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講究嚴父慈母,所以 ,家風和爸爸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賦閑在家的時候,他指導孩子學習兵法、練武,陪兒子玩。打仗的時候,他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派他們上前線打仗。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戰(zhàn)場硝煙的洗禮,大兒子司馬師和二兒子司馬昭都成為如狼似虎的悍將。
除了強調(diào)實踐,司馬懿還特別注意培養(yǎng)兩個兒子的心理素質。有一次,司馬懿把兒子們喊到密室里商量作戰(zhàn)計劃。等他們走后,他就讓親兵晚上去偷窺兒子們的睡眠情況。聽說大兒子司馬師呼呼大睡,司馬懿特別欣慰;聽說二兒子司馬昭失眠,他也沒有懊惱,而是不露痕跡地繼續(xù)鍛煉司馬昭。后來,心態(tài)歷練得十分淡定的司馬昭滅掉蜀國,為結束三國紛亂立下功勞。
宋代文豪蘇洵特有童心。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小時候都是熊孩子,死活不肯讀書。要是換成別人,肯定先把孩子的屁股揍開花。但蘇洵沒有,他決定玩一招欲擒故縱,勾起孩子好奇心。每次兒子們玩時,蘇洵就故意躲在一個角落里看書,而且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偶爾還發(fā)出“太神了”之類的贊嘆,吸引兩個孩子注意。等蘇軾和蘇轍跑過去一看究竟時,蘇洵又趕緊把書藏起來,死活不給他們看,每次都神秘兮兮的,書房也鎖起來,不讓他們進。
小孩都有逆反心理,越看不見就越想看。老爸這么珍愛“書”,那它肯定是好東西啊。兄弟倆齊心協(xié)力,趁著蘇洵不在的時候去偷書。把書拿到手時,高興得跟過年似的。那么辛苦偷來的書,哪能不看看呢?一來二去,哥倆看書上了癮,一輩子沒戒掉,后來都成為文學大家。
最有遠見卓識的古代好爸爸,當數(shù)晚清名臣曾國藩?!对鴩視妨鱾髦两?,一直是最暢銷的教子書之一。古代的“官二代”,最大的毛病是驕奢淫逸,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曾國藩家的孩子都沒有這毛病,因為從小被親爹要求下田種地。一方面,經(jīng)常做體力活,身體倍兒棒,還能鍛煉意志力;另一方面,知道種地辛苦,就懂得珍惜糧食,不會奢侈浪費。曾國藩還教育孩子們讀書明理,謙虛謹慎做人,和鄰居們和睦相處。
最超前的是,曾國藩尊重孩子,鼓勵他們做自己。曾國藩的大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文化,曾經(jīng)三次“高考”落榜。曾紀澤對老爸說不想再“高考”了,曾國藩當即同意,而且支持他研究西學。后來,曾紀澤成為外交官,代表清政府跟沙俄談判,成功收回伊犁。 ? ? ? (摘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