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隨著學前教育領域研究的深入,早期閱讀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對早期閱讀的研究也從討論其重要性轉為研究如何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早期閱讀教育不僅要關注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所具有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還要關注幼兒主動閱讀對其基本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從而為幼兒走向社會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小班幼兒身心發(fā)展尚不完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經驗不多,在閱讀中認識水平比較低。在組織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小班幼兒閱讀的盲目性比較高,他們經常把一本書打開,忽地一下翻到中間,又忽地一下翻回到前面。而且,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跳躍性,他們的思維過程常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此外,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最多只有5-10分鐘,喜歡色彩鮮艷、形象逼真,有重復語言、重復情節(jié)的圖書。
先扶后放,指導幼兒有序翻看圖書
首先,要引導幼兒認識圖書的結構。我采用許多生動形象的方法,讓幼兒了解每本書都有封面、封底、頁碼等。如編寫兒歌:小小圖書真有趣,有封面、有封底:里面故事怎么看,一頁一頁往后翻;從左到右別漏掉,看誰看書最仔細。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可以幫助幼兒有順序地翻看圖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師生共同翻閱讀書。師生人手一本圖書,讓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教師邊翻看圖書邊講故事。教師講一頁,幼兒翻一頁,讓幼兒直接感受畫面與教師講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邊講邊翻,給幼兒一個有序翻書的示范。第三,開展正式的小圖書閱讀活動,讓幼兒知道只有一頁一頁翻看圖書,才能看懂這個故事。
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fā)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在活動前,我會向幼兒提問,或是講一個故事、一個小謎語,當幼兒很想知道答案時,就引導幼兒帶著懸念看這個故事,激發(fā)孩子想看完圖書、看懂圖書的欲望,增強閱讀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的閱讀時間就保持得比較長。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閱讀中的情景非常重要,孩子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閱讀的氛圍。因此在閱讀前,我們就某些主要的內容讓幼兒進行發(fā)言、討論,引發(fā)幼兒的知識聯(lián)想,如大圖書閱讀活動“星星警察”開始之前,我先用音樂烘托了一種黑夜靜悄悄的氛圍。隨后有一只小老鼠鬼鬼祟祟地出門了。教師適時提問:“小老鼠半夜三更出門,要去干什么呢?”這樣的問題小而具體,并具有散發(fā)性,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情景體驗,讓幼兒感受閱讀的快樂
小班幼兒的自覺性差,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不能長時間地保持靜態(tài)。情境性的圖書閱讀活動則為幼兒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在游戲氛圍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如在閱讀活動“小黃鴨和小黑雞”中,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了草地、樹林的場景,幼兒則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黃鴨、小黑雞,一起捉蟲,一起游戲。整個活動以游戲的情景貫穿始終,幼兒在聽聽、看看、玩玩中獲得了閱讀經驗。
多媒體技術與閱讀活動巧妙相結合
由于計算機教學軟件開發(fā)的局限性與小班教材的缺乏,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的需要,自己編教材、設計教案,親自繪畫人物、錄音,制作多媒體教育課件。如《小螞蟻》主要講的是一只小螞蟻看到了一塊面包,想把它搬回家的故事。全班段幼兒自主閱讀大圖書,一直到“在小動物的共同幫助下,面包咕嚕嚕向前去,咦,小螞蟻怎么停下來了”,此時恰當接入多媒體,在幼兒觀察到小螞蟻遇到的困難是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時,多媒體顯出了有聲的畫面,我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呢?這充分激發(fā)了孩子想辦法幫助小螞蟻過河的欲望,氣氛非?;钴S。
繪畫與閱讀活動相結合
畫畫是幼兒反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是兒童內心最真的“語言”。兒童喜歡通過圖畫符號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并喜歡閱讀自己的畫。班里的琪琪是個愛畫畫的小女孩,有一次她畫小魚時,在小魚的身體上多畫了一個圓,一旁的樂樂馬上說:琪琪你畫錯了。于是琪琪小聲地解釋道這是魚媽媽給魚寶寶帶的好吃的,它們要去旅游啦!活動結束后,我告訴小朋友們,琪琪畫的畫可神奇了,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就這樣,琪琪饒有興趣地給大家講述了一遍,孩子們都被她神奇的畫吸引了。
通過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本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增強了,他們能夠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具體地描述圖畫故事的內容,并且對圖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可見,早期閱讀在幼兒期的發(fā)展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我將會在我今后的教育生涯中繼續(xù)培養(yǎng)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qū)金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