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地方文化“走出去”,對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意義。來華留學生具有了解地方本土文化和將地方文化帶回其所屬國家并進行傳播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來分析、指導來華留學生的地方文化導入,進而推廣地方文化,傳播中華文化。
關鍵詞:地方文化;建構主義理論;地方文化導入
地方文化指在一個特定地區(qū)內源遠流長、傳承至今并依舊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傳統(tǒng),是最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地區(qū)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文化類型。同時,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聯(lián)系緊密。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地方文化的高度集中與融合;地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不同地方文化的交往融合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中華文化有效走出去的題中之義,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前提和價值基礎。這要求我們創(chuàng)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應大力發(fā)展地方文化的對外交流,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華文化的枝葉,從而更加理解中華文化。我們要從基礎上,利用有效條件,推動地方文化走出去。地方文化能否真正“走出去”、如何更加便捷有效地“走出去”,對提升文化軟實力、讓世界更加了解地方,了解中國。對于傳播地方文化,來華留學生具有重要作用,留學生通過了解學習地方文化,將地方文化帶回其所屬國家并進行傳播,可見在來華留學生中進行宣傳和傳播地方文化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傳播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徑中,語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因此在語言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化導入指通過對于相應背景文化的介紹,引出需要解釋的定義,使背景文化與定義之間產(chǎn)生必要的關聯(lián),進而通過思想遷移達到理解定義背后的文化意義。舒曼(Schumann)在 1978 年最先提出來文化導入的概念。他提出文化導入的程度可以決定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與失敗的假設,并在此基礎上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建構了“文化導入模式”。同時,我國學者也深入研究了文化導入學說,提出要將文化教學與外語教學相結合。與“交際文化”伴生的“文化導入說”,旗幟鮮明地提出“文化導入必須納入語言教學體系”,(亓華,2003,(6))將對外漢語和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產(chǎn)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
本文旨在研究留學生文化教學中,如何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地方文化導入。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思想淵源,它具有迥異于傳統(tǒng)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思想,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指導價值。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逐漸被運用于各個學科,其中就涵蓋了語言學。將建構主義與語言教學結合,在建構主義的理論指導下,通過實驗驗證了建構主義理論在語言教學上的積極作用。何克抗(1997)詳細闡述了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做出了教學設計范例,文章中他指出創(chuàng)設情境和協(xié)作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李柏令(2003)注重教育改革研究,指出建構主義理論對于對外漢語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建構主義理論結合新興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劉曉海,徐娟(2004)主要研究了理論適應性,研究表明在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作用更明顯。鐘志賢(2004)在對教學過程的認真記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客觀主義教學設計在融入建構主義理論思想后,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的相關研究文獻,在教育學和英語教學領域的成果數(shù)量最多。用建構主義理論專門指導漢語教學文化導入方面的研究,相對于教育學和英語方面,成果數(shù)量遠遠不如;再具體到地方文化導入研究,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研究成果,實在為數(shù)不多。因此,如何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更好地分析、指導來華留學生的地方文化導入的教學實踐,進而推廣地方文化,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是非常值得予以關注的。
1.地方文化構成及其特點研究
分析研究地方文化的界定和地方文化在留學生文化教學中以及傳播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可以把地方文化在留學生文化教學中可重點利用的文化資源分為語言文化、特色飲食、名勝古跡、民間藝術、習俗文化五個方面,總結地方文化的特點。各個地方的文化歷史悠久,人文資源突出,在對來華留學生文化的教學有重要性,進而對推廣地方文化“走出去”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因此將地方文化作為具體研究對象,探索其用于對留學生文化教學的新模式,不僅有利于幫助來華留學生盡快適應地方文化環(huán)境,提高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推廣地方文化,提高地方文化的對外吸引力,通過留學生將地方文化帶出去,提高地方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從而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2.建構主義視域下的地方文化導入研究
通過梳理國內外心理學家、哲學家及教育學家關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相關論述,總結建構主義的基本內容,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兩方面切入進行地方文化導入。首先,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知識習得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他人幫助,利用相關信息和資料進行主動意義的建構所獲得,而非通過教師簡單地傳授而得到,其中“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其次,目前對于建構主義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及隨機進入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支撐下,對地方文化進行導入,過程中應重視以留學生為中心,重視“協(xié)作學習”對地方文化建構的關鍵作用;重視“情境”對地方文化建構的重要作用;重視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重視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地方文化;重視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文化意義建構。
3.建構主義視域下的地方文化導入策略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地方文化導入模式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地方文化導入內容、地方文化環(huán)境構建和教學方法集合。首先,地方文化導入內容包括知識內容和觀念內容,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增設文化知識課程,增加地方文化的比重來加強文化的導入。其次,通過構建地方文化環(huán)境,擴展地方文化實地體驗;利用當?shù)刎S富的文化資源宣傳推廣地方文化。再次,探索優(yōu)勢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對地方文化內涵的感知力及地方文化導入能力。
文化交流是追求人類心靈和情感的認同,世界各國普遍重視通過文化交流來展示本國文化,提升和擴大國家軟實力。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的地方文化導入,可以有效地傳播和發(fā)揚地方文化,更進一步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SCHMANN J H.The pidginization process: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Rowley:Newbury House,1978:15.
[2] 亓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界文化研究 20 年述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3]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4] 李柏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第4期.
[5] 劉曉海,徐娟.建構主義在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教學設計中的體現(xiàn)[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2(2):37-41.
[6] 鐘志賢.教學設計的宗旨:促進學習者高階能力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13-19.
作者簡介:
劉蓓: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 教師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