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雯宇 羅發(fā)明 呂雪嬌
摘要:將里程利用率、車輛滿載率、萬人擁有量作為“供求匹配”程度的三個指標,通過計算出租車客運需求的有效行駛里程與出租車客運供給的有效行駛里程,構造了供需平衡的出租車動態(tài)匹配模型;其次,考慮燃油價格等一些外在因素,引入平衡系數(shù),對模型進行了修正;最后,運用2013年北京市出租車運營量驗證了該修正模型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采用基于熵權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將等待時間、打車風險、個人需求、額外收入、軟件熟悉度等因素作為評價指標,分別對出租車補貼方案出現(xiàn)前后乘客滿意度和司機效益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出租車補貼方案的實行提高了乘客的滿意度和司機的效益,緩解了打車難問題的結論。
關鍵詞:動態(tài)匹配模型;熵權法;模糊綜合評價
出租車作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供求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當供大于求時,過多的出租車交通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客運交通結構,增加出租車公司的運輸成本的同時,更造成了交通擁堵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當供小于求時,出租車的數(shù)量無法滿足乘車市民的需要,會直接導致出租車服務質量的下降。因此,建立一個城市出租車供需平衡的模型尤為重要。
采用里程利用率、車輛滿載率、萬人擁有量三個指標對不同時空出租車資源的“供求匹配”程度的進行評判。
里程利用率=營業(yè)里程/行駛里程 這一指標反映車輛載客效率,比例高了,說明車輛行駛中載客比例高,而空駛比較低,對于要乘車的乘客來說,可供租用的車輛不多,乘客等待時間增加,說明供求關系比例緊張。如果比例低了,則車輛空駛比例高,乘客租用比較方便,但經(jīng)營者的經(jīng)濟效益會下降。
車輛滿載率=載客車數(shù)/總通過車數(shù) 通過控制出租汽車的滿載率實現(xiàn)運載力與運載量的適當平衡,當在中心城市出租車載客率低于 時,增加出租車運載力,從而提高服務質量,滿足高峰時運載需求。
萬人擁有量=車數(shù)(輛)/人口規(guī)模(萬人)現(xiàn)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50220—95)》規(guī)定大城市不少于每萬人20輛,小城市不少于每千人5輛,中等城市可在其間取值。
根據(jù)供需平衡原理,當客運需求量與供給量達到平衡時為最佳狀態(tài)。即當由出租車客運需求量測算得到的總有效行駛里程S與由供給量得到的總有效行駛里程 相等時,出租車的客運需求量與供給量達到相對平衡??紤]到本問題中要分析不用時空出租車資源的“供求匹配”程度,以靜態(tài)匹配模型為基礎,加入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以及實際情況中出租車的出車率,得到供需平衡的出租車動態(tài)匹配模型。如下:
對比建設部推薦的大中城市出租車保有量標準為21veh/104人及現(xiàn)行《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 50220-95)》給出的出租車擁有量的下限,2013年北京汽車保有量為22.4veh/104,略大于所給標準值,即模型所計算出結果與依據(jù)規(guī)范所推算出的相一致,可得建立的模型合理有效。
采用基于熵權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將等待時間、打車風險、個人需求、額外收入、軟件熟悉度等因素作為評價指標,分別對出租車補貼方案出現(xiàn)前后乘客滿意度和司機效益建立因素集,評價集,隸屬函數(shù)和權重集,最終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通過此方法可以得到未實行補貼方案之前乘客對乘車質量滿意程度的各評價因子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對模糊矩陣進行復合運算及歸一化處理得到補貼方案出臺前乘客對乘車質量滿意程度的模糊評價向量,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并通過折線圖進行比較,得出出租車補貼方案的實行提高了乘客的滿意度和司機的效益,緩解了打車難問題的結論。
(作者單位:1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 華北理工大學;2應用物理學 華北理工大學;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