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遍字典及歷史書籍,都未找到“衣食根”這個詞。可見,“衣食根”屬于我家自創(chuàng)獨有。
“衣食根”就是飯根。有時我很納悶兒,“飯根”跟“衣”毫不搭邊兒,為什么叫作“衣食根”呢?不過我知道老輩子的事情總有它的道理。
1.傳說
我的老家在山西,聽說先祖是個羅鍋兒?;蚴且驗樨毟F的緣故吧,他練就了一年四季不穿鞋的習慣。先祖為人吝嗇,無論誰在他跟前連根針都借不出來,就連要飯的也不打他門前過。先祖對自己也摳門兒,每頓飯都要留上一口飯根,到下頓再吃。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由于他克勤克儉,積沙成塔,置了三十畝地、一掛大車,并雇了個遠房侄子趕大車。
先祖沒有子嗣,這個殷實的家業(yè)就落到了趕大車的侄子手里。這個侄子繼承了先祖留飯根的衣缽又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他把每頓剩下的一口飯根——“衣食根”,放在太陽地兒曬干,再裝到瓦罐里;待瓦罐裝滿后,搭梯子放到天窯里。天窯就是窯洞頂上的一個小窯,小窯小到僅為大窯的十分之一。“衣食根”不知積攢了多長時間,竟裝了三瓦罐。
光緒三年“丁丑大旱”,我們那里三年無雨。有史記載:“赤地千里,餓殍載途。親人相食,白骨盈野?!边@時我的第二代祖宗,搭上梯子上到天窯,一天抓一把“衣食根”,熬了可照見影子的清湯保命。
2.傳受
我記事那年,突然覺得奶奶越長越小了,就像我妹妹小時候一樣,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了。每當吃飯時,我媽舀出的第一碗飯是奶奶的。我爹把奶奶從炕上抱起來,圍在被窩里。我媽把碗遞給我爹,我爹先用小勺舀一點兒嘗了嘗,再舀一勺放在嘴邊吹一吹。奶奶見勺子來了,就主動張嘴把飯咽下去。喝幾勺后,奶奶頭一仰一仰地示意,我爹就舀一勺自己喝下去。奶奶最高興的是輪流喝,她喝一勺,我爹喝一勺,她再喝一勺,我爹再喝一勺,越喝越快,眨眼把飯吃光喝凈了,母子倆再哈哈笑一聲。一頓飯就在笑聲中結(jié)束了。有時候,飯吃到最后,奶奶搖搖頭,我爹就把剩下的飯根喝完,然后用勺子“咯哇咯哇”刮凈飯碗,喝下最后半勺。要是媽媽喂奶奶吃飯,當奶奶搖頭不吃時,我媽會繃著臉說:“再吃最后一口!”奶奶很順從地執(zhí)行了。剩下的飯根我媽會喝下去。
爹對我們說:“吃了老人‘衣食根,子孫福壽不斷根?!?/p>
3.傳承
如今我也老了。
生活越來越好,好得不知道吃什么才好。一家人口味不一,有的愛吃米飯,有的愛吃餃子。真是眾口難調(diào)。而我的最愛就是糊涂面條里面煮大豆,且百吃不厭。兒媳為了達到大家滿意,有時一頓飯做幾樣。但是無論怎么變,始終如一有一碗糊涂面條煮大豆。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飯量“節(jié)節(jié)敗退”,往往吃半碗就不想吃了。每次做面條時,老伴兒就跟兒媳說:“你爸吃面條了,其他的飯少做點兒?!眱鹤右坏┛匆娢也幌胂卵蕰r,就奪過飯碗說:“爸,你少吃點兒,一會兒餓了吃點兒水果?!彼桶盐业娘埜韵氯?。
有時候,兒子喊我的孫女,說:“旦兒,來喝‘衣食根?!睂O女就香甜地把飯根喝了。
此時此刻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據(jù)“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