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新
人的健康包括三個要素: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其中心理健康對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們所認識?!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和改進學習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包含兩層含義:一種是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與社會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另一種是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而體育是促進健康的重要內容,當然體育活動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
科學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fā)展,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茖W的體育運動能增強體質,通過體育運動,可使身體正常發(fā)育,為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動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動力。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活動相比,內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滿足學習的運動項目需要。比如,在足球比賽中,,帶球進攻由于了解隊員位置,注意的范圍就比較廣,既要高速帶球又要防止被對方攔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需要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種的感情。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來說根本滿足不了上述的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需要。但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zhàn)勝對手所進行的運動可以使原來的心理水平慢慢地得到提高。即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心理的發(fā)展。
體育運動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體育運動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yǎng)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較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
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好的總是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對任何事情都充滿興趣,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際關系不好的常常是無精打采、抑郁寡歡、缺乏生活的樂趣,而體育運動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象。體育活動可以通過手勢、表情、身體的動作等進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語言為媒介,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溝通和交流,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并會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必須服從裁判、尊重觀眾、團結同伴,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交往中的社會公約和團體規(guī)范意識,加強自身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這些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體育運動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體育活動能直接地給人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與不安,從而調節(jié)了人的情緒,改善了心理健康。體育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又深刻,成功與失敗、進取與挫折共存,歡樂與痛苦、憂傷與憧憬相互交織,同時人的感情表現(xiàn)也相互感染、融合。這種豐富的感情體驗,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調節(jié)的發(fā)展。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緊張以及競爭性特點。學生在參加鍛煉時,總是伴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所以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體育運動能預防心理健康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通過體育運動能使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并從中得到樂趣。學生在學校有了樂趣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校里面沒有樂趣,就會出現(xiàn)逃學、厭學等現(xiàn)象。項目的選擇以學生感興趣的球類、健美操、游泳等有氧運動為主,運動量以中等強度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每分鐘,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體育運動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調節(jié)與治療。屬于體育治療手段的調節(jié)與治療。屬于體育治療手段的游戲法是學校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團體輔導中更為常用。學校體育可以利用不同強度和速度來消除患者的心理導向。體育運動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產,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點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發(fā)展自身的潛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并能端正自我意識。
體育活動能讓學生樂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體中,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做到人際關系和諧。體育能使學生情緒穩(wěn)定,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促使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體育能發(fā)展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