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探析

2019-09-10 14:46:20羅穎蘇宗敏
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 2019年4期

羅穎 蘇宗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帶動了醫(yī)療保健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雖然國家已經放開了“二孩”政策,但也難以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危機。老齡化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養(yǎng)老、醫(yī)療需求、勞動力供求等,同時家庭代際轉移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一部分家庭發(fā)生代際轉移的動機是因為無私動機,一部分家庭發(fā)生代際轉移的動機是因為交換動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并提出了在中國存在代際轉移的性別導向動機。

【關鍵詞】代際轉移;無私動機;交換動機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207-02

0 引言

從中國現(xiàn)狀來看,老齡化的加劇正在挑戰(zhàn)社會基本保障制度,單從全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數(shù)據來看,我國已經出現(xiàn)收不抵支的狀況[1]。“80、90后”年輕一代他們在勞動年齡階段正處于國家經濟較慢增長時期,因此他們參與經濟增長和積累財富的機會可能比他們的上一輩要少一些。再加上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己生活工作的壓力加之父母年老后無兄弟姐妹分擔的贍養(yǎng)壓力。所以,中國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現(xiàn)象更加突出。

1 文獻回顧

無論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家庭代際轉移的現(xiàn)象都非常普遍,國外對父代與子代的代際關系研究起源較早,研究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包括家庭代際財富轉移的現(xiàn)狀、動機、影響因素及這種關系對國家養(yǎng)老政策的影響等。Lee(2003)研究發(fā)現(xiàn),代際轉移普遍存在于家庭關系中,而且存在著一個規(guī)律:女兒對父母的代際聯(lián)系要明顯高于兒子對父母的代際聯(lián)系[2]。2010年,韓國經濟學家Kim對韓國家庭代際轉移支付模式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韓國老人退休后通常會花費很大精力幫助子代照顧年幼的孫子女,而子女通常會對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回報[3]。不僅是在韓國,在英國這樣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父母退休后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常會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

我國經濟發(fā)展起步較晩,家庭代際轉移近年來才引起學者的關注。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國國情的代際轉移的觀點,王曉靜等學者認為中國親子之間的撫養(yǎng)和贍養(yǎng)關系體現(xiàn)了交換的思想,是一種反饋型的代際關系,也是一種交換關系,包括父輩與子代父母之間的物質或經濟等有形的交換及情感象征類的無形交換[4]。中國未來正式養(yǎng)老保障的主要特征應該是廣覆蓋、低水平的,但是在過渡期,家庭養(yǎng)老還必須長期共存,互相補充,這種家庭養(yǎng)老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就需要依賴于成年人對老年人的支持,也就是財富的代際轉移。張航空(20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國家庭存在著一個普遍規(guī)律:因為年輕一代工作壓力較大,老人會對子女家庭一定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金錢或者時間支持,即老年人幫助照看孫子女,但是是否照顧孫子女與是否在經濟上給予父母幫助沒有直接關系,中國老年人照顧孫子女更多是由無私動機所驅動,是家庭中利他主義的一種體現(xiàn)[5]。

2 中國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

從對國內外文獻整理中我們得出:家庭代際財富轉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相同的影響因素對代際財富轉移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具體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群都不相同,家庭代際轉移從財富流向來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財務的代際向下轉移,即父母向子女提供經濟幫助;二是財務的代際向上轉移,即子女為父母提供物質贍養(yǎng)等。引起中國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主要包括以下4點。

2.1 無私動機

近年來,大批“富二代”“啃老族”的出現(xiàn)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他們大多依靠父母的資助生活。或者是現(xiàn)在的父母更多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幫助減少子女生活工作的壓力,幫助購買房子,幫助照看小孩,這都由于父母對下一代的關愛,這是無私動機的體現(xiàn)。此外,我國依靠國家養(yǎng)老還是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且社會福利機構覆蓋率不高,因此老人的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而且“養(yǎng)兒防老”在中國老一輩人的觀念里還是根深蒂固,所以老年個體通常依賴于成年子女的經濟支撐才能安度晚年,大部分子女也都會自覺承擔起贍養(yǎng)年老父母的責任,跟父母一起居住或者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照料父母的起居生活等。吳清、丁玲玲(2014)研究發(fā)現(xiàn):年輕人承擔贍養(yǎng)年老父母的義務完全是無私的視為自己的責任,出于對父母利益的關心,這是財務的代際向上轉移[6]。

2.2 交換動機

交換動機假設是指給予總是要求回報的,并不是純粹無私的,雖然發(fā)生時間或者形式有所不同,但回報總會發(fā)生。王曉靜(2017)提出把父母在子女年幼時的養(yǎng)育當作是一種投資,當子女成人后能夠獨立自主地生活時,再以“反哺”的形式回報父母[7]。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家庭代際轉移,父代對子代的幫助和支持及對孫子女的照料和關愛是為了在自己年老時,能獲得子代的照料和經濟支持;相應的,子代對父代的時間、情感、物質上的贍養(yǎng)是為了回饋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之恩,甚至對幫忙照看孫子女的父代,其子代會加大對父母的報償力度,予以父代更多的回報。這樣的動機理論非?,F(xiàn)實。還有一種情況在少數(shù)中國家庭存在:在父母經濟基礎雄厚而且子女較多情況下,父母留給后代遺產或者在世時給予子女經濟上的支持并不是因為父母天生關心子女生活,其目的只是為了以此來影響子女的行為,引導子女們在父母年老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慰問,或者子女之間為了獲得父母的遺產在父母在世時對父母提供關心與照顧,作為繼承父母遺產的競爭手段。交換動機假說沒有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基礎上,是一種公平互利的假設。國內學者一開始對交換動機理論研究不多,認為這種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美德相對立,但近年來研究情況逐漸改變,這種動機理論也逐漸被學者認可,只不過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我國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中既存在無私動機又存在交換動機。

2.3 混合動機

混合動機學說認為中國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是無私動機和交換動機的重疊和混合,不能單純解釋為無私動機或者交換動機,是一種混合動機。國外學者Igel等人在2009年對美國家庭的支出流向進行了研究,說到:“對于無私動機假說并不贊同,也不支持交換動機假說”。他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家庭代際轉移的動機是混合的。在中國撫養(yǎng)與贍養(yǎng)其實是統(tǒng)一的,不能把它分開來看,兩者應該是并存關系,例如子女對父母的轉移行為既有對父母的關心的成分,也有出于交換互惠的考慮,如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對父母轉移行為的回饋等。代際轉移支付行為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動機是一種混合動機,交換動機和利他動機相互重疊、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轉移支付行為,這種觀點更加能被廣泛接受。

2.4 性別導向動機

在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一直有著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思想,甚至到現(xiàn)在這種思想仍然影響著很多家庭、很多富有的家庭或者是經濟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家里有著至少要生一個兒子的思想,因為這些家庭認為只有兒子才能繼承家里的財富、才可以傳宗接代。女兒出嫁后基本跟原生家庭沒有代際關系,父代的財富只代際轉移到兒子。受這種思想影響的家庭中,倘若父母年老失去經濟實力,男性理所應當也要承擔起主要的贍養(yǎng)義務,這時候兒子的財富就流向了父代。這是中國社會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財富代際轉移由性別特征決定的現(xiàn)象。

3 結論與啟示

對家庭代際轉移動機進行初探發(fā)現(xiàn):在中國主要是經濟較寬裕的城市家庭,父母會給予兒女一定的經濟支持,幫助買房、照料孫兒;國家養(yǎng)老的政策并不是十分普及,很多地區(qū)還是依靠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政策,父母年老失去勞動力,由子女給予代際經濟支持,能夠滿足父母的生活所需;一些特別富裕的家庭,家里有許多子女,父母用財富轉移引導子女們的行為等這些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了中國家庭存在著代際轉移行為。家庭代際轉移是現(xiàn)代社會代際關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收入代際轉移是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渠道。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收入代際轉移的動機是多樣化的,可能是無私動機、交換動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筆者發(fā)現(xiàn)由性別決定的家庭代際轉移動機在中國也較為普遍。

參 考 文 獻

[1]王志寶.近20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區(qū)域差異及其演化[J].人口研究,2013(3):66-67.

[2]Lee.Elderly parents in urbanandrural: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3(13):396-403.

[3]Kim.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Intergenerational?Support[J].European Societies,2008(10):479-508.

[4]王曉靜.中國城市家庭代際關系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2):277.

[5]張航空.代際經濟支持養(yǎng)老金和擠出效應——以上海市為例[J].人口與發(fā)展,2013(2):14-19.

[6]吳清,丁玲玲.對家庭財富代際轉移動機與養(yǎng)老方式選擇的實證分析[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4(12):270.

[7]Igel.Specializ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tate Intergenerational Time Transfers in Western Europe[J].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2009(2):203-226.

[責任編輯:高海明]

烟台市| 文安县| 丰县| 石门县| 鞍山市| 南开区| 博白县| 安庆市| 河间市| 仁化县| 屯留县| 寿光市| 淳化县| 铜陵市| 中山市| 贵南县| 拜泉县| 濮阳市| 镇远县| 清涧县| 同心县| 香格里拉县| 博客| 阳高县| 长白| 光山县| 新乐市| 尼玛县| 无棣县| 阿城市| 易门县| 木兰县| 潮州市| 包头市| 德昌县| 扎兰屯市| 福泉市| 磴口县| 惠安县| 芜湖市|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