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妤
我家有兩只小鸚鵡,它倆是一對“歡喜冤家”,每天,它倆會在我家上演無數(shù)場“好萊塢大片”
說起小黑這個名字,你也許會想到一只全身烏黑油亮的鳥兒,嘿嘿,其實不然。它呀,是一只花鸚鵡!它的全名叫“小黑嘴”,因為它的嘴巴上有一小截是黑色的。它全身披著藍黃相間的羽毛,眼角長著一點兒“小雀斑”,一對烏溜溜的小眼睛總是十分機敏地環(huán)視四周。
別看它長得挺可愛,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鳥少爺”。每天清晨,它都要停在晾衣架上,等著另一只鸚鵡小黃來給它梳理羽毛。如果小黃來晚了點,它就會大喊大叫,并把頭上的羽毛豎起來,瞬時變成一只方腦袋的小怪物,真是“沖冠一怒為羽翼”。
待小黃一路急急忙忙奔過來, “嘰嘰”地叫喚著,討好地安撫這位鳥少爺,并小心翼翼地為它整理毛發(fā),烏少爺小黑才慢慢安靜下來。過了一會,不知鳥少爺又怎么不如意了,突然猛地轉(zhuǎn)過來,狠狠地往小黃身上咬一口,小黃像是被施了定身術(shù)一樣,呆呆地站在那兒,不叫也不飛,鳥少爺一瞅:咦,竟然不求饒,那就讓我再咬幾口!這樣折騰幾個回合,小黃疼得嘰嘰亂叫,倉皇而逃,鳥少爺這才罷了休,還得意揚揚地大叫幾聲,似乎在向我們炫耀它的戰(zhàn)績,真是位心狠手辣、無法無天的鳥少爺!
“小跟班”小黃
剛才上面為烏少爺打理羽毛的鸚鵡,就是這只小跟班——小黃。小黃是一只全身黃色的虎皮小鸚鵡。它總是站在欄桿上,嘴巴永遠不停地在動著,不知道在嚼著什么。小腦袋還時不時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副機警、聰明的模樣。
它來我們家有兩年了,雖然年長于小黑,卻心甘情愿地當著小黑的跟班。
有一回,小黑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客廳,在地板上肆意橫行,并不時大聲發(fā)出試圖征服世界的鳴叫。小黃一直在陽臺生活,還不知道有客廳這種地方呢,找不著小黑,它站在陽臺的門框上不停地叫喊,焦慮地來回走動。終于,小黑出現(xiàn)在小黃的視線中,小黃激動地飛過去,緊隨小黑步伐,寸步不離地跟在后面,你們瞧,妥妥的一位小跟班!
要是你來到我家,看到一只鸚鵡后面總是有另一只鸚鵡步步相隨,可千萬不用太驚訝,因為它們就是我家的一對“活寶”——鳥少爺與小跟班!
拉風哥講圖解: “鳥少爺”小黑可真是只神氣的鸚鵡呢,第四自然段小作者通過它跟“小跟班”小黃的日常畫風描寫,將小黑的“無法無天”的形象展露無遺,十分精彩,一起欣賞一下吧。
本文亮點可以概括為三新。一是標題新,大標題套著小標題,讓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顯得一目了然。二是手法新,作者巧妙地將烏兒擬人化,花鸚鵡和虎皮小鸚鵡成了鳥少爺與小跟班,令人擊節(jié),耳目一新。三是語言新。全文語言幽默、活潑,如“歡喜冤家”、 “沖冠一怒為羽翼”等,俏皮生動,幽默有趣。
鸚鵡自古好學舌,小朋友們可以寫鸚鵡學舌的故事,比如鸚鵡會不會講人話?也可以寫鸚鵡與大人、小孩之間的故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如何?還可以試著用第一人稱鸚鵡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那可是鸚鵡看世界哦,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吃飽喝足之后,兩只鸚鵡并肩站在籠子的橫梁上,細心地整理自己的羽毛,有一只開始淘氣了,用小嘴啄同伴的翅膀,還抬起一只爪子推別人。然后撲棱一下翅膀飛到了籠子另一邊,爪子扣在籠子的鋼絲上。另一只被“激怒”了,追了過去,兩只鸚鵡便在籠子里上躥下跳,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好詞:不亦樂乎)
其他描寫鸚鵡的好段
頭上的羽毛像一頂淺黃色的帽子,繡滿了細小的條紋。背上的羽毛像披了一件虎皮大衣,那是因為它每一片羽毛上都有一塊黑斑,全身的黑斑排列在一起,如同虎皮。它小巧玲瓏,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下長著一張又長又彎的嘴。鼻子很特別,是紫色的,中間有兩個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