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桂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40-02
醫(yī)院的外科手術后出現(xiàn)的切口感染一直以來是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率一般在9%~17%左右,尤其是普外科對于切口感染最為常見,其造成的感染原因也有多個方面。近些年來,由于臨床手術中,經(jīng)驗性治療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醫(yī)療操作的頻繁侵入性,細菌的耐藥性以及不斷的傳播,并且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比較低下,導致醫(yī)院在手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一個明顯上升的趨勢。
那么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一下,手術中怎樣預防切口的感染,具體如下:
1 ???手術中對抗生素的使用
患者腹部常見切口感染的細菌來源一般是內(nèi)源性的,尤其是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根據(jù)經(jīng)驗來選擇甲硝唑類和第3代頭孢菌素的合并應用來預防切口的感染。但要注意藥物可能會對胃腸道產(chǎn)生一定的副作用,手術中用藥的及時調(diào)整, 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惡心、嘔吐而導致的腹內(nèi)壓增高從而使切口的張力增大甚至裂開,避免增加感染的概率。而且有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jù)及臨床表現(xiàn)證實,在手術前的30分鐘對抗生素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抑制細菌的生長。對比術后給與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此時細菌已經(jīng)在組織液的高營養(yǎng)狀態(tài)下實現(xiàn)了快速的繁殖,此時致病力極強,此時應用同等劑量的抗生素,起到的作用已經(jīng)不及術前使用的同等劑量的抗生素了,抗生素在此時的效能有明顯的下降。所以對于抗生素的使用,應推廣在術前使用,而不是在術后使用,兩者差距明顯,術前使用較為合理。
2 ???正確使用電刀
近些年來臨床手術中對于電刀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電刀在手術中的止血效果明顯,且電刀的應用能方便醫(yī)務人員的手術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手術所需的時間,極大的提高手術的效率,減少手術病人身體壓力及其家屬心理的壓力。但是電刀使用時會在瞬間出現(xiàn)高能的情況,操作不當極易對手術切口周圍造成一個灼傷。電刀操作適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對皮膚反復的電灼則會對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灼傷,尤其是身體脂肪多的部位,其血供能力本來就差,同時熱敏感性也較強,易造成皮膚變性壞死甚至液化。有些人覺得不能以燒灼面顏色的深淺程度及變化來判定操作是否有效,而一些醫(yī)師習慣性的認為電灼成黃、深黃、深褐或焦痂色即表示為有效,其實電灼出血點后,其周圍看起來正常的皮膚組織實際上有部分已經(jīng)失去了活力,而電灼的時間越長,對其周圍的組織損傷面積也就越大,并且越深。術后進行縫合以后,其里面部分已經(jīng)液化的組織還沒有被機體清除掉,如果液化組織較多則會由于引流不暢從而出現(xiàn)傷口的感染,延遲了愈合的時間,之后受到感染的風險極大程度的增加。因此在使用電刀時要正確操作,在切、凝操作過程中不要為了追求效果而盲目增加電刀的輸出功率,一般能達到切、凝的手術目的就行,不要加大電刀功率增加感染隱患。同時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可知,在切開筋膜以及脂肪組織的時候,在其組織的兩邊施行一定的牽拉張力,可以使切開的組織很快向兩邊分開,減少其與電刀接觸的時間,可最大程度的避免組織失去活力或者液化。
3 ???對切口的清理以及縫合規(guī)范
在臨床手術中,手術部位的不同以及手術方式的不同,所受到切口感染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手術時間較長的話切口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增加感染的風險,以及手術時清理不及時也容易對切口造成感染。而且有些感染源是肉眼看不見的,不注意切口清理的話感染的風險極大。在手術中適當?shù)氖褂秒p氧水或者生理鹽水進行切口的清洗,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感染的概率。雙氧水在對切口清洗時其釋放的初生態(tài)氧有殺菌的作用,并且它的發(fā)泡效果可松動解剖中的炎性因素,對組織表面進行貼附,而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可以使感染細菌的殘留可能降低至極少,在縫合后組織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而在化膿穿孔性闌尾炎的手術中,在對每一層縫合時,都要使用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各沖洗一遍。并且重新鋪巾指定無菌區(qū),對手套及所需器械進行更換,或者對手套及使用器械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后方可使用。越靠深層的組織生理鹽水的使用量越大,加大清潔力度,如此反復操作到最后關閉切口為止。對切口徹底清理并且有一個良好的縫合才是對避免切口感染的一個有力保障。
4 ???人體營養(yǎng)代謝等因素以及術前的控制
肥胖的人在手術后更容易出現(xiàn)切口的感染。有相關數(shù)據(jù)研究報道過多的脂肪堆積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人體組織的免疫功能。并且近些年來相關研究證實,肥胖的人常會伴隨糖代謝異常的各種潛在隱患。在手術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病人在手術前可以提前使用相應藥物治療來進行干預,從而對切口處的安全做到一個保障。有些患者在臨床上因為糖代謝的不良而導致手術后的切口愈合情況不良,而血糖水平?jīng)]有達到診斷的標準的話無法給予相應的治療,從而使得切口的愈合進度緩慢。因此手術前對肥胖人群血糖的有效控制,可以增強相關皮膚組織的免疫功能,從而使得在手術中切口處受到感染的概率降低。
5 ???其他因素所致的切口感染風險
手術中的切口感染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長期吸煙者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從而使得肺部感染,長期臥床引起的便秘腹壓增高等問題,類固酵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慢性呼吸道疾患的缺氧情況,再比如腹脹、切口血腫、電解質(zhì)紊亂等都會影響到切口的愈合時間,也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對其能干預的要進行有效的干預,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
綜上所述,切口引發(fā)的感染有多方面。不僅有患者自身切口的局部原因,也有其他如上所述的各種因素。對臨床醫(yī)生提高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識,對易感染因素進行積極的處理與預防,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手術中造成的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