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軍年近60,河南省農(nóng)民。幾年前春節(jié)前的一天,楊振軍陪著母親說話,聊到兒時唱歌的事情,母親不由自主地哼起《贊歌唱給紅太陽》。楊振軍驚訝地說:“娘,原來您也會唱歌啊,而且唱得這么好聽!”母親得意地說:“兒啊,娘小時候是唱著這些歌長大的,在生產(chǎn)隊里,隊長還讓我領(lǐng)唱哩!”
楊振軍找到哄母親開心的好辦法,那就是和母親你一首老歌、我一首新歌的拉歌比賽。母子倆唱歌時,家里的碗、盆、瓶、罐等能發(fā)出清脆響聲的東西都用上。半個月后,楊振軍覺得不過癮,決定造個架子鼓。他找來兩把鐵鍬和一把鐵錘,作為架子鼓的支架,水桶和鍋當作腳踏器,三個臉盆作為打擊器,沒有專業(yè)的鼓棰,楊振軍就用兩個長柄螺絲刀充當。這個架子鼓唯一跟樂器沾邊的,就是在樂器店買的兩個一大一小的銅鑼。
只要天氣允許,楊振軍每天晚上都要把他的山寨架子鼓擺出來,開一場熱熱鬧鬧的“演唱會”。一些鄉(xiāng)親也忍不住加入進來。你和我拉歌,我和你對唱,場面好不熱鬧。
后來,楊振軍突然來了靈感,激母親說:“娘,咱們到城里開個演唱會,你敢不敢?”母親也來了興趣:“咋不敢呢?讓大家樂和樂和,好事呀!”
楊振軍借了輛面包車,拉著母親和妻子,還有那個架子鼓進了城。來到一個熱鬧的廣場附近,剛支好場子,面前就擠滿了人。母親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唱完,人們送上熱烈的掌聲。一位中年女子感嘆說:“這老人家不容易,這么大年紀跟著兒子出來唱歌掙錢!”說完,她掏出兩個一元硬幣就往楊母手里塞,其他觀眾也紛紛掏錢,老太太婉拒:“我和兒子出來唱歌圖個樂子,不要錢,不要錢,免費的!”
一些民間商演團體找上門來,邀請楊振軍帶著母親“入伙”。老人說:“兒啊,啥事兒就怕沾上錢,一沾上錢咱就得受人家的約束,這唱歌也就變了味,咱娘兒倆也樂和不起來了!”楊振軍特制了“農(nóng)民工義務(wù)演唱會”的橫幅,每次演出前都鄭重掛出來。
楊振軍說,只要娘開心,俺做的一切都值得!
(摘自《老同志之友》 悠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