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蓮,喬明鋒,蔡雪梅,易宇文,王林,胡金祥,朱楠
(1.四川旅游學院 食品學院,成都 610100;2.四川旅游學院烹飪科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100)
花椒芽作為花椒的副產(chǎn)物,是花椒樹發(fā)芽期幼嫩的芽葉,油亮鮮綠,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具有獨特風味和豐富營養(yǎng)[1],舊時曾被列為宮廷貢品,被稱為“一品椒蕊”[2]?;ń费繝I養(yǎng)成分豐富,研究表明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含量是蕨菜的13.9倍,且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鈣、磷、鐵含量均顯著高于香菇[3],此外,花椒芽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我國花椒種植面積廣闊,花椒芽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4-7]。
本試驗將花椒芽與炒雞蛋結合烹飪,研究原料的不同配比對花椒芽炒雞蛋的感官影響,并與傳統(tǒng)香椿芽炒雞蛋進行可接受度對比。再利用SPME-GC/MS對花椒芽、花椒芽炒雞蛋和炒雞蛋中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進行測定,分析花椒芽對花椒芽炒雞蛋的風味貢獻。研究旨在提高花椒副產(chǎn)物花椒芽的使用率,為其食用開發(fā)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花椒芽于2018年4月底采自四川省茂縣;雞蛋、香椿芽、金龍魚大豆油、鹽,購于沃爾瑪超市。
BT423S型電子天平 德國賽多利斯公司;SQ8/Clarus 680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美國PerkinElmer公司;57318 CAR/PDMS(75 μm)萃取頭、固相微萃取裝置 美國Supelco公司。
1.3.1 炒雞蛋工藝 1.3.1.1 花椒芽炒雞蛋
將花椒芽洗凈,置于沸水中焯30 s,過涼、瀝干、切末。將雞蛋磕入碗內(nèi),按一定比例加入花椒芽末,再加入原料總重0.5%的鹽和10%的水,攪拌均勻成糊。炒鍋中按原料總重加入7%的油,燒至250 ℃左右,將蛋糊倒入鍋中,翻炒至雞蛋嫩熟,裝盤即可。
1.3.1.2 炒雞蛋
將雞蛋磕入碗內(nèi),加入0.5%的鹽和10%的水,攪拌均勻成蛋糊。炒鍋中加入7%油,燒至250 ℃左右,將蛋糊倒入鍋中,翻炒至雞蛋嫩熟,裝盤即可。
1.3.1.3 香椿芽炒雞蛋
根據(jù)四川旅游學院國家級烹飪大師的做法,取250 g香椿芽洗凈,沸水焯30 s,過涼、瀝干、切末,加入3顆雞蛋,約150 g,加鹽適量,攪拌均勻。炒鍋中加入50 g油燒熱,將蛋糊倒入鍋中,翻炒至雞蛋嫩熟,裝盤即可。
1.3.2 感官評價[8]
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評價,評價人員由10名經(jīng)驗豐富的烹飪名師組成。感官評價小組成員依據(jù)GB/T 16291.1-2012和GB/T 16291.2-2010進行選拔、培訓與維護。風味強度評價采用100分制,評價標準見表1和表2,每個樣品重復評價3次。
表1 花椒芽炒雞蛋感官評價標準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crambled eggs with Zanthoxylum bungeanum bud
續(xù) 表
表2 可接受度評分標準Table 2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cceptability
1.3.3 SPME-GC/MS測試條件[9]
1.3.3.1 頂空條件
取樣品2 g置于15 mL頂空瓶中,溫度120 ℃,平衡10 min,然后將老化(250 ℃,10 min)的萃取頭插入樣品瓶中萃取30 min,解吸10 min。
1.3.3.2 氣相條件
進樣口溫度:250 ℃;色譜柱:Elite-5MS(30 m×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起始溫度40 ℃,保持1 min,以5 ℃/min升至170 ℃,保留1 min,然后以15 ℃/min升至250 ℃,保留1 min。載氣:氦氣(99.9999%),流速1 mL/min,分流比10∶1。
1.3.3.3 質(zhì)譜條件
EI離子源,電子轟擊能量為70 eV,離子源溫度為230 ℃;全掃描;質(zhì)量掃描范圍35~400 m/z;掃描延遲1 min;標準調(diào)諧文件。將質(zhì)譜檢測到的數(shù)據(jù)與標準質(zhì)譜庫(NIST 2011)對照,正反匹配度均大于700,并比對相關文獻進行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定性。
原料的不同比例會影響花椒芽炒雞蛋的風味,本試驗從色澤、香氣、滋味及質(zhì)地4個方面全面評價了花椒芽與雞蛋不同配比對花椒芽炒雞蛋的影響,見表3。
表3 花椒芽炒雞蛋感官評分結果Table 3 The result of sensory scoring of scrambled eggs with Zanthoxylum bungeanum bud
由表3可知,從感官評價結果來看,花椒芽與雞蛋的不同配比。對花椒芽炒雞蛋的色澤、香氣、滋味及質(zhì)地都有一定的影響,當花椒芽與雞蛋質(zhì)量比為3∶1、2∶1、1∶1時,感官評分低,花椒芽香氣過于濃郁,掩蓋了雞蛋本身的香味;當質(zhì)量比為1∶3時,花椒芽香氣較淡,滋味不突出。而在比例為1∶2時,炒制的花椒芽雞蛋香氣濃郁,無異味,光澤自然,金黃與深綠相間,滋味鮮嫩且有麻味,整體感官評價最高。
當花椒芽與雞蛋質(zhì)量比為1∶2時,對花椒芽炒雞蛋與傳統(tǒng)的香椿芽炒雞蛋進行感官可接受度對比。10位專家參照表2進行評定打分,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的可接受度存在差異,其平均分分別是72.40和78.90,方差分析表明兩者之間的可接受程度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與較常見的香椿芽炒雞蛋相比,花椒芽炒雞蛋整體的可接受度并不存在顯著差異,能被人們所接受。
采用頂空SPME-GC/MS技術分析3組樣品(A花椒芽:新鮮的花椒芽切成碎末;B炒雞蛋:不加花椒芽炒制的雞蛋;C花椒炒芽雞蛋)中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組成,總離子流圖經(jīng)標準譜庫比對,所確認的樣品揮發(fā)性組分及其峰面積相對百分含量見表4,各個樣品風味物質(zhì)的數(shù)量分布見圖1。
表4 各樣品中揮發(fā)性組分及其相對含量 Table 4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samples
續(xù) 表
續(xù) 表
注:“-”表示未檢出。
圖1 不同樣品揮發(fā)性物質(zhì)數(shù)量的韋恩圖Fig.1 Wayne diagram of volatile substances' quantity in different samples
由表4和圖1可知,3個樣品共檢測到96種揮發(fā)性化合物,其中花椒芽51種,炒雞蛋34種,花椒芽炒雞蛋50種,分別占揮發(fā)性物質(zhì)總含量的79.15%、78.04%、84.08%,其中花椒芽與花椒芽炒雞蛋共有化合物23種。
樣品中不同風味物質(zhì)種類的比較分析見圖2,由圖2和表4可知,在檢測出的7類物質(zhì)中,花椒芽中占比較大的是烴類(35.80%)、酯類(20.25%)和醇類(14.73%),炒雞蛋中含量較多的是醛類(33.16%)和醇類(14.93%),而在花椒芽炒雞蛋中比重較大的則是烴類(51.45%)和醇類(12.63%)。
將每個樣品中相對含量高于1%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進行聚類熱圖分析(見圖3),熱圖可以通過顏色梯度來反映物質(zhì)相對含量的大小,通過顏色梯度及相似程度來反映樣品組成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由圖3可知,不同樣品的主要揮發(fā)性化合物存在差異,但花椒芽中相對含量高的化合物在花椒芽炒雞蛋中也較高,比如d-檸檬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和月桂烯;炒雞蛋的主要揮發(fā)性化合物是2-甲基丁醛、正己醛和1-戊烯-3-醇。
圖2 樣品中各類揮發(fā)性化合物的比較Fig.2 The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samples
圖3 主要揮發(fā)性物質(zhì)聚類分析熱圖Fig.3 Thermogram of cluster analysis of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對烴類物質(zhì),樣品中共檢出31種,其中花椒芽21種,炒雞蛋4種,花椒芽炒雞蛋17種。在花椒芽炒雞蛋和花椒芽中均檢測到的烴類物質(zhì)有10種,包括d-檸檬烯、月桂烯等;花椒芽炒雞蛋和炒雞蛋中均檢測到的烴類物質(zhì)僅1種,為d-檸檬烯。烴類物質(zhì)在花椒芽炒雞蛋中占比最大(51.45%),其中d-檸檬烯和月桂烯含量較高,二者也是花椒芽中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zhì),但在炒雞蛋中d-檸檬烯含量較低,月桂烯則未檢出。說明這兩種物質(zhì)主要來源于花椒芽的貢獻,一方面是花椒芽本身具有獨特的風味;另一方面,可能是花椒芽中的風味化合物與雞蛋在炒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小分子物質(zhì)相互作用,放大了d-檸檬烯和月桂烯的相對含量。d-檸檬烯和月桂烯具有令人舒適的檸檬香和柑橘香[10],還有消炎、抑菌等較強的藥理活性,其中抗癌是d-檸檬烯的主要藥理活性之一[11]。表明花椒芽炒雞蛋不僅具有特殊的風味,還有一定的藥理作用;此外,花椒芽中的部分烴類物質(zhì)在花椒芽雞蛋中并未檢測到,如苯乙烯、(+)-莰烯等,可能是本身含量較低加之在高溫烹飪中的揮發(fā)而損失。
對醇類物質(zhì),花椒芽炒雞蛋中檢出6種醇類物質(zhì),其中芳樟醇和1-戊烯-3-醇含量較高;花椒芽中檢出9種醇類物質(zhì),其中芳樟醇含量較高,未檢出1-戊烯-3-醇;炒雞蛋中檢出5種醇類物質(zhì),其中1-戊烯-3-醇含量較高,未檢出芳樟醇。研究表明芳樟醇具有濃青帶甜的木青氣息,對人體白血病細胞和淋巴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明顯抑制作用[12];1-戊烯-3-醇有蘑菇香,對炒雞蛋風味的形成有一定的貢獻。
對醛類物質(zhì),花椒芽中檢出11種醛類物質(zhì),共占4.54%;炒雞蛋中檢出7種醛類物質(zhì),共占33.16%;花椒芽炒雞蛋中檢出8種醛類物質(zhì),共占8.29%。表明醛類物質(zhì)在炒雞蛋中含量相對較高,研究表明,在生雞蛋中醛類相對較少,低分子量的醛有不愉快的氣味,在炒熟的雞蛋中分子量增加,氣味愉悅[13]。在炒雞蛋和花椒芽炒雞蛋中,正己醛、2-甲基丁醛含量較高。正己醛具有青草味,2-甲基丁醛具有水果味和油脂味,兩者都是熟雞蛋的重要風味物質(zhì)[14],說明花椒芽炒雞蛋中的醛類物質(zhì)主要來源于雞蛋。
對酯類物質(zhì),花椒芽中檢出5種酯類物質(zhì),共占20.25%;炒雞蛋中檢出7種酯類物質(zhì),共占8.81%;花椒芽炒雞蛋中檢出6種酯類物質(zhì),共占5.52%。可以看出,酯類物質(zhì)在花椒芽炒雞蛋中的相對含量比花椒芽和炒雞蛋都低,說明二者混合烹飪后,酯類物質(zhì)相對含量減少。在花椒芽和花椒芽炒雞蛋的酯類物質(zhì)中,乙酸芳樟酯含量突出,乙酸芳樟酯有類似薰衣草的優(yōu)雅香氣,同時有鎮(zhèn)靜、抗抑郁、助消化、驅(qū)風等重要功效[15]。可能因高溫烹飪過程的損失,故花椒芽炒雞蛋比花椒芽中含量減少。
氮類化合物其主要來源于雞蛋的美拉德反應,氨基酸和硫胺素的降解。其閾值較低,具有類似于洋蔥的香氣[16],雖在花椒芽炒雞蛋的中相對含量不高,但對整體風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芳香類物質(zhì)在花椒芽炒雞蛋中共檢出5種,共占3.25%,對整體風味具有一定貢獻。
對花椒芽炒雞蛋的感官分析表明,當花椒芽與雞蛋的質(zhì)量比為1∶2時,炒制的花椒芽雞蛋感官評分最高,且與傳統(tǒng)的香椿芽炒雞蛋相比,可接受度無顯著差異。SPME-GC/MS分析表明,花椒芽炒雞蛋的揮發(fā)性化合物主要來源于花椒芽的貢獻,兩者的風味物質(zhì)組成極為相似,主要香氣物質(zhì)相同,均是乙酸芳樟酯、d-檸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由于原料比例和高溫烹飪的關系,4種物質(zhì)在二者中的相對含量存在差異。炒雞蛋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zhì)是2-甲基丁醛、正己醛和1-戊烯-3-醇,對花椒芽炒雞蛋風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相對含量較低。本研究表明花椒芽炒雞蛋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食用價值,為后續(xù)進一步研究花椒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