愛新聞事業(yè);具有堅定的職業(yè)精神,孜孜追求真理;具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深人實際生活;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善于進行報道創(chuàng)新等等。
新聞記者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個人修養(yǎng),個人修養(yǎng)包括了個人的認識習慣、情感意志、信念言行,這些都需要長期打磨和不斷涵養(yǎng)。
而新聞倫理的失范行為是應堅決杜絕的,包括有償新聞、低俗新聞、新聞炒作、不正當競爭、新聞逼視等等。
同時應嚴格規(guī)范新聞語言,遵循社會大眾共同認可的語言運用標準,包括語言要簡潔、清晰、準確。貴州都市報就要求記者要盡量用短句,段落中的句子也要盡量精簡。
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術語或專業(yè)詞匯,確需使用的,記者則有義務在文中向讀者解釋清楚,如oto商業(yè)模式,即“線上到線下”,就是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xiàn)實的商店中去,在線支付購買線上的商品和服務,再到線下去享受服務。
應該盡量少用數(shù)字力求簡化,必須用的盡量采用四舍五人;減少感情色彩鮮明,褒貶明顯的用詞;如肥頭大耳、膽小如鼠、游手好閑等等;最好、第一等等用詞也是少用為佳。
三、與讀者一起思考
大到報紙的市場定位、版面設置,小到具體新聞采訪和編輯處理等等都少不了策劃。策劃被報人看成是競爭制勝的一個重要法寶。
一張報紙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張報紙的
策劃水平。
人行之初,讓筆者印象深刻的策劃是:報社熱線接到一位讀者打來的電話,這是位肝癌晚期患者,已經無法承受病痛的折磨,不愿再給困境中的家人帶來精神壓力,希望能盡早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苦于家人和醫(yī)護人員的阻攔而無法實現(xiàn),只有躲在被窩里用朋友的手機撥通了報社的熱線電話,希望報社能幫助他實現(xiàn)“安樂死”。
對“安樂死”這樣一個敏感的話題,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還處在認識、思考過程中。對于這樣一個題材,做不做?如何做?都需仔細把握。貴州都市報充分看到了這一題材在讀者中可能引起的關注度,決定對此事進行客觀報道,推出《誰能幫我實現(xiàn)安樂死》一組報道,并通過版面與讀者一起思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這一組報道體現(xiàn)了新聞策劃的一些突出特點:
(一)新聞事實是策劃的基礎。
一個好的新聞策劃往往是由一樁新聞事實引發(fā)的?!耙混o不如一動”,發(fā)展中的新聞事實更能弓|起讀者的關注。當然,新聞策劃也不能完全排斥一些相對靜態(tài)的、現(xiàn)象的報道,給一個新的視覺,換一種思考方式,也許你身邊的人或事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二)新聞敏感是策劃的突破口。
每天都會有許許多多的信息匯聚到報社,這些信息分別掌握在不同的編輯記者手中,這就需要建設一支業(yè)務水平較高的隊伍。沒有新聞線索,策劃只能是緣木求魚,去造空中樓閣。
(三)讀者的參與度越高則關注度越高,影響就越大。讀者參與一方面表現(xiàn)在報道中突出讀者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另一方面是讀者對新聞人物的關注。
(四)運用多種形式的報道手段,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審視新聞事件。
新聞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好的新聞策劃應該選取最能反映新聞本質的形式進行綜合報道。這就像現(xiàn)代高科技戰(zhàn)爭,是多種科技手段的綜合應用。另外,引導輿論是媒體的重要職責之一,對有爭議的話題媒體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取向。
四、傾聽讀者的聲音
在政府部門即將出臺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工作措施時,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貴州都市報會選擇適當?shù)臅r機,架起政府部門與群眾間溝通的新聞橋梁。將政府部門的措施及時解讀給群眾,同時把群眾的建議傳遞給前者,這是以傾聽讀者聲音為基礎的策劃。
2011年,隨著貴陽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擁有一輛車已經從不少人的夢想變?yōu)閷嶋H行動,貴陽機動車保有量也隨之不斷增大,而路網(wǎng)建設則還未完全適應這一新變化,因此中心城區(qū)在一些時段和區(qū)域,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交通擁堵。當時,地鐵一號線正籌劃進入老城核心區(qū)施工,面對巨大的交通壓力,貴陽市“暢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草擬了《貴陽市緩解中心城區(qū)交通措施(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這里面,包括實施機動車數(shù)量調控措施。筆者當初在對這一舉措進行采訪時,首先采訪了市中心城區(qū)“暢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
(一)詳細解讀工作措施
筆者采訪“暢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組織實施暢通工程以來,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疏堵工程初見成效。但機動車保有量已由2007年31萬輛增加到目前的63萬輛,增速不斷加快。據(jù)統(tǒng)計,2004年、2005年的增速不到14%;2008年、2009年為17%;2010年則超過了21%。2010年,貴陽市新增機動車數(shù)量為91390輛,平均每日增加250余輛機動車。
受地形所限,當時貴陽道路的增速根本趕不上車輛的增速,控制機動車過快增長已勢在必行。此舉決不是不讓市民買車,而是階段性的舉措,是為貴陽建全路網(wǎng)、完善公共交通,五年內實現(xiàn)通暢贏得時間。
實施機動車數(shù)量調控措施,實行車輛數(shù)年度配額制度,相關部門最初擬定,購車者通過抽簽搖號的方式獲取號牌、號牌拍賣、按戶口一戶一車購車者須有停車位等幾套方案。當時,相關部門更傾向于購車者通過抽簽搖號的方式獲取號牌。如果車的增速擬控制在10%以內,貴陽車輛年度配額約在5萬輛左右。
(二)仔細傾聽各方聲音
隨后筆者采訪了市民,仔細傾聽他們的意見,同時采訪了律師、心理學家等對措施進行解讀,使得稿件更加理性化。
對于貴陽控制機動車過快增長的舉措,有車族和公交“粉絲”是舉雙手贊成的,他們認為,在貴陽現(xiàn)有的通行條件下,此舉無疑是緩堵的根本之道,將有助于減少車流量,使公交更為暢通。
有市民則持相反的觀點,認為限車就是限了不少貴陽工薪階層的幸福指數(shù)。
限車的舉措,同時也在車商中引起不小震動,筆者采訪到,絕大多數(shù)車商均認為此舉會影響到銷量,但會不會采取降價的應對措施,在事情還未明朗前,同行間的競爭肯定會加大,必須進一步加強售后服務等措施。
對于市民的意見,筆者采訪了貴州謙明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劉海律師,劉海分析,限制機動車增長過快的舉措,的確會影響到正準備購車的市民,但在當時的社會人群中比重較小,而當時需要借助公共交通出行的社會人群比重較大,因此該舉措對廣大市民來說還是積極有益的。
貴陽市心理衛(wèi)生健康咨詢中心首席心理咨詢師陳昌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如購車出于實用心理,則是理性行為;如購車出于攀比心理、從眾心理,則會因限購更加理性化。
(三)讀者關心的公共交通
在仔細傾聽市民意見的同時,筆者又對市民關心的與保暢相關的公共交通情況進行了采訪。
采訪了解到,貴陽當時的保暢緩堵措施不單單是避免機動車過快增長,還將加大公共交通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如設置公交專用道,增開公交線路等。
最后,成稿的《每年5萬輛一貴陽醞釀“搖號購車”方案仍在優(yōu)化》一文刊登后,不僅擴大了政府措施的知曉率,一些市民的正確意見也得到了相關部門門的采納,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而也就在2019年,貴陽依據(jù)實際情況,不再實施車牌搖號。
五、始終帶著新聞眼
新聞敏感:是新聞策劃的突破口,貴州都市報一再強調記者要帶著新聞眼,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梳理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2012年,筆者在采訪花溪大學城一新校區(qū)新生入學時,獲知該校正在安裝地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非常新穎、環(huán)保,主要是依據(jù)地下50米至100米的地層,相較于地表存在“冬暖夏涼”的特點,50米至100米的地層與地表間鋪設封閉的地埋管,以普通水充當熱量傳遞媒介,通過水的循環(huán)流動實現(xiàn)系統(tǒng)與大地之間的能量交換。
冬季需要取暖時,從地表流向地下50米至100米地層的循環(huán)水被加熱,通過系統(tǒng)回流至地表后,把熱量帶到室內。夏季需要降溫時則系統(tǒng)反向運行,室內通過熱量加熱循環(huán)水得以降溫,被加熱的水回流到地下50米至100米地層冷卻后再循環(huán)。
得到這一線索后,筆者沒有把該線索處理成常規(guī)新生人學消息稿,而是深人采訪寫成了具有趣味的科普性報道《向地下100米借能量》,并補充采訪了地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與普通空調異同,是否能在普通居民家庭推廣等。
報道推出后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取得不錯的反響,而其他同時采訪的幾家紙質媒體刊登的則是新生人學的普通消息。
六、各有千秋的策劃
原大河報總編王繼興曾總結:都市報報業(yè)群體有許多明顯共同特征:由各?。ㄗ灾螀^(qū))黨委機關報主辦,因此有較高的起點;較地市級報紙覆蓋面更廣,新聞稿源更豐富;其宗旨都是聚焦社會、貼近生活、關注民生、服務百姓,都追求高格調、開放性、多功能和雅俗共賞;都有一套充滿活力的機制,借鑒了報業(yè)舊機制的弊端,汲取了改革開放以來成功的經驗。
因此,不僅是貴州都市報,許多兄弟都市類報紙的新聞策劃都值得細細品味。
《三湘都市報》提出新聞策劃成功與否取決于角度和深度:角度是基礎而且越小越好。特別是對新聞事實進行重新配置與整合時,配置與整合時所選取的角度越小,則新聞性越強。
深度開掘得越深越好,具體操作時要選準有普遍意義反映事件本質特征的典型事實;并利用“事實”“背景”“分析”這幾個元素層層推進,揭示出各個新聞事實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反映出事物的本質。
《齊魯晚報》則認為策劃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是競爭致勝的重要手段;策劃的檔次取決于策劃者的思想深度。策劃的成功需要記者有極強的協(xié)調能力,離不開讀者與報道的互動。策劃的最終成功,需要采編的緊密合作,協(xié)調作戰(zhàn)。
《三秦都市報》提出,相對于“事件新聞”而言,“現(xiàn)象新聞”更易于主動把握。雖然“現(xiàn)象新聞”因司空見慣而容易被忽視,這就需要策劃者的主動介人。
參考文獻:
[1]毛海峰,每年5萬輛-貴陽醞釀“搖號購車”方案仍在優(yōu)化[N].貴州都市報,2011-5-30.
[2]毛海峰.向地下100米借能量[N].貴州都市報,2012-11-19.
[3]王繼興,胡濤,王卉等:策劃制勝[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4]杜興旭。都市軌跡[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
[5]新聞記者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