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學習以及掌握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思想宣傳會議當中的主要講話精神后深受鼓舞,作為新聞從業(yè)者如何增強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筆者認為主要要從下面幾個方面發(fā)力。
一、練就扎實的腳力
俗語說:律師的嘴,記者的腿。足見腿對新聞從業(yè)者的重要性。新聞的主陣地在現(xiàn)場、在基層、在一線,新聞的生命力在于鮮活?!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辈簧钊牖鶎?,不深入一線,如何能抓到“活魚”?新聞從業(yè)者必須練就扎實的腿力,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去一線抓新聞。“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敝挥械阶罨鶎?,才能獲取最鮮活的新聞,只有在現(xiàn)場才能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感動,只有在一線寫的新聞才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記者“接地氣”,文字才能“有生氣”,報道才能“冒熱氣”。所以新聞從業(yè)者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認真抓老百姓關心的問題。要挽起褲腿,擼起袖子,下到水里才能抓到“活魚”。對于羅伯特-卡帕而言,他是一名非常著名的戰(zhàn)地新聞記者,曾經表明:如若拍得并不好,主要是由于遠離炮火。
二、練就敏銳的眼力
1976年10月12日,英國《每日電訊報》頭版頭條報道該報駐北京記者尼杰爾
韋德《毛的遺孀被捕》的重大新聞,震驚全世界,也使這家報紙和韋德出了大風頭。當時,韋德獲得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內容,主要是在英國駐華大使館中國雇員得到的:北京大學展現(xiàn)出來的大字標語,熱烈歡呼兩報一刊當天的社論《億萬人民的共同心愿》。韋德及時找到有關社論,不斷進行研究,認為社論當中的某些話語很有趣味:所有背叛馬克思主義,改變毛澤東指示的人員,都注定會失敗。究竟是誰背叛了毛澤東?雖然在兩報一刊當中的社論沒有將其點明出來,但是明顯有所指出。韋德斷定,中國政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10月份11日的時候,韋德撰寫了《毛的遺孀被捕》,并且將其隨記發(fā)送到倫敦的《每日電訊報》。
這是新聞從業(yè)人員敏銳的新聞洞察力的一個典范。作為新聞從業(yè)人員首先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藝術家羅丹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新聞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關鍵是如何辨別、發(fā)現(xiàn)新聞。要從“四季歌年年唱”中發(fā)現(xiàn)和捕捉新聞;其次是要練就敏銳的政治鑒別力。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全面掌握準確的輿論導向,將正能量的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保證主流觀念的輿論,讓人民群眾的士氣得以鼓舞,讓人民群眾的精神得以振奮。
三、練就敏捷的腦力
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同志為《新中華報》進行題詞:“多想”。而為什么讓新聞行業(yè)的工作人員“多想”呢?主要是由于許多事情需要多想才可以清楚,沒有多想難以透徹,更加難以全面與充分。如若瓦特在看見水開之后將壺蓋頂起來的情況視而不見,而牛頓也對蘋果砸到頭頂沒有興趣,便不會有之后的蒸汽機以及萬有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在當前的新時代大環(huán)境下,要做好思想的宣傳與推廣工作,讓自身在思想觀念方面得以增強。對于人們而言,學習至關重要,其一方面可以提高整體素養(yǎng),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腦力。要在實踐中增強腦力,應該親身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將人心齊聚起來,將樹立良好形象與文化發(fā)展的使命落實在實處,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與整體能力。
四、掌握強硬的筆力
1948年10月25日晚創(chuàng)刊不久的《人民日報》一篇《蔣傅匪妄圖突擊石家莊我軍嚴陣以待決予殲滅》的新聞稿被緊急安排上版,其后又于10月25日和11月2日,在頭版位置刊發(fā)兩篇相關報道和評論?!耙豢淳褪敲飨瘜懙?!”我軍指戰(zhàn)員心領神會,敵軍看到文章大驚失色,取消了突襲石家莊的計劃,“三篇雄文退五師”即成佳話。
作為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筆”,所以必須練就過硬的筆力,使用手里的筆書寫文字,將自身的思想表達出來,要想使用更加強硬的筆力,就要多學習、多讀書、讀好書?!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這個道理。平時在工作中應該經常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培養(yǎng)自身的表達能力與水平,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進而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做到順手拈來,提筆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