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飛 楊海青
鳥是古代先民們最早關(guān)注并被廣泛崇拜的動物之一,因為鳥有著人類向往的本領(lǐng)—飛翔,所以我國古代許多氏族部落都喜歡以鳥為圖騰,奉鳥為神靈、為始祖。如《詩經(jīng)·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鳥就是商的圖騰。古代先民們不僅將鳥類的這種特征神秘化,而且還視鳥為神靈動物,幻想借鳥的神力來往于天地之間,并與神靈溝通。因此,鳥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古代玉雕大師手中不可缺少的素材之一。
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鳥形玉器制作的高峰時期,此時期出土的鳥形玉器不僅數(shù)量較大,而且制作精細(xì)、造型各異。商代的玉鳥多獨立成器,采用寫實與夸張相結(jié)合的手法進(jìn)行琢磨,輪廓簡練,重點突出,刀法簡單,造型構(gòu)圖閉口瞪目,高冠卷尾,昂首凝視,規(guī)矩嚴(yán)謹(jǐn),眼睛多“臣”字形眼,器身多有穿孔。器形既有片狀的,也有圓雕的。周代玉鳥造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襲商代風(fēng)格,但形制不完全同于前代,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周代玉鳥造型雖然形體較小,但制作較商代更為規(guī)矩、精細(xì),其造型較商代多樣化,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器形大多都是薄片狀的,極個別為圓雕。從雕刻工藝上看,周代鳥的眼睛仍為圓眼或“臣”字形眼,但身體更為修長;身上紋飾有所減少,多用數(shù)道曲線勾勒雙翅和尾部,且陰刻線條加粗,以雙面工為多;鳥嘴有鉤喙和尖喙兩種,頭上以無冠居多,尾稍加長;在鳥嘴和胸等部位處有穿孔,可以用來穿線佩戴。在線條上,完全擺脫了那種規(guī)整的短直線條,主要以流暢的弧形線塑造鳥的形象,使鳥顯得更加活潑,具有一種舒展而輕快的形象。
這里我們選取20世紀(jì)90年代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周代虢國墓地第二次大規(guī)??脊虐l(fā)掘中出土的27件鳥形玉器介紹如下,以供讀者鑒賞。
1.青玉鳥(圖1)
長3.5厘米,高2.6厘米,厚0.4厘米。出土于M2001虢季墓中。青玉,冰青色,因受沁布滿黃白色斑點。玉質(zhì)較細(xì),微透明。正背面紋樣相同,翹首垂尾,曲爪附地,尖喙,圓睛稍凸,胸部有一小穿孔。
2.青玉鳥(圖2)
長2.3厘米,高2.4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虢季墓中。青玉,全部受沁呈淺竹黃色。玉質(zhì)較細(xì),微透明。整體略呈正方形,鳥抬頭挺胸,聳肩拍翅,分尾向后,單足著地,圓睛,尖喙,眼睛為一圓穿。
3.青玉鳥(圖3)
長3.2厘米,高1.95厘米,厚0.6厘米。出土于M2006孟姞墓墓主腰下。青玉,豆青色,全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質(zhì)較細(xì),微透明。鳥凸睛短喙,昂視于天,挺胸斂翅,曲爪著地,長尾后翹,胸部有一圓穿。正背面紋樣相同,皆以單陰線界出各部位輪廓。
4.青玉鳥(圖4)
長3.7厘米,高2.6厘米,厚0.6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玉,冰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黃褐色。玉質(zhì)細(xì)膩,半透明。鳥做臥姿狀,昂首,丁字嘴,尖喙,圓眼,翅卜翹,尾「垂,尾端分叉,曲爪附地,胸部有一小圓穿。素面。
5.青白玉鳥(圖5)
長4.1厘米,高2.3厘米,最厚處0.25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間雜有墨色斑點。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正面略鼓,背面平。鳥做臥姿狀,尖嘴鉤喙,圓眼,卷冠貼于背上,斂翅略上翹,尾下垂,尾端分叉,曲爪附地,胸部有一小圓穿。正背兩面紋樣相同,爪飾陰刻細(xì)線紋。
6.青玉鳥(圖6)
長6.3厘米,高3.9厘米,厚0.35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鳥爪略殘。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或黃白色斑。玉質(zhì)較粗,半透明。鳥做臥姿狀,丁字嘴,尖喙,圓眼,冠貼于背上,冠末端上卷,縮頸,凸胸,斂翅上翹,大尾下垂,尾端分叉,曲爪附地,胸部和尾部各有一小圓穿。兩面紋樣相同,翅上飾羽紋,尾、爪飾線紋。
7.青白玉鳥(圖7)
長3.9厘米,高2.2厘米,厚0.15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白玉,青白色,受沁有黃褐色斑或墨色斑。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鳥做臥姿狀,丁字嘴,尖喙下鉤,圓眼,冠貼于背上,縮頸,凸胸,斂翅上翹,大尾下垂,曲爪附地,胸部有一小圓穿。正面翅上飾羽紋,尾、爪飾細(xì)線紋,背部素面。
8.青白玉鳥(圖8)
長6.8厘米,高2.2厘米,厚0.15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白玉,青白色,受沁處有黃褐色斑或灰白色斑。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鳥做臥姿狀,鉤喙,圓眼,冠后卷貼于背上,縮頸,凸胸,斂翅微翹,大尾下垂,尾端分叉,曲爪附地,胸部有一小圓穿。兩面紋樣相同,翅、尾飾陰刻線紋。
9.青玉鳥(圖9)
長4.6厘米,高2.2厘米,厚0.2厘米。出土于M2013醜姜墓墓主口中,做唅玉用,入殮時被有意折為兩截。青玉,局部受沁呈青灰色或灰白色。玉質(zhì)溫潤,微透明。圓睛,鉤喙,胸翹翅,單爪附地,垂尾分叉,嘴與胸部各有一圓穿。
10.青玉鳥(圖10)
長4.8厘米,高2.9厘米,厚0.4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或灰白色斑。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鳥作臥姿狀,尖喙,圓眼,直冠,翅上翹,尾向后上卷成一橢圓形穿孔,曲爪附地,胸部有一小圓穿。正背面紋樣相同,翅上飾羽紋,爪飾陰刻細(xì)線紋。
11.青玉鳥(圖11)
長3.7厘米,高1.4厘米,厚0.4厘米。出土于M2012梁姬墓中。青玉,淺冰青色。玉質(zhì)溫潤,微透明。鳥呈站立狀,以單陰線示其輪廓,嘴、翅、尾、爪、目俱全,鉤喙,胸部有一單面鉆圓形透孔。
12.青玉鳥(圖12)
長1.9厘米,高2.8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6孟姞墓墓主腰下。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質(zhì)地致密,微透明。鳥圓睛突喙,首上有冠,垂胸翹翅,單爪曲于前,魚形尾垂于后,眼睛處為一圓穿。
13.青白玉鳥(圖13)
長6.7厘米,高2厘米,厚0.2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做臥姿狀,昂首,長嘴,鉤喙,圓眼,長冠卷成一小圓孔,縮頸,凸胸,翅尖上翹,長尾上卷,曲爪附地,尾下有一小環(huán)形鈕,胸部有一小圓穿。正背面紋樣相同,翅與尾部飾羽紋,爪飾陰刻細(xì)線紋。
14.青玉鳥(圖14)
長5.9厘米,高2.05厘米,厚0.3厘米。出土于M2006孟姞墓中,為綴玉幎目之左眼。青玉,冰青色,大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鳥鉤喙伸頸,頸下有垂囊,單爪回曲,長尾下垂,喙、尾處各有一個單面鉆圓穿。兩面所飾紋樣相同,身上飾雙顧首連體龍紋,曲爪處飾斜角云紋。
15.青玉鳥(圖15)
長5.4厘米,寬5.4厘米,厚0.6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玉,深冰青色,背部受沁有灰褐色斑。玉質(zhì)溫潤,半透明。鳥尖喙,圓目微凸,雙翅伸展,尾端分叉。器正中部有一個較大圓孔,雙翅上端各有一個斜對穿,下端各有一個小圓穿。正面雙翅飾羽紋,尾部飾粗線紋;背部素面,有一道切割痕。
16.青玉鳥(圖16)
長4.5厘米,寬5.4厘米,厚0.4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玉,深冰青色,受沁處有棕褐色斑。玉質(zhì)溫潤細(xì)膩,半透明。鳥尖喙,圓眼,展翅,短尾分叉,尾端有一斜對穿。正面雙翅飾羽毛紋,背面中部陰刻一“田”字以示鳥爪。
17.青玉鳥(圖17)
長2.5厘米,寬4.8厘米,厚0.55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殮衾之上。青玉,淺冰青色,受沁處有黃褐色斑。玉質(zhì)細(xì)膩,半透明。鳥尖喙,圓睛,展翅飛翔,短尾分叉,曲爪,嘴部有一小穿。正面雙翅飾羽紋,尾部飾細(xì)線紋。
18.青玉鳥(圖18)
長2.7厘米,寬4厘米,厚0.2厘米。出土于M2009虢仲墓棺內(nèi)險裊之上。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黃褐色。玉質(zhì)細(xì)膩,透明。鳥尖喙,圓眼,展翅,短尾分叉,頭部和尾部各有一小圓穿。正面尾部飾短豎陰線紋,背部素面。
19.青玉鳳鳥(圖19)
高5.4厘米,寬2.4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11虢太子墓中。青玉,淺豆青色。玉質(zhì)溫潤,半透明。鳥呈站立狀,花冠,鉤喙,圓睛,大尾下垂,嘴部有一穿。兩面紋樣相同,飾簡易勾云紋。
20.青玉鳥(圖20)
高4.4厘米,寬4.6厘米,厚0.3厘米。出土于M2006孟姞墓中。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有灰白色斑。玉質(zhì)細(xì)密,微透明。全器似一簡化鳥形,首、尾俱全,首部有一個斜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