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麗君
摘 要:伴隨著高考方針政策的變化,高中課堂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領學生走進新課改理念的課堂。石家莊精英中學的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學方式,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一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6+1”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語文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學生喜歡,教師輕松,語文課堂成了真正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6+1”課堂模式;語文學案;赤壁賦
當前中國的高考進入了新一輪的改革。伴隨著高考方針政策的變化,高中課堂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領學生走進新課改理念的課堂。語文學科是高中學科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科。2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文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顧名思義,修訂后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打造高效課堂應是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石家莊精英中學的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學方式,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一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課堂模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更在現實教學中方便可行。事實證明,“6+1”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語文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學生喜歡,教師輕松,語文課堂成了真正的高效課堂。
高?!?+1”課堂,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課堂中進行,包括“導”、“思”、“議”、“展”、“評”、“檢”6個環(huán)節(jié);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謂之“用”,在課后的自習中進行?;谶@種課堂模式,筆者對《赤壁賦》的學案作了如下設計:
一、課標與考綱
(一)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
2017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從語文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出發(fā),重視學生的主體實踐性,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高效“6+1”課堂模式正是從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角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怎樣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怎樣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筆者認為“6+1”課堂教學模式開辟了一條通向“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路徑,打開了新課堂的大門。
(二)學情與考向
本文在高考中的聯系:本文是高考必背古詩文之一。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應能把握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注意古今詞語的區(qū)別與聯系,做到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準確理解。把握文體的特點,學習本文的表達藝術,追求精神內涵和審美情趣。
二、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書下注解,能夠準確地說出蘇軾的生平事跡、題目含義以及“賦”的文體特點。
2.借助書下注解及相關工具書,能夠準確讀準“棹、愀、釃”等字的讀音,斷準句讀。
3.結合書下注解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掌握“馮、羽化、茫然、愀然”等詞語的意義及用法,歸納文言現象,判斷句式并能用“五字翻譯法”翻譯全文。
4.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能夠準確把握文中主客感情的變化以及文中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哲理。
5.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三、學習重難點
1.重點:把握文言現象,直譯全文;
2.難點:準確把握文中主客感情的變化以及文中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哲理。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導學流程
(一)導——課堂起點(使用課件和板書)(第一課時:用時5至8分鐘)
(1)了解題目:1082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賦。本文是第一篇,又稱“前赤壁賦”。
(2)了解詩人:之前學過不少有關蘇軾的詩文,應該對蘇軾有所了解。(以學生介紹為主,師補充小結)
(3)導學要求:
A識記相關文學文化常識(文體、詩人及文中出現的文化常識);B識記注釋實詞,逐字翻譯,總結文言現象。
導入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簡單明了。教師應該在短時間內迅速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切不可就某個無關緊要的話題漫漫而談。如介紹作者的相關知識,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往往會鋪展開來讓學生大談特談。一堂課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卻發(fā)現整堂課學生都在老師的帶領下說故事、聽故事。教師津津樂道,學生聽的津津有味。一堂課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此瞥浞终{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際上學生收獲甚少。一個導入浪費了一堂課,將語文課上成了故事會。這樣的語文課堂絕不會是高效課堂。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導入,簡潔快速,不會在一個次要問題上,拖泥帶水,滔滔不絕講一堂課。簡單導入后就是導學,導學時,快速出示學習目標,有些學習任務也可以提前出示,比如讀準字音、疏通文意就可以放在早讀課進行。學生看到學習目標后,就知道這節(jié)課要干什么。目標明確后,學生才能全心投入到自學中。
(二)思——研讀深思,自主學習。(第一課時:15分鐘)
學生在自學本文的過程中肯定有一些疑惑不解的地方,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手頭的參考資料自行解答疑點、難點,經過探究尚未明確的地方,記錄下來留在下一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中進行。
在思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高度關注學生自學的情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自行學習。在學生思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要有一定的時間觀念,且不可浪費時間做無用功。另外,教師在“思”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應有簡單的評價。做到一有學習活動的產生,必定進行評價。這樣學生才有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才會感覺學習并非枯燥乏味的事情。
(三)議——小組討論,合作互學。(第一課時:22至25分鐘)
(1)組議:疏通不理解的字詞句——充分理解文本內容;梳理本文中的文言現象——做到對傳統(tǒng)文化的準確理解;(提升要求)分析本文中主客感情的變化是如何體現的——學習表達藝術,提高習作水平。
(2)記錄討論結果,留下討論后的疑惑,以待進一步探究。
在議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小組內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是無事可做,應積極巡視學生談論狀況并給予相關的評價。對積極參與談論的同學予以積分獎勵,對不參與者要積極引導并適當的減分以促進其參與的積極性。
(四)展——激情踴躍,展示所學。(第二課時:25分鐘)
展示環(huán)節(jié)正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一步。只有經過之前簡而有力地導,深刻而全面地思,充分而細致地議,學生才會有精彩的展示。通過展示,教師方能知道學生的掌握程度,知道哪些是學生的薄弱點,以便在評的環(huán)節(jié)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展示環(huán)節(jié)也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展示后,教師一定不能急于下結論,而應多鼓勵、多獎勵學生的展示成果。學生的信心和勇氣會在教師的鼓勵下慢慢培養(yǎng)起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沒有教師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熾熱的心、高尚的情操和審慎的理智,任何一種教育理論,不管它多么高明,都會變得毫無用處?!备咝А?+1”課堂教學模式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卻起著關鍵的作用?!鞍颜n堂還給學生”,教師并非什么都不做,任憑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教師的價值在于能善于引導學生在正確的知識大道上賽跑,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的真正意義。在展的環(huán)節(jié),要解決重難點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充分展示所學成果,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評——點評導學(第二課時:10分鐘)
對學生閱讀后的理解給予充分肯定,學生展示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進行分析。文言文的文本分析本身就比較難,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更是難度不小。因此,教師不能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應在肯定的基礎上作出點撥或補充。文中抒發(fā)的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闡發(fā)的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都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應帶領學生回到文本中分析,找出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愀然”、“何羨”等詞。教師要站在學生認知水平之上,深入淺出地點評學生的學習成果。
評的環(huán)節(jié)是緊跟展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的。現實的課堂上,展和評可以沒有明顯的界限,可以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評。評的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充分的準備。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一直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講解的地方少之又少。這是不是就說明教師不需要課前備課了?悄悄相反,教師的備課量很大。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前將教材吃透,將課文熟透,就很難在評的環(huán)節(jié)游刃有余地點評學生的展示成果。因為學生在課堂展示中碰撞的智慧火花,很可能會在你的意料之外。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問題也往往會超出你的想象。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進行細致備課,走在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前面,才能真正在學習上對學生起到引領作用。點評時,還要注意教師的語言表達,語言一定要精煉,既能讓學生聽明白,又不能啰里啰嗦一堆廢話。學生喜歡干勁利落地表達,喜歡語言思維清晰的教師。以上可知,評的環(huán)節(jié)能充分體現教師的課堂藝術、備課準備以及教師個人的綜合素質。
(六)檢——檢測反饋,內化所學。(第二課時:10分鐘)
學生在語文筆記本上寫本節(jié)課的反思總結及自我評價。
“檢”是課堂上要進行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檢查內容不必設置太多,只要能起到抽查的效果即可。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也可以設置比較有梯度的作業(yè)?!皺z”的結果還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教師設置的檢查作業(yè),學生大部分都能順利完成,那么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小小的成就感,也激勵著他們進一步探究,繼續(xù)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皺z”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能起到檢測的效果就可以。
(七)練——鞏固遷移,學以致用(課外進行)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訓練,就很難在學習上有質的飛躍。因此,課后的鞏固練習是比不可少的。
練的內容要針對本課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設置,此外還要研究課標中對此類文體的考查要求,既要體現考點,又不能容量太大,一定要在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內設置。和“練”的要求相似,要能讓學生在課外也能愛上學習,在做題中產生喜悅感、幸福感。
高效“6+1”課堂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語文課堂不是“滿堂灌”,不是讓教師展示自己學識淵博的一面,更不是強迫學生學習。這樣的語文課堂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自學后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兩個課時,90分鐘,教師講授分析的時間只有導入5至8分鐘,點評10分鐘左右,而其余的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在學、在探究、在展示。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赤壁賦》由淺入深地學習了六遍,在文本中走了六個來回。這樣的學習在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中是無法做到的。課堂上的時間都能被充分利用起來,學生在課堂上會有學習的緊迫感,教師也無需想法設法啟發(fā)學生要緊跟自己上課的思路。學生在反復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能將文本弄熟、弄透,做到熟讀成誦的地方,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最基本的目標,全部學生都參與了課堂,進行了學習。堅持采用高效“6+1”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愛好相結合的語文課才會豐富多彩,魅力無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金池.中國課堂的奇跡[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2.
[3]石觀海.中國文學簡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43.
[4]鄒時炎.蘇霍姆林斯基精選文集: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喀什: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200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