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妃 李敬陽 何應對 王麗霞 黃東梅 殷曉敏 劉永霞 王必尊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趯嶒炚?海南省香蕉健康種苗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71101)
地瓜又名白薯、甘薯、山芋、紅芋、番薯、紅薯,為旋花科甘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和工業(yè)原料用作物,在世界糧食生產總產量中排列第7位[1-3]。澄邁橋頭富硒地瓜可以說是地瓜屆的王者,它還有一個雅號—“長壽瓜”,其富含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淀粉、鉀、鈣等物質,營養(yǎng)豐富,甜度適中,且含硒元素特別高,可補虛、健脾、抗胃癌,是地瓜中的珍品,備受喜愛。
甘薯是中國重要的農作物,年產量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然而,甘薯病毒病卻一直影響著甘薯的產量,極大地阻礙了甘薯產業(yè)的發(fā)展,中國每年因甘薯病毒病造成的產量損失價值高達40億元,此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從事此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員。甘薯病毒有多種,其中,甘薯卷葉病 毒 (sweetpotato leaf curl virus, 簡 稱SPLCV)是引起甘薯產量大幅降低的主要病原之一,SPLCV可引起甘薯葉片上卷、植株矮化等,在自然條件下由昆蟲介體煙粉虱通過持久方式進行傳播,也可通過嫁接方式進行傳播[4-5]。
地瓜為無性繁殖作物,主要通過蔓秧、種薯和苗繁殖,病毒易在體內積累,從而逐年加重,造成減產,與其它無性繁殖作物一樣,其產量受到病毒病的嚴重威脅。病毒病大田發(fā)病率達40%~60%,造成減產15%以上,嚴重時可達50%~80%,且有加重與蔓延的趨勢[6~8]。目前對植物病毒病尚無有效的防治藥劑,應用植物莖尖分生組織培養(yǎng)技術生產脫毒苗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途徑。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甘薯通過莖尖培養(yǎng)獲得脫毒苗,能顯著提高產量[9-11],增幅在 14.6%~43.4%[12],并能改善塊莖品質[13]和品種的特性。近年來,澄邁橋頭地瓜由于受病毒病的影響,產量嚴重下降,舊地不能繼續(xù)種植地瓜,大幅縮小橋頭地瓜的種植面積。解決澄邁橋頭地瓜種苗脫毒問題是確保地瓜產量提高的有效途徑。試驗選取海南省澄邁橋頭地瓜作為供試品種,開展澄邁橋頭富硒地瓜脫毒苗繁殖技術的研究,為澄邁橋頭地瓜脫毒苗工廠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1.1 試驗時間、地點
試驗于2017年在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海口實驗站熱帶植物繁殖技術研究中心進行。
1.1.2 試驗材料
選取無病蟲害、表面光滑無損傷的海南澄邁橋頭富硒地瓜(簡稱橋頭地瓜)為試驗材料。
1.2.1 外植體準備
將采回的橋頭地瓜置于26℃左右環(huán)境下催芽,待芽萌發(fā)至5~8 cm時將芽剪下,剪去已展開的葉片,留下3 cm左右的頂芽。
1.2.2 外植體消毒
將頂芽用洗衣粉水清洗一遍,自來水沖洗30 min,置于無菌操作臺備用。在無菌操作臺上先用無菌水清洗2~4遍,把水倒干,放入75%酒精里不停搖晃1 min;用無菌水清洗2~4遍,再置于0、1‰、2‰、3‰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5 min,不時搖晃,然后用無菌水清洗3~5遍,備用。
1.2.3 地瓜莖尖誘導培養(yǎng)
將消毒好的頂芽去掉葉片、莖段枝條,取莖尖生長點快速接種到含不同濃度激素的培養(yǎng)基誘導(表1)。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分別添加不同濃度激素6-B、IBA,每種培養(yǎng)基接種50個外植體,置于26~30℃暗培養(yǎng)5 d,轉為光照培養(yǎng),每天光照12~14 h。
表1 不同莖尖誘導培養(yǎng)基配方
1.2.4 繼代培養(yǎng)
將莖尖誘導出來的橋頭地瓜脫毒苗用Frison等[14-15]的方法證明為無毒組培苗,將其作為繼代培養(yǎng)材料。切取帶芽的脫毒苗莖段接種到繼代培養(yǎng)基中(配方為誘導莖尖篩選的培養(yǎng)基:MS+6-BA 2.0 mg/L+IBA 0.5 mg/L);置于25~28℃條件下暗培養(yǎng)5~7 d,之后在光照14h/d、光強度1 500~1 800 lx條件下培養(yǎng)。
1.2.5 壯苗生根試驗
待繼代培養(yǎng)脫毒苗長至3 cm左右高時,切取單苗接種到含不同濃度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置于光照16h/d、光強度1 500~1 800 lx條件下培養(yǎng),觀察橋頭地瓜單芽在不同濃度激素中的壯苗生根情況。不同生根培養(yǎng)基以1/2 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分別添加0、0.1、0.2、0.3 mg/L NAA。
由表2可見,2‰的升汞消毒效果最佳,其污染率最低(15%),褐化率較低(18%);對照污染率100%;升汞濃度為1‰時褐化率最低,但是污染率達到65%;升汞濃度為3‰時污染率最低(10%),但褐化嚴重,達到63%。綜合考慮,將2‰升汞濃度作為橋頭地瓜外植體最適宜消毒濃度。
將消毒好的地瓜頂芽去掉多余的葉片及莖段,留取莖尖生長點,分別接種到A1、A2、A3和A4誘導培養(yǎng)基中,每天觀察記錄試驗情況。第10天時A2和A3誘導出1~2個新芽,A1沒有新芽,A4外植體周圍有愈傷形成,A5外植體周圍生成大量的愈傷。第15天時A1培養(yǎng)基中的外植體形成單芽,誘導率達到76%(表3);A2培養(yǎng)基中的外植體長出1~5個新芽,誘導率達到83%;A3培養(yǎng)基中外植體誘導出5個以上的新芽,誘導率達到100%;A4培養(yǎng)基中外植體愈傷組織膨大,形成的叢生芽數量多,加上愈傷多,難以形成植株,誘導率只有43%;A5培養(yǎng)基中外植體形成大量愈傷并褐化,誘導率低,只有23%,難以形成植株(圖1)??梢娮钸m合地瓜莖尖誘導的培養(yǎng)基為A3,不加激素的情況下(對照)地瓜莖尖只有單芽形成,隨著激素6-BA濃度的升高,誘導的叢生芽增多,而激素6-BA濃度過高時叢生芽雖多,愈傷也多,難以形成單芽植株。因此,并不是激素6-BA濃度越高越好。試驗證明,最合適橋頭地瓜莖尖誘導的培養(yǎng)基為A3。
表2 不同濃度升汞對莖尖消毒的影響
表3 不同濃度6-BA對橋頭地瓜莖尖誘導的影響
圖1 不同培養(yǎng)基誘導地瓜莖尖叢生芽
將莖尖誘導出來的橋頭地瓜組培苗用Frison等[14-15]的方法檢驗,證明其為無毒組培苗后,將其作為繼代培養(yǎng)材料。切取小苗帶芽莖段接種到繼代培養(yǎng)基中,7 d左右有大量叢生芽形成,15 d左右長成3~5 cm的單個植株,即可用于生根培養(yǎng)。
誘導生根培養(yǎng)基以1/2 MS培養(yǎng)基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激素為NAA,設計4個濃度水平。地瓜為草本植物,生根容易。不添加激素的情況下(對照),地瓜組培苗也能生根,但生根時間長,10 d后才開始有根形成。添加激素NAA濃度為0.1 mg/L時,第3天就開始有根長出,7 d左右形成大量的根,苗粗壯,10~12 d就能連苗移栽;添加激素NAA濃度為0.2 mg/L時,3 d后有大量根長出,根的周圍有愈傷形成,造成根的褐化;添加激素NAA濃度為0.3 mg/L時,5 d后才有根長出,根蓬松,愈傷多,褐化嚴重。試驗結果表明,當添加激素NAA濃度為0.1 mg/L時最合適地瓜組培苗壯苗生根。
本試驗表明,地瓜組培苗在基礎培養(yǎng)基1/2 MS中不添加激素也能生根,與劉玉敬等[5]報道(甘薯無毒苗快繁采用無生長調節(jié)劑的1/2 MS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就能順利生長)相同。但是不加激素生根時間長,在添加激素NAA濃度為0.1 mg/L時最適合生根,生根時間短,第3天就有根形成,10~12 d就能連苗移栽,苗粗壯,根基部不形成愈傷;添加激素大于0.1 mg/L時基部有愈傷形成,影響生根時間及根數量,且根褐化。激素濃度越高愈傷越多,褐化越嚴重,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符,即激素濃度相對降低,可縮短了生根時間,且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更有利于工廠化育苗。
本研究中,澄邁橋頭地瓜莖尖誘導選擇的激素組合為6-BA和IBA,這與顧淼[3]報道相同,只是所選擇的濃度不同,獲得的誘導率不一致,本研究縮短了莖尖的誘導時間,誘導率高、苗粗壯。本研究結果證明,用配方A3誘導橋頭地瓜莖尖,15 d就能形成5個以上的芽,15 d誘導率達到100%,可用于繼代或生根培養(yǎng)。激素6-BA濃度的高低對橋頭地瓜莖尖生長點的誘導有很大的影響,不添加激素,只能誘導成單芽;6-BA濃度在0~2 mg/L,誘導率隨著濃度的增大而提高,叢生芽數量增多,但是6-BA濃度大于2 mg/L時,誘導率隨著激素6-BA濃度的增加反而減少,愈傷多,形成植株數量少。
通過對澄邁橋頭地瓜莖尖進行誘導試驗,獲得了一套澄邁橋頭地瓜脫毒組培苗快速繁殖方法:用2‰升汞對外植體進行消毒;莖尖生長點誘導不定芽的最適培養(yǎng)基配方為MS+6-BA 2.0 mg/L+IBA 0.1 mg/L;繼代培養(yǎng)基為MS+6-BA 2.0 mg/L+IBA 0.5 mg/L;最佳壯苗生根誘導培養(yǎng)基為1/2 MS+NAA 0.1 mg/L。