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燕
3-6歲幼兒口語表達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而大班幼兒又是進入小學的關鍵時期,孩子進入大班后語言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及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在這關鍵時期中如何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正確的引導和挖掘孩子的口語發(fā)展的潛能,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日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fā)展?因此,本文將以幼兒語言教育貫穿于幼兒園的日常活動為切入點,就大班幼兒如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語言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從語言教學活動入手,提高幼兒口語表達的互動性
(一)結合生活經驗,提升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有部分大班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較弱,想說一句話要想很長時間,不知道怎么表達。有個別孩子還會與有口吃的現(xiàn)象,怕別人取笑他,與幼兒之間的交流較少。在班級中為了給這部分孩子樹立信心,在口語表達能力上有所提高。教師更要適時地激發(fā)他們的交流欲望,引導其參與集體活動。
在大班上學期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很多自主生成課程,而這些課程往往都是源自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如:在“我愛祖國、我愛杭州”主題活動中,在“我去過的地方”活動中,讓幼兒的親身體驗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以照片的形式對各地旅游景點進行簡單描述,激發(fā)孩子們講述的欲望。 讓簡單的問題先讓能力弱的幼兒回答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抓住幼兒的性格特點,圍繞幼兒興趣點出發(fā),有意識給予更多的機會幼兒表達出來及時肯定。
(二)語言教學活動與區(qū)域演說活動融匯貫通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區(qū)域活動往往成為語言教學的延伸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挖掘教材內容。同時,故事表演常常被用于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幼兒在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及短語后,對幼兒的語言表達提出要求。如:語言活動《夏天》,往往出現(xiàn)重復、講不清楚的現(xiàn)象,雖然每次都講的很多,但質量不高。因此我們要將幼兒的隨意講述引向有主題的、有順序、有情景的講述上去。在講述一件事情時,要求幼兒按順序講述:開始——經過——結果。講述圖片時,要求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表達。
在投放語言區(qū)域的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再三思考。孩子可以去想、愿意說、喜歡說、樂意表演。那么我們在投放材料可以設計孩子在平時活動中所生成的孩子感興趣的內容。
二、從多種活動策略入手,提高幼兒口語表達的有效性
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幼兒只有親身體驗,參與過后,就更愿意主動去說,愿意去說。因此,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父母的支持和參與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指導,謀劃也起著橋梁的作用。挖掘多種教育環(huán)境,提高語言口語表達水平。
1.敢說——“我來說新聞”
發(fā)展幼兒語言,要讓幼兒想說,敢說,并喜歡說。在晨間談話中,我們安排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來說新聞”。幼兒輪流的形式,每天安排一位幼兒將前一天晚上從電視上或爸爸媽媽的報紙上采集來的新聞說給班級小朋友聽。有了前一天晚上的準備孩子們對說新聞有了信心,大膽的表達新聞的內容。幼兒慢慢的喜歡上了說新聞,從說新聞過程中也讓幼兒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愿意說——“我的閱讀節(jié)活動”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閱讀,學會表達,致力于為幼兒搭建良好的閱讀空間和豐富閱讀平臺,以閱讀豐富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高閱讀的興趣和表現(xiàn)表達能力。
閱讀節(jié)重點打造“語言特色區(qū)”各班級根據(jù)不同的班級幼兒的特點進行閱讀區(qū)創(chuàng)設,讓幼兒在主題內容的中,可以大膽講述,創(chuàng)編故事和言說。而教師作為一個傾聽者,既可以及時對幼兒的積極表現(xiàn)進行鼓勵,也可以適時指出幼兒存在的不足,更能從個別了解幼兒的表述能力。
利用午睡前廣播故事會,當孩子在廣播中講故事全園都能聽到像播音員一樣孩子們覺得很自豪。如:子明小朋友今天我在教室里聽到你講故事的聲音了,真好聽。同伴和老師的贊揚大大提高了幼兒講故事表達的自信心。
“花兒姐姐講故事”、“花兒寶貝講故事”故事共享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班級老師事先安排孩子進行故事準備,讓幼兒有充分時間進行故事挑選和練習。 在準備的過程中得以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通過這一活動,孩子的積極性比較高,家長反應在家孩子喜歡看書了,能主動去講故事。
“童聲童話”——讀節(jié)閉幕式活動。各班級兒童劇、朗誦等多種形式的的表演,激發(fā)幼兒說一說、演一演表達幼兒對語言表達的樂趣和成就。
3.喜歡說——“我身邊的事”
在班里可定期進行親子自制圖書活動,每期自制圖書的內容可預設主題。孩子和家長一起身邊故事的主題內容。易與幼兒表達。例如:在晨間戶外活動時,孩子在騎腳踏車時,會有“踩、蹬、彎、盯”等動作,有意的引導和強化,孩子在具體動作的演示下自然掌握了詞匯。也可發(fā)生在家里的故事,與父母一起親子制作圖書。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更多的會與同伴交流,與教師交流。那么如何有效地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令幼兒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教師能用心去看,用心去教,多途徑、多范圍地去觀察、思考,那么就能離我們的目標更近。
三、家園合力,提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教師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教育,為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希望以閱讀為紐帶,建立家庭、幼兒園合作共同體,在互助、共享中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可以結合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父母一起參與討論。如:主題“我的一家”“我的一次游玩”等。可先讓孩子來說,說說每個家庭成員的長相、打扮、工作、喜歡的事情……爸爸媽媽來畫和寫。制作完后一起來說一說,孩子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合幼兒園閱讀節(jié)活動,全園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親子睡前故事“閱讀21天等你來挑戰(zhàn)”的活動。父母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每天睡前閱讀一小時,選擇孩子喜歡的對話交流內容,將閱讀變成一種良好習慣。
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